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行风疹块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

每值经前或经行期间,周身皮肤突起红疹,或起风团,瘙痒异常,融合成片,经净渐退者称“经行风疹块”,或称“经行瘩癌”。无其他诱因,与一般风疹块因过敏物质诱发者不同。
〔病因病机〕
本病多因风邪为患,有因血虚生风,风盛则痒,有因经行之际,风邪乘虚而入,风血相搏,发于肌表,脉络受阻,故结为块疹,营卫壅滞故痒。
1. 素体血虚:素体血虚,或因多产,久病失养,反复失血,或大出血,营阴受损,经行时阴血益感不足,血虚生风化燥,风盛则痒。
2. 月经量多:月经量多导致血虚,血虚生风化燥,风盛则痒。
3. 久病体弱:久病体弱导致血虚,血虚生风化燥,风盛则痒。
4. 素体阳盛:素体阳盛,或过食辛辣、炙煿之品,血分蕴热,经行之时,气血俱虚,风邪乘虚而入,与热相搏,风盛则痒,热盛则肿,风热相搏,遂发风疹。
5. 阴虚火旺:阴虚火旺导致血分蕴热,经行之时,气血俱虚,风邪乘虚而入,与热相搏,风盛则痒。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领
经行风疹块须结合月经特点以养血祛风为主。血虚者宜养血疏风;风热者宜疏风清热;阴虚火旺者宜养阴清热祛风。
(二)论治要点
治疗当结合月经特点以养血祛风为主。血虚者宜养血疏风;风热者宜疏风清热;阴虚火旺者宜养阴清热祛风。临床上要慎用辛温香燥之品以免劫津伤阴。
(三)常见证治
1. 血虚:养血润燥、疏风止痒。当归饮子(《证治准绳》)。
2. 风热:养血疏风、清热润燥。消风散(《外科正宗》)。
3. 阴虚火旺:养阴清热祛风。秦艽牛蒡汤加生地、丹皮以凉血清热。临床上要慎用辛温香燥之品以免劫津伤阴。
(四)临证权变
1. 兼见月经量多、色红、舌红苔薄、脉细数等阴血不足、血热妄行之症当养血滋燥可用当归饮子去川芎之辛温行血加旱莲草生地;若兼表虚卫阳不固者证见汗出恶风遇风瘾疹累现苔薄脉虚数治宜益气固表方用玉屏风散加黑豆炒牛蒡子紫背浮萍以止痒若风疹屡发可配用垂柳汤外洗。
除了以上提到的常见证治,还有一些其他可能的证治需要综合考虑。
2. 血瘀:若经行风疹块患者伴有痛经、月经有血块、舌暗或有瘀点等表现,可考虑血瘀所致。治疗宜活血化瘀、祛风止痒。可用桃红四物汤或身痛逐瘀汤加减。
3. 痰湿:若经行风疹块患者伴有身体肥胖、舌苔厚腻、口中黏腻、大便溏泄等表现,可考虑痰湿所致。治疗宜健脾祛湿、祛风止痒。可用二陈汤加减。
4. 肝郁化火:若经行风疹块患者伴有烦躁易怒、口干口苦、失眠多梦、乳房胀痛等表现,可考虑肝郁化火所致。治疗宜疏肝解郁、清热止痒。可用丹栀逍遥散加减。
(五)预防与调护
1.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烦躁易怒。
2. 饮食清淡,忌食辛辣、海鲜等发物。
3. 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
4. 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
5. 避免过度搔抓,以免导致皮肤破损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