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提到,甄嬛会爱上果郡王,我其实一点都不意外!但是很多人疑问的点,是为什么熹妃都回宫了,果郡王还是穷追不舍?
果郡王像个愣头青,为了甄嬛,带兵出关,还作死的在家书中写下“熹贵妃安”,连累了甄嬛,直接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果郡王最后的结局,真的只是因为那句“熹贵妃安”吗?
准格尔的摩格,指名要熹贵妃嫁到准格尔,夏刈偷听到摩格说熹贵妃跟允礼有染。
于是皇帝试探老十七,不出所料,允礼中招,不顾礼仪闯殿,劝说雍正无果,便私自带兵出关,坐实了觊觎皇嫂,对皇家有二心。
这里很多人都讨厌允礼的恋爱脑,说他为了甄嬛,拿整个果郡王府的性命开玩笑。
我不这样认为,果郡王下定决心救甄嬛不假,但是他当时真的没考虑其他人的结局吗?答案是否定的。
他之所以敢出兵,一是因为他对甄嬛的爱可以付出生命,二则是他早就算准了即使出兵皇帝也不会此时发难。
此刻的甄嬛,其实是最无助和绝望的,皇帝的命令不敢不从,这一去就是死,尽管知道皇帝心狠,这一刻还是刷新了她的认知。
我相信有一秒,甄嬛是非常希望允礼出现的,不为救她,只为证明她选择允礼没有错。但是下一秒,被现实拉回的她,更不想允礼失去性命。
觊觎皇嫂这种密辛,涉及皇家尊严,允礼出兵的理由就只能是维护大清尊严,所以后面果郡王请旨降罪,皇帝不惩反奖,加封他为果亲王。
其实从一开始皇帝听到熹贵妃和果郡王宫外私通的时候,他就对允礼和熹贵妃动了杀心。
但回到现实,熹贵妃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再加上回宫后皇帝已经爱上了她,不再把她当做纯元的替代。
经由证实,她跟允礼没有私通,只是允礼单方面觊觎皇嫂,皇帝选择放了她,但是允礼,皇帝是早晚会杀的。
且不论这次的事件,一直以来,皇帝在允礼面前,其实一直是自卑的。
允礼,自小就备受康熙宠爱,才华和能力一直都出色,雍正继位后总是多加试探,生怕允礼有不臣之心,抢了他的皇位。
允礼也确实会藏拙,安心当个闲散王爷,四处云游,赏花作画,安逸的很。
但是从他出兵那一刻开始,需要死的,其实只有他自己而已。
他也深知自己的结局,所以他在边关与士兵同吃同住,深受爱戴,让皇帝忌惮他,加快速度除掉他。
甚至每一封家书写“熹贵妃安”,就是为了让皇帝以为,是他单恋甄嬛,跟甄嬛无关。
他早就预料到了自己的死期,所以选择成全皇帝的猜忌,也算是放纵自己一回。
回宫述职之前,他还抽空去了一趟凌云峰,连家都没回,都要去一趟凌云峰,可见他知道,这次回宫,便再也回不去了。
他是用自己的性命,保全了甄嬛。
我不得不承认,熹妃回宫后,果郡王跟甄嬛的几次聊天,都让我感觉他太缺乏理智,生怕别人发现不了他们两个有私情,但这也侧面说明,他爱惨了甄嬛。
所以,得知心爱的女人会被送到准格尔和亲,失去理智,闯入大殿。这里,很多人都说他恋爱脑,但是我觉得,他是个真正有担当的男人,值得甄嬛托付终身。
他知道推开那扇门,就是一脚踏进了鬼门关,但他义无反顾,只要能阻止甄嬛和亲,只要让皇帝相信,他是单恋甄嬛。
知道酒如何分辨有毒和无毒,宫里的伎俩,他都懂,对于掌权者的心思,更是明白。皇帝越是迫不及待想要杀掉他,甄嬛才会更安全。
或许那句“熹贵妃安”,是他终于不用再伪装,可以正大光明的诉说自己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