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最严新规”后,我去翻了下赛力斯的官网……

花椒房企 2025-04-20 10:05:11

这几天,工信部一场会议,搅动了智能驾驶行业。

这场会议的名字是“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由工信部工业一司近日组织召开。

根据官方披露的信息,这场会议的核心是围绕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和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展开的。

有来自各大主要汽车生产企业的近6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官方通报里提到,会议要求汽车生产企业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相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

但多家主流媒体披露了这次会议的会议纪要,并在行业内引起了一场风暴。

从表面来看,这次会议影响最大的,无疑是过去那些把高阶智驾当核心卖点过分夸大宣传的车企。

“史上最严”,工信部出手整顿汽车智驾乱象

根据中国汽车报、每日经济新闻、中国企业报等主流媒体报道,这次会议涉及到多方面。给大家总结下,目前流出的会议纪要内容有多震撼:

(1)在宣传方面,会议强调要规范宣传,禁用“自动”、“自主”、“智驾”、“高阶智驾”等词汇和术语,建议统一使用“组合辅助驾驶”

(2)禁止展示驾驶员脱手画面(若必须呈现,警示标识占比需超90%)

(3)功能命名禁用“代客泊车”“一键召唤”,改用“记忆泊车”等中性表述

(4)技术层面,强制安装人脸识别、座椅压力传感器,脱手超60秒需说明合理性;禁止申报座椅平躺、远程遥控等高风险功能,已有功能需召回整改。

(5)OTA升级每年限4次,紧急升级需按召回流程审批。

根据中国企业报报道,车企若虚假宣传,最高处广告费10倍罚款;事故后需公开系统决策数据,配合监管部门追溯责任。

中国汽车报在报道中提到,此次规范,是因为此前部分车企夸大宣传,使消费者对车辆自动驾驶能力产生错误认知,引发多起事故。规范宣传用语,能避免消费者误解,明确车辆实际功能边界。

最近的一起与智能驾驶相关的事故大家估计都知道了,来自小米SU 7。

3月29日晚,一辆小米SU7在安徽铜陵枞阳高速发生碰撞后车辆爆燃,事故造成3名女大学生身亡。而事故发生前,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

当时很多人就担心,这会引发用户或监管层面对智能驾驶的担忧。

果不其然。

赛力斯问界等多家车企宣传还没改

虽然网传的只是会议纪要,但多家行业权威媒体以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等已发文提到,行业应加强自律,守护技术初心。这等于从侧面印证了会议纪要的真实性。

但我大致看了下,截止4月19日晚上8时,很多车企的产品宣传中,类似的表述并没有作调整。

比如问界官网上,问界M9的宣传就明确写着,“华为高阶智能驾驶,全国都能开,越开越离不开”。

官网上,对泊车代驾功能的宣传,也还没有修改。

这两大功能,是问界车型主打的卖点。

问界新M5 Ultra网页上大篇幅对智驾功能进行介绍,号称“全国都能开,有路就能开”,而且号称“上车自己开,下车自己停”。

问界新M5 Ultra对泊车功能的介绍,是支“持离车泊入、泊车代驾、一键召唤”。

可以说,问界几乎每个宣传关键词都与最新会议纪要相悖,简直就是处处踩在了“雷点”上。

同样的情况,在问界新M7、M8官网上也存在,感兴趣的现在可以去看一看。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流出的只是一份会议纪要,约束力如何还不明确。我估计,这方面的宣传,高度依赖车企自觉。

至于谁最自觉,你看接下来谁先用上“组合辅助驾驶”“记忆泊车”这样的词介绍自家产品就对了。

“上车自己开,下车自己停”,谁的智驾吹过头了?

需要搞清楚的是,这次会议绝不是对智驾的遏制。

业内有一个共识:之所以这次的会议要求会这么严,主要是之前很多车企的宣传实在太离谱,太过头了。

拿问界来说,问界新M7号称首款开通全国高阶智驾的智能汽车,问界一直宣称自己的高阶智驾“遥遥领先”,甚至不惜因此与友商、观众对线。

在对高阶智驾的宣传中,问界虽然一直用小字提示:仅作为驾驶辅助,无法取代驾驶员的目视检查,驾驶员需随时准备接管车辆,在交通情况复杂、天气恶劣、特殊场景下不建议使用智能驾驶功能……

但这看上去更像是一份车企自己的免责声明。

因为在其他许多宣传场合中,问界都有意无意宣传高阶智驾,就是可以让车“自己开”。

就在4月16日举行的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会上,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表示,问界M8将在第三季度全系升级至华为ADS 4智驾。

目前,该车搭载华为ADS 3.3高阶智能驾驶系统,支持车位到车位,上车自己开,下车自己停……

余承东是高阶智驾的“头号推介官”。

早在2023年5月,问界第10万辆量产车下线时,余承东就站台表示,“如果说要买问界M5,我一定推荐要买高阶智能驾驶版”。

余承东说,高阶智驾不仅更安全,而且还能大幅度减轻驾驶疲劳。他举例说:“比如我有时候起得很早,或者工作了一天到深夜回家,那个时候特别疲惫,如果人开的话很危险,而机器开会比我开更安全”。

余承东甚至提到,“再比如我有些事情要处理,此时就可以开启高阶智能驾驶”。

言外之意似乎是有了高阶智驾,车子就完全不用自己开了,可以放心去处理自己的事情。

另外,余承东之前也确实在直播中说过,智驾时可以打盹睡个觉。

不得不说,这样的宣传真可怕。潜移默化下去,不了解的用户就会把高阶智驾当成100%自动驾驶来使用。

在这样的宣传导向下,问界对智驾功能的升级也“变了形”。

在去年3月一次OTA升级中,问界新增了脱手检测选项。用户若选择舒适档位,智驾系统在脱手40秒后,才开始逐级提醒。

问界甚至认为,提醒时间间隔更长,是一种更人性化的选项。

这种功能更新,无疑是在技术层面上,让用户对智能驾驶“放手”。

当然,这么宣传的,不只是赛力斯问界,也不只是余承东,之前很多汽车企业高管在直播智驾时,都有过手离开方向盘直播的画面。

很多车企在宣传智驾的时候,也刻意夸大“智能”“自动”,而淡化它只是“辅助驾驶”这一基本定位。

这方面,我觉得特斯拉就做得还不错。官网上明明白白写着,它卖的只是辅助驾驶,顶多是基础版和增强版的区别。

这次会议是纠偏,也是在拯救车企

智驾技术的进步,是让大家开车更轻松,但不能是以放弃安全为前提。

在很多应用场景下,智驾确实能派上大用场,帮助车主减少事故、节省精力。

但问题是,车企绝不能把智驾跟“车可以不用司机开”等同起来。

尤其不能向用户灌输“高阶智驾就是完全安全放心的自动驾驶”这样的概念。

所以,这次会议对于行业来说,算是一次及时的纠偏。

再放纵车企这么“吹”下去,不出事还好,出了事就是全行业共同买单。

0 阅读:164
评论列表
  • 2025-04-21 03:21

    换件衣服就解决问题了,呵呵呵?

  • 2025-04-21 13:16

    之前确实有个车子开智驾后睡了几个小时,车子自己下高速,把车开回家停到车位上,驾驶员才醒来,还被交警罚款200元。

花椒房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