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小霸王孙策平定江南之路:生子当如孙伯符,奈何英年早陨身!

由版图说历史 2024-07-15 09:08:39

孙策,字伯符,孙坚长子,孙权之兄,扬州吴郡富春县人,即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他们家出身低微,并非士族,可能是出身寒门,甚至是贫民。据《三国志》记载,他们家是春秋大军事家孙武之后。

孙策早年居无定所,时常搬家。他父亲孙坚随朱隽南征北战时,就把吴夫人与孙策、孙权等母子安排在扬州州治寿春;后孙坚北上讨董卓,孙策又听从他的发小舒县周瑜的建议,把家迁往了庐江郡治舒县。

不久,孙策很快迎来了噩耗。192年初,孙坚为袁术击刘表时被刘表部将黄祖所杀,其地盘豫州和旧部均让塑料盟友袁术所接管,孙策的舅舅吴景与堂兄孙贲皆效力于袁绍帐下。

江都定策

这年孙策才17岁,父亲之死可谓是晴天霹雳,家里的顶梁柱没了。然而,父亲之死让孙策很悲痛,却没有让其沉沦,因为他是一个干大事的人。全家归葬了父亲于曲阿之后,孙策独自一人前往江都居住。

在江都,他与名士张纮相交,不时请教世务。在与张纮的对话中,孙策提出了自己平定天下的五步走战略:

第一步,从袁术那里讨回孙坚旧部;

第二步,与舅舅吴景合兵于丹阳,建立根据地;第三步,向东发展,占领江东;

第四步,报仇雪恨,打败刘表、黄祖,向西占据荆州;

第五,成为东汉朝廷外藩,即建立政权。

《三国志》裴松之注引《吴历》:方今汉祚中微,天下扰攘,英雄俊杰各拥众营私,未有能扶危济乱者也。先君与袁氏共破董卓,功业未遂,卒为黄祖所害。策虽暗稚,窃有微志,欲从袁扬州求先君余兵,就舅氏于丹杨,收合流散,东据吴会,报雠雪耻,为朝廷外藩。君以为何如?

张纮对此大为赞赏,并提醒孙策应当低调,改“为朝廷外藩”为“匡辅汉室”,以占据道义的制高点,便于从事。与曹操、刘备不同,年仅17岁的孙策竟然自己提出战略规划,而不是由谋士提出,不得不说孙策堪称绝世天才!

投身袁术

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此时的孙策一无地盘二无钱粮三无兵,妥妥的“三无”人员,拿什么打天下?所以,先按照规划的第一步来。

193年,孙策去向袁术讨要孙坚旧部,袁术不肯给,就敷衍孙策说:“你舅舅吴景现为丹阳太守,你堂兄孙贲为丹阳都尉,丹阳是精兵之地,你可以投靠他们,自己去招募。”

《江表传》:孤始用贵舅为丹杨太守,贤从伯阳为都尉,彼精兵之地,可还依召募。

丹阳郡属扬州,多山产铜,原住民大多为山越人,武器锋利,民风十分彪悍。丹阳精兵甲天下,当时的大佬们如何进、袁绍、曹操、陶谦等都曾去丹阳募过兵。

孙策在舅舅吴景的帮助下招募了几百人,没想到却惹怒了泾县山贼头目祖郎,遭其偷袭,差点挂了。随后,孙策逃回寿春又向袁术讨要兵马。这次,袁术抠抠搜搜把孙坚旧部1000多人给了孙策。孙策随后带着这1000人杀了回来,把为患多年的祖郎打败,将其赶到了陵阳。

孙策长得帅,性情又比较豁达,善于用人,士民皆愿效死力。因此,袁术的很多部下都很敬佩他,连袁术本人也常慨叹: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

《三国志》:策为人,美姿颜,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于用人,是以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

袁术这个人野心不小,想当皇帝。可是,他的气量太小,既想孙策为自己卖力,又时时防着他,害怕其做大,屡屡失信于孙策。

袁术原先答应让孙策担任九江太守,结果改任丹阳陈纪。袁术又想攻打徐州,向庐江太守陆康借粮3万斛,相当于1800吨,明显就是狮子大开口。所以,陆康拒绝了。

袁术很生气,于是又忽悠孙策攻打庐江,说这次打下来后一定让他当庐江太守。正好孙策对陆康怀恨在心,就答应了。话说当年孙坚曾救过陆康之侄,孙坚死后,孙策登门拜访,却不想身为江东士族豪门之一的陆康很瞧不起出身低微的孙策,连面都不见。

194年,孙策奉命攻打庐江,一鼓作气拿下,陆康家族的百余口人也死了一多半,从此孙陆两家结下血海深仇。孙策没想到的是,袁术又出尔反尔了,把庐江太守之职给了自己的部下刘勋。孙策很生气,心想:又想马儿跑,又不给马儿草,没想到天下还真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看着这不靠谱的袁术,孙策是越想越生气,于是萌生了脱离袁术的想法。孙坚旧将、钱唐吴郡都尉朱治也认为袁术难成大事,劝孙策取江东自立。

正在此时,孙策的舅舅吴景那里出事了。

袁术在淮南胡作非为,打这个打那个,东汉朝廷不能放任不管,于是就派了刘姓宗亲刘繇去任扬州刺史。扬州旧治寿春已被袁术所占,刘繇于是选了曲阿作为办公地点,并在吴景与孙贲帮助下顺利到达。由此,扬州就形成了袁扬州与刘扬州对峙的状态。

但刘繇可不是什么善茬,老奸巨猾。他认为吴景与孙贲和袁术是一伙的,于是暗中与江东士族豪门勾连,最后用武力把吴景与孙贲从丹阳郡赶跑到了历阳。丹阳丢失,袁术大为恼火,令吴景与孙贲攻打刘繇,但连年不克。

孙策一看机会来了,于是对袁术说:“我可以帮舅舅平定江东,然后在江东招募兵马,帮您夺取天下。”袁术知道孙策恨自己,想单飞,但又一厢情愿的认为,“刘繇据曲阿,王朗在会稽,谓策未必定”。于是,袁术给了孙策1000人马,不妨让其一试。

《江表传》:策说术云:“家有旧恩在东,愿助舅讨横江;横江拔,因投本土召募,可得三万兵,以佐明使君匡济汉室。”

鏖战江东

只是,袁术终究还是低估了孙策,孙策这一去如鸟上青天,鱼入大海,再也不受羁绊了。

孙策从寿春出发到历阳,准备与吴景、孙贲合兵一处。在半路上,不断有人来投奔孙策,到历阳时已聚集了五六千人,连孙策的发小周瑜都带着大批钱粮来了。母亲吴夫人也早早迁回了历阳,从而免除了孙策后顾之忧。一时间群贤毕至,只待一声令下,兵发江东。

195年,孙策采用姑母的建议,趁夜以芦苇为筏,偷渡长江成功。面对突如其来的天降神兵,刘繇不知所措,弃城而走,逃往豫章郡。孙策所到之处,势如破竹,莫与争锋,迅速攻占了丹阳郡。又因为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占据曲阿后,募兵达2万之多,一时威震江东,形势大好。之后,孙策又命朱治从钱唐出发,打败吴郡太守许贡,夺取吴县,许贡投乌程严白虎而去。

袁术见状,害怕孙策壮大,赶紧把堂弟袁胤派来担任丹阳太守。孙策为了不断绝后路,暂时不想与袁术翻脸,就做出了妥协,以取信于袁术。同时还是因为丹阳还有刘繇旧将太史慈以及孙策宿敌祖郎,可以把这些麻烦交给袁胤。

其实,朱治并没有完全掌握吴郡,在乌程、余杭、由拳等地还盘踞着严白虎等各股豪强,聚众屯兵,不下数万人,吴郡士族也蠢蠢欲动。所以下一步是先荡平吴郡的严白虎等豪强还是先进攻会稽郡呢?孙策认为严白虎等人没有大志,是自守贼,不足为惧,早晚必擒,所以力排众议,决定先打会稽。严白虎等众各万余人,处处屯聚。

《三国志》:吴景等欲先击破虎等,乃至会稽。策曰:虎等群盗,非有大志,此成禽耳。

196年,孙策一面让朱治去安抚吴郡士族,一面亲自率军翻过天目山,攻打会稽。会稽太守王朗是个文人,不懂打仗,但是手下却有能打仗的会稽四姓之一的周氏兄弟。周氏兄弟与孙策家族是多年死敌,领头的周昕就是被吴景赶走的前丹阳太守。所以,在周昕协助下,王朗在固陵对孙策进行了顽强抵抗,孙策久攻不下。

后来,孙策采纳叔父孙静的建议,用计迷惑了王朗,从侧后渡过浙江,直插敌军后方,大获全胜。周昉等会稽士族因为顽强抵抗遭到血腥杀戮,王朗弃城渡海逃往东冶。孙策则追到东冶,屠了东冶,并俘虏了王朗。孙策并没有杀王朗,而是待之以礼。

果然不出孙策所料,严白虎等人坐看会稽士族覆灭,没有任何行动。然后,孙策回军北上,轻松平定了严白虎等吴郡豪强。吴郡士族在孙策军威和朱治怀柔政策下选择合作。至此,会稽郡和吴郡的统统拿下。

分道扬镳

这个时候孙策仍然是袁术的部下,袁术就天真的以为孙策打下的地盘就是他的了,彻底飘了。197年,袁术不听孙策的写信劝阻,竟然在淮南公开僭越称帝了,国号仲氏。于是,孙策脱离袁术自立,正式与其断绝往来。

而且,袁术称帝让“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汉朝“保护者”曹操很不爽:跳梁小丑竟然敢称帝,你这不打我脸吗?当我不存在是吗?打他!因此,曹操以汉家天子的名义诏令吕布、孙策、刘备、陈瑀等势力全力讨伐袁术,并封孙策为骑都尉,袭父爵乌程侯,兼任会稽太守。

对于给的这个骑都尉之职,孙策很不高兴,嫌太低,在他看来自己兵强马壮,怎么也得是个将军呀!谁知诏令的御史答应了,让他权代明汉将军,马上回去奏请正式任命。

孙策这下高兴了,整顿兵马,准备讨伐袁术。结果,还没出征,他发现一个惊天阴谋:屯驻海西的前扬州刺史陈瑀勾连祖郎等人,准备趁他北上之时占领他的地盘。

孙策大怒,马上派吕范、徐逸领兵渡江,直扑陈瑀驻地海西,陈瑀大败,扔下将士和妻儿老小,北上投奔袁绍去了。孙策则自己去肃清严白虎、许贡残余势力。

盛产精兵的丹阳郡仍然在袁术堂弟袁胤手上,孙策是一定要必先拿回的。所以,198年,孙策派表弟徐琨赶走了袁胤,仍让自己的舅舅吴景担任丹阳太守。

然而,丹阳还存在两股最大的反对势力——太史慈和祖郎,孙策立刻对他们展开围剿。他先进击陵阳,擒获祖郎,又进攻泾县,生俘太史慈。当然,孙策不计前嫌,重用了二人。

至此,江东三郡才彻底被孙策收服。之后,孙策派使者赴许昌向汉献帝贡献礼物,被曹操表为讨逆将军,改封吴侯。

199年,孙策还没来得及起兵讨伐袁术,没想到袁术让曹操和吕布打得丢盔弃甲,丧地失土,部下刘勋也背叛了他,最后竟然呕血而死。真是“称帝一时爽,挨揍泪两行”。

霸业初成

树倒猢狲散,袁术一死,他的家人投靠了庐江太守刘勋。而长史杨弘、大将张勋这样的部下却想投靠早就倾慕不已的孙策,不料却被庐江太守刘勋给抓了。

孙策非常不爽,心想:这庐江郡是我打下来的,本来就应该给我。结果袁术偏心,给了刘勋。现在有识之士来投奔我,刘勋居然敢阻拦,不收拾他誓不为人!

当然,孙策对刘勋采取的是一种智取策略。他给刘勋送了很多礼物,拍了一顿彩虹屁,忽悠着刘勋去攻打豫章郡的海昏,这个地方人多粮足,而且又富。正好刘勋缺粮,就高高兴兴的去攻打海昏去了。

没想到,刘勋前脚刚走,孙策就马上率军突袭皖城,把刘勋的老窝给端了。而刘勋打海昏又没打下来,只好西逃向江夏太守黄祖求救。黄祖派儿子黄射支援,却被孙策击败,刘勋只好北投曹操而去。

按照计划,孙策下一步应该马上攻打淮南。可是淮南在实力强劲的曹操手里,不好打。而黄祖是孙策的杀父仇人,孙策一见仇人那是分外眼红,马上率领周瑜、吕范、程普、韩当、黄盖、孙权等攻打江夏。

200年初,在黄祖的屯兵地沙羡,孙策大破黄祖,杀死2万余人,缴获战船6000余艘,各种宝物堆积如山。黄祖扔下妻女,只身逃回荆州腹地。

本来孙策可以对黄祖穷追猛打,将其抓住也未可知。可是,孙策非常清醒,并没有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知道豫章郡还有一个华歆,万一再追下去被切断后路就遭了。

于是,孙策随后回师,兵临南昌城下。不过孙策并不想与华歆为敌,没有马上攻城,而是派人进城劝降。华歆也不想生灵涂炭,主动投降,孙策待之如上宾。此时刘繇已死一年有余,孙策把刘繇的灵柩送回故乡安葬,还把他的遗孤也接了回去。

至此,孙策完成了平定江东之路,扬州六郡除了袁术旧地淮南被曹操占领之外,大部分被孙策占据,孙策的霸业初步形成。

《三国志》:策自领会稽太守,复以吴景为丹杨太守,以孙贲为豫章太守;分豫章为庐陵郡,以贲弟辅为庐陵太守,丹杨朱治为吴郡太守。

英年早逝

200年,袁绍与曹操之间爆发了官渡之战。面对袁绍的十几万大军,曹操正头疼,没想到孙策已经占据了江南。曹操很害怕孙策从背后偷袭,所以百般拉拢孙策,又是给他兄弟封官,又是联姻。

虽然曹操百般拉拢孙策,但孙策却有自己的打算。他准备趁曹操与袁绍鏖战之际,袭击许昌,把汉献帝接来,也“挟天子以令诸侯”。因此,孙策兵发广陵,兵锋直指淮南,准备一举拿下许昌。

《三国志》:建安五年,曹公与袁绍相拒于官渡,策阴欲袭许,迎汉帝,密治兵,部署诸将。未发,会为故吴郡太守许贡客所杀。

谁知正当孙策紧锣密鼓地准备,还未行动之时,出事儿了。孙策把许贡给杀了,许贡的门客一直伺机为主公报仇。200年4月,孙策在丹徒山中打猎时遭到许贡门客刺杀,最终伤重不治而亡,年仅26岁。孙策死后,由于其子尚幼,不得不传位于孙权。

《三国志》:呼权佩以印绶,谓曰: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孙策颇有先父孙坚之遗风,17岁丧父出道,20岁征战江东,25岁平定江南六郡,大败黄祖,只用8年时间便打下了一片天地,为东吴的建立打下基础。面对江东士族和群豪的反抗,孙策刚柔并济,硬是啃了下来,殊为不易。然而,孙策的志向并不仅在于此,他想问鼎中原,争夺天下。只可惜未及成行就遇刺身亡,英年早逝,真可谓“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如果孙策不死,曹操将会面临一个强大的对手,刘备有没有出头之日,三国局面能不能形成或未可知也。

(本图文由天启元贞独立创作完成,已开通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