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疾控中心组织工作人员参加科普宣传。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控局联合发文,授予忻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忻州疾控”)“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称号。作为我省获此殊荣的5家市级单位之一,这也是该中心成立以来获得的首枚国家级勋章。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是对忻州疾控多年来坚守初心、锐意创新、服务民生的高度认可,更凝聚着全体疾控人护佑人民健康的使命担当。
公卫服务筑屏障 健康防线显担当

作为公共卫生体系的“前沿哨兵”,忻州疾控始终将重大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服务作为核心任务,以专业之力守护群众生命健康。
织密公共卫生“监测网”。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到饮用水安全评估,从职业卫生监管到学校卫生管理,忻州疾控以数据为支撑,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中,忻州位列全省第二;艾滋病防治综合治理考核跻身全省第一方阵,抗病毒治疗比例位列全省第二;慢性病防控通过“三减三健”宣传、高危人群筛查等举措,打造全省示范样板,更在全国“万步有约”健走激励大赛中摘得山西赛区银奖。
锻造应急处突“尖刀连”。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忻州疾控以“快、准、稳”的作风彰显担当,通过完善“一案三制”应急体系,开展多场景实战演练,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全面提升,在省级卫生应急竞赛演练中荣获第二名。实验室检验检测多项能力验证屡获佳绩,参加质量控制考核的多个检测项目全部取得优秀成绩。此外,在全省首开的悬浮细胞法分离培养流感毒株获得成功,鸡胚分离培养流感病毒技术位列全省前茅,微生物检验科被授予“山西省工人先锋号”称号。
创新驱动强根基 标准引领促发展

荣誉的背后,是忻州疾控对改革创新的不懈追求。通过标准化建设、基础设施升级等举措,该中心走出了一条“以创新提效能”的发展之路。
标准化建设领跑全国。2020年3月,我市成立了全省首家市级卫生健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忻州疾控勇担秘书处工作,承担起重任。多年来,忻州疾控牵头起草并发布了《PCR实验室医疗废弃物处置规程》《养老机构传染性病毒预防和处置规程》《康养/养老机构艾滋病预防和处置规范》3项地方标准,推动黄河流域沿线四市忻州、吕梁、临汾、运城公共卫生标准化合作,签约太忻一体化疾控协同发展项目,标准化经验在全省、全国会议上得到多次交流。
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近年来,我市从公共卫生基础设施落后这个薄弱环节入手,启动“忻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研究院)新建项目”。该项目占地面积4.18万平方米,预算投资2.86亿元,建筑面积3.44万平方米,重点解决实验室建设方面存在的设施建设与配套不足的短板。目前,综合服务楼、理化检验楼即将竣工,微生物实验楼正加紧施工。项目建成后,将大幅提升忻州疾控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为全市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硬件基础。
校地融合育人才 科技惠民谱新篇

守护健康非一己之力可成。近年来,该中心通过深化校地合作、整合多方资源,构建起“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格局。
2023年,忻州疾控与中国农业大学共建教授工作站,首次跨领域、跨机构,整合多学科高层次专家团队来忻服务,目前工作站日常联系专家8人,涉及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科院生态中心、西安交通大学、江苏大学6所大学的相关研究团队,就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科研项目开展等方面启动多项工作。2024年,该中心联合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农业大学获批“忻州市城市生活饮用水中新型污染物风险评估人才团队”项目,与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联合申请“山西省博士创新站”,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校地合作成果也直接惠及民生,新型污染物检测技术被应用于饮用水安全监测,保障了全市数百万居民的用水安全;标准化成果被推广至养老机构,降低了传染病暴发风险。
此外,忻州疾控还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模式,与高校联合培养专业人才,形成人才梯队建设的良性循环。目前,中心拥有正高职称9人、副高职称21人,两名市委联系的优秀专家,本科学历及以上占比超80%,为全市疾控事业发展夯实了人才支撑。
荣誉属于过去,奋斗成就未来。从防控突发性疫情到做好慢性病防控,从地方病攻坚到实验室能力建设,忻州疾控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气的民生答卷。站在新的起点,忻州疾控正以更坚定的步伐、更务实的举措,以改革促发展,向改革要动力,加强公共卫生服务的统筹协调和综合监管能力,努力为全市人民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健康保障,再续我市疾控事业的辉煌篇章。
来源:忻州日报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