经行痒疹的病机、治疗与案例分析

寻桃聊健康 2023-11-29 09:39:08

经行痒疹的病机、治疗与案例分析

一、概述

经行痒疹,是指在月经来潮前或来潮期间,皮肤出现丘疹,大小不一,颜色红紫,突出皮肤表面,瘙痒难忍的一种病症。此病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也影响其生活质量。

二、病因病机

经行痒疹的发生有多种原因。药物中毒、食物或植物花粉接触过敏、感染秽浊恶气、外感火毒热邪等外感因素均可导致疹子。此外,七情过极而化火生风,迫血妄行,渗溢于皮肤外而形成。总的来说,主要是火热之毒郁闭于营分,从血络透出肌肤而形成的病症。妇女在行经期间出现全身发疹,瘙痒难堪,多由于肝郁化火生风,闭郁于营血之间,经将行时,相火内动,火热之邪从血络渗出肌肤所致。

三、论治用药

本病治疗之法,总以凉血解毒为主,常用银翘汤(金银花、连翘花、连翘、竹叶、麦门冬、生地黄、生甘草)或五味消毒饮(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治之。但妇女多以治血为主,且病发在经行之时,见红必治血,在辛凉解毒的基础上,要适当加入当归、赤芍、紫草、丹皮、桃仁等凉血活血之品;治痒不忘风,要加入秦艽、防风等辛润祛风之品,则疗效显著。

四、针灸疗法

除了药物内服凉血解毒之外,还要选用曲池、合谷、心俞、肝俞等穴位行针刺疗法。曲池和合谷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曲池是走而不守的要穴,合谷是能升能散的穴位,二穴配用,则能清热散风,解毒止痒;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汇合的枢纽,是治疗血证不可少的穴位;心俞和肝俞为脏腑气血转注之处,配三阴交同用,则能宣发能通行可清荡血中的热毒散风止痒而退疹。

五、预防与预后

本病的治疗贵在未病先治不仅在经行发作之时治疗而且要在下一次经行之前根据病者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治疗一般连续3个月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未病先治以针刺治疗为佳。通过针对性的治疗和预防措施,经行痒疹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

六、病案举例

病例1:患者李女士,45岁,月经周期正常,但每次月经来潮前一周左右会出现皮肤瘙痒,起丘疹,月经来潮后丘疹和瘙痒逐渐减轻并消失。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诊断为经行痒疹。给予银翘汤加减治疗,同时配合曲池、合谷、心俞、肝俞等穴位针刺疗法。经过三个月的治疗后,患者的瘙痒和丘疹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病例2:患者王女士,38岁,月经周期正常,但月经来潮时会出现皮肤瘙痒起丘疹症状较严重时伴有烦躁不安心烦口渴大便干燥等症状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诊断为经行痒疹给予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同时配合曲池合谷心俞肝俞等穴位针刺疗法治疗三个月后症状明显减轻月经来潮前后的皮肤瘙痒和丘疹基本消失。

0 阅读:73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