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西海岸的枪声,撕碎了外界对和平的短暂幻想。阿萨德政权旧部在拉塔基亚省发动突袭,标志着朱拉尼领导的“沙姆解放组织”统治面临严峻挑战。这场被外界视为“新内战序幕”的冲突,背后是俄罗斯、美国、以色列等多方势力的复杂博弈,叙利亚的破碎版图再次成为大国角力的棋盘。
拉塔基亚与塔尔图斯两省的战斗,不仅是军事对抗,更是地缘价值的争夺。这里是阿拉维派的大本营,也是俄罗斯在叙利亚的核心利益区——塔尔图斯港是俄海军在地中海的唯一战略支点,赫梅米姆空军基地承担着俄军在中东60%的空中行动。阿萨德旧部“叙利亚军事解放委员会”的崛起,直接威胁朱拉尼对沿海地区的控制。若失守此地,朱拉尼政权将丧失出海通道,陷入内陆困局。
俄罗斯的算计逐渐清晰:通过支持旧部势力,既能保住关键军事基地,又可避免深度介入内陆冲突。俄军近期向阿拉维派输送的T-90坦克与“龙卷风”火箭炮,已显示出俄罗斯的战略倾斜。
叙利亚东北部的库尔德武装“人民保护部队”(YPG)突然表态支持阿萨德旧部,背后是美国的地缘布局。美军在幼发拉底河以东的22个军事据点,为库尔德人提供了安全屏障,而此次联动意在牵制朱拉尼势力,防止土耳其影响力进一步扩张。
库尔德控制区占叙利亚国土的33%,拥有全国80%的油田资源。若库尔德武装西进与阿萨德旧部形成夹击,朱拉尼政权将面临能源封锁与经济崩溃的双重打击。美国的策略显然是通过代理人之战,维持对叙利亚东北部资源的控制,同时遏制俄罗斯与土耳其的势力范围。
南部德拉省的德鲁兹武装成为局势的第三个变量。这个仅占叙利亚人口3%的少数派,凭借与以色列的历史联系,获得了武器与情报支持。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近期公开警告朱拉尼,实则为其代理人争取行动空间。德鲁兹武装的袭扰战术,旨在分散“沙姆解放组织”的兵力,为阿萨德旧部创造战略窗口。
以色列的介入有其深层考量:防止伊朗通过叙利亚输送武器至黎巴嫩真主党,同时削弱俄土在叙利亚的影响力。德鲁兹控制区恰位于伊朗“什叶派之弧”的关键节点,此地动荡将直接冲击伊朗的战略通道。
面对三线作战的压力,朱拉尼唯一的希望是背后的土耳其。但安卡拉的态度暧昧——土军虽在伊德利卜省保留12个观察哨,却未向“沙姆解放组织”提供实质性支援。土耳其的犹豫源于多重顾虑:国内经济危机使其无力承担新一轮干预成本;与俄罗斯的“索契协议”限制其在叙利亚北部的行动;同时,美国对库尔德武装的支持迫使土耳其权衡与北约盟友的关系。
朱拉尼政权的脆弱性彻底暴露:缺乏有效的行政管理体系,控制区经济凋敝,失业率高达67%;内部派系倾轧严重,极端分子与世俗派的矛盾难以调和。即便土耳其出手,也难以扭转战略颓势。
叙利亚的乱局本质是大国代理战争的延续。俄罗斯需保住地中海军港,美国意图掌控东北资源,以色列要阻断伊朗扩张,土耳其则寻求边境缓冲带。各方利益的交织,使得叙利亚短期内难以实现真正统一。
联合国数据显示,持续冲突已造成50万人死亡、1200万人流离失所。当外部势力忙于争夺地缘利益时,叙利亚民众的和平愿景依然遥不可及。这场新内战提醒世界:大国博弈下的碎片化中东,离稳定仍然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