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姜志勇(整理:白叔)
声明:故事来源生活,为了阅读体验,情节略微改动,请勿过分解读。
我叫姜志勇,64年生人,出生在河南西部地区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我们家一共有五个孩子,我排行老三,上面有一个哥和一个姐,下面有两个妹妹,高中读了半年,因为家里穷,交不起伙食费,被迫退学,回到家里,我天天跟着父母去生产队干活。
我所在的村子比较大,有三五百户人家,为了方便管理,将这些人家分成几个小队,然后选出来几个小队长,每天由各小队长带着大家去田间地头干活,我父亲就是其中的一个小队长。
我父亲这个人样样都好,就怕别人在背后说他的闲话,他在当小队长期间,外人夸他是个合格的队长,亲戚说他不近人情。
记得有一次大家都收工回来,我父亲使唤我二爸和另一个表叔去割草喂牲口,二爸当即怒了,回怼我父亲“人家哥哥当官,弟弟能跟着沾点儿光,捞点好处,而我跟着你干活,一点好处得不到,还得拼了命给大家做榜样。”
二爸的几句唠叨话让我父亲当场暴怒,抓过来锄头就要揍二爸,多亏有外人拦着,要不然非出人命不可。
父亲不仅对二爸这样苛刻,对我也是,记得我第一天去生产队干活,我父亲给我分配一个最脏最累的活,而且挣的工分还最少,回到家里,我立马趴在炕上,累的直哼哼。
大哥走过来安慰我“累了吧?习惯了就好,我当初跟着咱爸干活时,也这样,习惯了就好。”
母亲看到她最得意的儿子累的不成样子,她对父亲抱怨了几句“这可是你的亲儿子,虎毒还不食子,不知道你为啥这么狠心。”
“你懂个球,我是生产小队长,要是给自己家里找最轻巧的活儿干,肯定会落下口舌,我可不喜欢他们在背后戳我的脊梁骨。”
父亲就是这么较真,没办法,与生俱来的倔犟,不是谁几句话就可以改变的。
或许是受不了父亲的约束,大哥在生产队干了三四年,他决定给木匠师傅当学徒,靠手艺活吃饭,这样就不怕父亲管着他了。
大哥脑子反应快,做事麻溜,给人家木匠师傅当一年多时间的学徒,他就可以做简单的物件,例如木头凳子、吃饭用的桌子。
木匠师傅说,就按照大哥这样的进展,不超过三年,木匠手艺不在自己之下。
当时,像大哥这样的好后生,不多见,但是他过了二十岁,竟然没人主动上门为他说媒。
大哥过了二十岁之所以没人给他介绍对象,原因只有一个,家里太穷。
看着大哥老大不小了,父母也跟着着急,之后拜托知名媒人给他介绍对象,人家起初不愿意介绍,后来看在我父亲提过去几瓶好酒和几瓶麦乳精的份上,总算同意帮着留意。
媒人做事挺靠谱,隔天晌午,她来到我家,说帮大哥物色一个女孩,对方订过婚,还未过门,未婚夫遭遇一场意外去世了。
在那个年代,大家比较在意这样的事情,认为女子克夫,所以都不愿意娶她过门。
大哥和女孩第一次见面,就相中了对方,女孩对大哥也很中意,俩人一拍即合,决定在一起共度余生。
为了给大哥娶媳妇,我们家花光了所有积蓄,盖婚房时还借了一些钱。
嫂子过门以后,她和大哥就搬出去单独过日子,外债都交给了我们。
那时候,有人调侃我“你大哥娶了媳妇,把债务都给了你,以后你要是娶媳妇,人家能愿意嫁给你吗?”
看着他们一脸嘲讽的样子,我气得鼓鼓的,好想攥紧拳头打对方几下,后来还是理智占据了上风,我一声不响的离开了。
回到家里,我仔细回想了他们说过的话,不无道理,我要是窝在家里,天天跟着父母去生产队干活,什么时候能赚够媳妇的钱。
想到这里,危机感瞬间涌上心头,那一夜,我辗转难眠,最终决定不坐以待毙,要想尽办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不能听从父母的安排,永远留在农村。
若是和父母天天靠做苦力维持生活,我仿佛能看到自己多年后的样子,与父母一样,为了一家人的吃喝拉撒犯愁,等到孩子长大,再东拼西凑给他们借钱结婚。
1981年11月下旬,部队来我们县上征兵了,在得知这个消息后,我兴奋的一夜没睡,这是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一定要牢牢抓住,免得错过,让自己遗憾终身。
“爸、妈,我要去当兵。”
父母听到这句话,俩人不约而同看了一眼我,之后又很默契地四目相对,父亲缓缓地说道“让你在生产队干活,你累的哭爹喊娘,实行单干了,你这要跑去当兵,是不是想耍滑头,不干活。”
“不,我就想当兵。”我笔直的站在那里,斩钉截铁的回答。
“行,你要是能当上,你就去吧!”
从父亲的语气里我能感觉到他对我能当上兵缺少信心。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身体素质和城里孩子比起来,略微占优势,去做体能测试身体检查时,很顺利通过了所有考核。
我们这批新兵虽然是81年12月入伍,但却算是82年的兵,被分配到祖国的各个地方,只有我一个人被分配到了新疆。
父母知道我要去新疆当兵,担心我吃不了这样的苦,所以他们劝我不要去了,我安慰他们“去哪里当兵都一样,三年时间很快就过去的,而且去新疆当兵,给的津贴也比普通的地方高。”
就这样,说服完父母,我坐着古老的火车去新疆当兵了。
我们县上去新疆当兵的只有我一个人,不过上了火车以后,才发现和我一同去的有很多人。彼此之间互不认识,但是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渐渐熟悉起来了。
我所服役的部队在一个边防哨所,这里只有一个连,与军营相距五公里左右。
没来之前,我幻想了无数次的军营,来了以后才发现这里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美好,到处是戈壁滩,气候干燥,水资源匮乏,来这里没超过一个星期,我的脸剥了一层皮。
我们这个连队是这里最落后的一个连队,没有电,照明用的是煤油灯和蜡烛,想要烧火做饭,就得战士们自己出去捡柴火,反正是要多可怜就有多可怜。
驻扎在其他地方的连队,他们放假了可以出去逛一逛,而我们这里休息日就躲在宿舍里睡觉,风沙太大,一个出去很容易迷路。
有那么几次,我真的要坚持不下来了,但是想到自己不可以做逃兵,又咬紧牙关坚持着。
日子虽然艰苦,但是战友们的精气神依然在,每次出去拉练或许巡逻,大家都提起十二分状态。
我们在一起同吃同住三年,彼此之间结下了深厚了友谊,退伍前夕,我们一起商量,每年约定好一个日期,大家聚在一起举杯畅饮。
退伍返程那天,我在火车上遇到一个大妈,她也就五六十岁的样子,从穿着打扮上看,应该是城里人,她提着两个大背包,还有行李,看她拿着很费劲,我主动伸出援手帮她一把。
大妈看我穿着军装,直夸我这个小伙子有眼力见,等走出站口,她问我家住哪里,叫什么名字,我没有半点隐瞒直接告诉了她。
我回到家里,父母看到我回来,俩人老泪纵横,一左一右牵着我的手回到屋里。
父亲问我接下来有什么安排,我告诉他,跟着他一起务农。
“你们退伍后,不给安排工作吗?”
“爸,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士兵,退伍后上面没有任何照顾,有些军官转业都安排不了工作,更何况我了。”
我退伍回到家里大概半个月左右时间,乡武装部来了我家,说按照上面领导的指示,要把我安排到化肥厂当工人。
我们家没有从政的亲戚,为啥有人指名道姓安排我的工作,我问人家武装部的人,他们说也不清楚,但是上面就是这么交代的。
父亲说既然有人给我安排工作,那就去好好干,别辜负人家的一片好心,但我却不想接受来路不明的帮助。
看我迟迟没有去上班,这时候为我安排工作的人找到我,他说是他姐姐安排的,他是化肥厂的厂长,那天我在火车帮助的大妈是他的姐姐。
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我才愿意去化肥厂上班。
进入化肥厂上班以后,我任劳任怨,一年后当上了领班,又过了几年当上了车间主任,我的媳妇就是厂长给我介绍的,是县里的小学老师。
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回想自己的人生,要不是当初自己帮助大妈扛行李,此时的我估计还在农村种地,命运有时候就是奇妙,无意间的善举就轻松地改变自己的一生。
那个大妈就是我媳妇的姑姑,每次我和媳妇发生矛盾,她都站在我这边,至于她的工作,在这里不方便透露。
幸运的人啊
85年退伍是安排工作的,不安排是92年以后的事情了吧
以德积来的福!正能量满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