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9月23日,全国文艺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
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参加了这次大会。周恩来总理为大会作报告,徐悲鸿坐在位置上,专心致志地聆听周总理的报告,一字一句都听得尤为认真,
会议中间休息时,周总理走到他身边,没有与他交流会议上的发言,反而是劝他:可以提前退席,早点回去休息。但,徐悲鸿没有同意,坚持到了会议结束。
当天晚上,忙碌了一天的徐悲鸿到国际俱乐部,参加欢迎波兰代表团的晚会,晚会期间,徐悲鸿突然倒地,病情紧急,即刻被送到北京医院抢救。周总理闻讯,心急如焚。
周恩来总理与徐悲鸿,是几十年的老朋友,但两人产生更多接触,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共同携手,在祖国的建设道路上前行。
1924年的一天,法国巴黎公社社员墙前出现了一位青年人,来此凭吊死难的英烈。同一时刻,社员墙不远处,有一位正专心写生的年轻人。
这两位年轻人,分别是26岁的周恩来、29岁的徐悲鸿。
1919年,徐悲鸿考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在巴黎潜心学习研究艺术;1920年,周恩来赴法国勤工俭学,矢志探索救国真理和革命道路。就在异国他乡,两个各怀雄心壮志的年轻人相遇,倍感激动。
他日回国,他们为了各自的崇高理想始终在不断奋斗,他们也常听说对方的名字,虽不相见,却为对方的爱国气节所打动。
抗日战争胜利后,徐悲鸿携全家北上,打算担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途中经过上海,他在好友郭沫若的家中意外见到周恩来,两人多年后再见,分外激动。这么多年,他们见面机会寥寥,却也共同走在抗日战线。
周恩来:“我们算是老朋友了,记得你当时不停地素描,还摘了两片树叶,夹在画夹里......”往事仍历历在目。
“周副主席,你的记忆力可真惊人!”徐悲鸿不禁赞叹。
他们关心彼此的生活情况,周恩来更是握住徐悲鸿的手,鼓励他:“徐先生,我们希望你把北平艺专办好,为人民大众培养一批有理想、有能力的美术工作者。”
再次见面很快到来......
1949年建国之前,徐悲鸿毅然拒绝国民党蒋介石的邀约,坚决留在北平,迎接北平和平解放。北平和平解放后,中共中央进驻北平,周恩来在北京饭店宴会厅举行宴会,邀请各界知名人士,共商建国大计。
徐悲鸿先生正是在被邀之列,周恩来穿过人群,走到徐悲鸿面前,紧握他的手,脸上挂着欣喜的笑容:“徐悲鸿同志,我们又见面了。”
徐悲鸿的兴奋也挂在脸上,止不住地不断点头。两人坐下来,就美术界的情况畅谈许久,周恩来对徐悲鸿满怀希望:“我们的任务还很艰巨,你在美术界的影响很大,希望你继续做更多的工作。”
分别前,周恩来温柔地叮嘱徐悲鸿,希望他能好好转移健康,将来革命胜利,人民会把建设祖国的新任务交到共产党人的手里,他热切希望,徐悲鸿能继续为美术事业做贡献。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和华北大学三部美术系合并,成立中央美术学院,徐悲鸿为第一任院长。
他在周恩来总理的领导下,以满腹热情投入到新中国的美术事业,为此不遗余力。当新中国的文艺事业正在蓬勃发展时,当徐悲鸿先生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工作时,他的身体却出现了状况。
1951年夏天,徐悲鸿劳累过度,工作时突发脑溢血,被紧急送往医院治疗。
消息传到周总理耳中,周总理当即作出指示:挑选最好的医生,组成医疗小组,尽最大努力抢救。
医护人员全力抢救下,终于让徐悲鸿转危为安。国务院秘书长齐燕铭来医院探望徐悲鸿先生,并带来周总理的关怀,以及一束鲜花,虽然周总理没有亲自到来,但这份惦念让病床上的徐悲鸿忍不住热泪盈眶,感激涕零。
周总理计划亲自来医院探望徐悲鸿,但考虑到徐悲鸿病情尚未完全稳定,医生担心,周总理的到来容易让徐悲鸿情绪激动,影响血压,为了徐悲鸿更快好起来,周总理这才打消了去医院看他的念头。
3个月后,徐悲鸿刚能下地走动,便急于出院。医院院长劝阻无效,请示周总理同意后,这才让徐悲鸿出了院。
大病初愈的徐悲鸿马不停蹄地又将所有热情投入到工作中。1953年9月,全国文艺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徐悲鸿任大会执行主席。
全国文艺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徐悲鸿与夫人廖静文一同前往中南海周总理的住处,与周总理当面相见。
在周总理面前,徐悲鸿侃侃而谈,谈到国画的继承与发展,他滔滔不绝,对于他的很多想法,周总理都点头表示同意,这次谈话很愉快。离开前,周总理亲自将徐悲鸿送到汽车旁,送他上了汽车,他知道徐悲鸿先生身体还未完全恢复,充满关怀地叮嘱他要多加保重。
没多久,全国文艺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就在北京开幕。
徐悲鸿参加了大会,他身体不好,周总理在开会间隙还特意叮嘱他可以提前退席,早点回去休息,但周总理的建议被徐悲鸿拒绝了。他坚持留下来,参加完大会。
而且当天,徐悲鸿不止参加这一场会议,大会结束后,徐悲鸿马不停蹄地奔赴国际俱乐部,参加波兰代表团的晚会,过于劳累的工作与行程终让他的脑溢血再度复发,徐悲鸿被再次紧急送往医院,进行抢救。
这个消息突如其来,周总理得知后十分焦急,他腾不开身,马上派时任卫生部副部长的傅连暲亲自组织抢救。
然而,这次奇迹没有出现,1953年9月26日,徐悲鸿先生病逝,这位功垂后世、影响深远的艺术巨匠的生命最终定格在了58岁。
徐悲鸿病逝当日,周总理来到医院,他满目悲痛,长久伫立于徐悲鸿的遗体前,向老友告别,明明不久前还在畅快聊天,如今却徒留无尽惋惜。
在徐悲鸿逝世后,周总理才知道入院那天,原本身体就不好的他开了一整天的会,几乎没有怎么休息。周总理面色沉重,声音颤抖着对在场的工作人员表示:“徐悲鸿的死,是一个永远无法补偿的巨大损失!为什么让他带病从早到晚开会?以后决不允许再有这种情况发生!”
1953年,周恩来在中山公园参观徐悲鸿遗作展览
12月,徐悲鸿的遗作在北京中山公园进行展览,周总理前去观看,他在每一幅作品面前长久停留,看着那一笔笔悉心勾勒的画、那一笔笔题写的字,感慨万千。
徐悲鸿离开了,周恩来总理没有忘记,他还是会常常在各种场合提起他,赞扬他。徐悲鸿纪念馆,就是在周总理的关怀下建立的。
可后来,周总理也是像徐悲鸿一样,身患重疾仍不忘工作,直至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每天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了解那些年真实的动人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