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4日是世界反水坝日,“河流无国界”生态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提醒称,如果中亚国家将所有建造新水坝和灌溉渠的计划都投入实施,那么在未来的10~15年内,该地区可能会面临重大的、人为的水资源生态危机。
吉尔吉斯斯坦纳伦河上在建的卡姆巴拉塔1号水电站将大量储水,这与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相矛盾。计划在贝什阿拉尔自然保护区建设的两座水电站将摧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跨界世界自然遗产“西天山”的枢纽——恰特卡尔河生态系统。塔吉克斯坦罗贡水电站的大型水库将大量取水,未来将无法维持阿姆河三角洲的农业和生态系统。除了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目前的灌溉系统外,阿富汗的库什特帕大运河也将毫无节制地从阿姆河取水,并且该运河还不受任何国际协议的约束。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在国家支持下建造的无数小型水电站将继续切断和耗尽小型的河流系统,从而导致自然水文失衡。如果没有对全流域环境的战略评估,就很难预测这种严重干扰自然的行为将导致的具体后果,但毫无疑问这终将会对所有中亚居民产生影响。
联盟国际协调员叶甫盖尼·西蒙诺夫指出,在中亚建造大坝或运河的每个项目都是单独考虑的,没有对累计影响进行评估。同时,全球气候变化对中亚地区所造成的后果,可能会对水利项目的效益产生决定性影响。
联盟协调员亚历山大·科洛托夫认为,由于中亚河流系统水电的全面开发,大规模的水资源危机必定会导致出现更激进的解决方法。可以大胆预测,未来有可能整个地区将摒弃不可靠的水力发电,转而采用核能发电。
生态学家指出,由于中亚各国过度依赖水力发电,不利于其他类型替代能源的发展,因此正在持续加剧该地区大规模的水资源危机。如果国际银行将为所有水利项目提供资金支持,那么将无法扭转区域水资源的危机。
原文题目: Новые плотины в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 еще больше усилят водный кризис в регионе
发布日期:2024年3月14日 检索日期:2024年3月21日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
免责声明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文献信息中心编译、编辑的“中亚科讯”的信息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上公开发布的信息,仅反映原文内容,不代表编译团队的立场和观点。我们力求但不保证译文与原文保持完全一致,请读者以原文内容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