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哪家强?

政经风云 2021-05-26 12:42:41

一支疫苗的诞生需历经实验室研制、临床前小白鼠、豚鼠、兔子的动物实验,必要时还要上猴体实验,然后再到临床试验,临床实验又分为I/II/III期三个研究阶段,短则三五年,长则十几年不等。

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保护效果,安全性良好的疫苗方可向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药审中心申报注册生产批件,这个过程还需耗上三五年,拿到注册生产批件后企业才能开始生产疫苗,每批疫苗生产出来后,还需中检院抽样检定,检定合格后拿到批签发合格证才能推向市场。

因此,疫苗研发是一场持久战。

2020年新冠病毒爆发后,国内疫苗研发的开启“战时节奏”,从疫苗研制到“开打“几乎只用了一年时间,可算是人类历史上最快的疫苗研发进程了。而这背后离不开国内生物医药企业踊跃加入疫苗研发大军,截至目前国内市场共有6款新冠疫苗获批上市或紧急使用,步入临床研究阶段的共有11种。

智飞生物:重组CHO疫苗纳入紧急使用 国内第5款获批新冠疫苗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智飞生物全资子公司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签署合作研发协议,合作研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HO细胞),商品名为“智克威得“,2020年6月份启动临床试验,10月获得Ⅰ、Ⅱ期临床试验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关键数据,2021年3月被纳入紧急使用,成为国内第5款获批新冠疫苗。

截至目前,智飞生物疫苗重组CHO疫苗已经迅速在重庆市、江苏南京、苏州等多地启动接种。据国盛证券预计,智飞生物目前原液生产具备较大产能可达 10 亿剂/年,受限于分装,制剂产能在 3 亿支/年。

这对智飞生物而言意义非凡,要知道此前智飞生物收入主要来源于代理跨国药企默沙东的重磅产品——九价HPV疫苗、四价HPV疫苗。2020年智飞生物营业收入总额为151.90亿元,其中代理非免疫规划疫苗收入达139.55亿元,占比91.86%。

智飞生物与默沙东的合作始于2011年4月25日,双方联合在国内开展产品市场推广活动,2012年2月6日,双方签署《备忘录》,正式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当年6月5日,双方就五价轮状病毒疫苗签署了《开发、推广和经销协议》;7月3日,又续签《市场合作推广协议》,落实了23价肺炎多糖疫苗和甲肝灭活疫苗的年度推广合作。

取得和默沙东的合作并没有马上给智飞生物带来业绩上的改善,2012年到2017年,智飞生物业绩盈亏两半,经营惨淡。直到2017年下半年开始,智飞生物陆续代理了默沙东公司四价HPV疫苗、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九价HPV疫苗等多个重磅产品,业绩才开始迎来爆发增长。

2015年—2020年,智飞生物营业收入分别实现7.13亿元、4.46亿元、13.43亿元、52.28亿元、105.87亿元、151.9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01%、-37.43%、201.06%、289.43%、102.50%、43.48%;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7亿元、0.33亿元、4.32亿元、14.52亿元、23.66亿元和33.01亿元,同比增长33.38%、83.53%、1229.25%、235.75%、63.05%和39.51%。

可见,智飞生物业绩严重依赖代理销售,从长远发展考虑,研发自主产品势在必行。智飞生物旗下承担自主产品研发的主要主体主要为智飞绿竹、智飞龙科马,在研项目27项,目前已经上市的产品为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

康希诺:5 型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附条件上市

5 型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由康希诺生物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陈薇院士团队合作研发。该疫苗采用基因工程方法构建,以复制缺陷型人 5 型腺病毒为载体,可表达新型冠状病毒 S 抗原,全程只需要打一针。

5 型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于 2020 年 3 月获批进入临床并开展 I 期临床试验并于当日为第一名志愿者进行了注射,后基于 I 期临床试验的初步安全数据,于 2020 年 4 月开展 II 期临床试验。基于 II 期临床数据表现,于 2020 年 9 月开始进行国际多中心 III 期临床试验。

2021年2月25日,这一疫苗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在国内附条件上市,并于5月16日在上海开始接种。此外,5 型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还获得墨西哥、巴基斯坦的紧急使用授权。

新冠疫苗的推出有望扭转康希诺常年亏损的局面。康希诺疫苗研发管线涵盖预防新冠肺炎、埃博拉病毒病、脑膜炎、百白破、肺炎、结核病、带状疱疹等13 个适应症的 16 种创新疫苗。但是目前仅有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 型腺病毒载体)获得墨西哥、巴基斯坦的紧急使用授权及中国附条件上市,埃博拉病毒病疫苗Ad5-EBOV获得新药证书及生产文号。

由于多数产品研发还处于早期阶段,康希诺从2009年成立以来常年处于亏损状态,2016年-2020年营收分别为15.47万元、18.72万元、281.19万元、228.34万元、2489.04万元;净利润分别为-4985.20万元、-6444.91万元、-1.38亿元、-1.57亿元、-3.97亿 。即便如此,资本市场对康希诺给予了极大的期望,其市值高达1200多亿元。

国药集团:三款新冠疫苗纳入世卫组织“紧急使用清单”

截至目前,中国共有五款疫苗获得世卫组织批准,其中三款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研发生产,分别为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新冠灭活疫苗、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新冠灭活疫苗、国药中生生物技术研究院基因重组新冠疫苗。

2020年在新冠病毒肆虐全球之际,国药集团中国生物仅用了98天就完成了新冠灭活疫苗的临床前研究。在国内Ⅰ/Ⅱ临床试验取得良好结果的基础上,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疫苗于2020年6月23日获得阿联酋卫生和预防部批准,启动全球首个新冠疫苗Ⅲ期临床试验,志愿者入组接种6.3万人,覆盖125个国别人群。

2020年12月9日,阿联酋卫生和预防部发布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疫苗Ⅲ期临床试验数据,并批准该疫苗成为全球首个正式注册上市的新冠疫苗。2020年12月30日,国家药监局批准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新冠疫苗国内首个附条件上市。

2021年4月,经过欧盟检查员严格审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个在欧盟获批使用和GMP认证的疫苗产品。5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生产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获得世卫组织紧急使用授权,纳入全球“紧急使用清单”(EUL)。

截止目前,国药中国生物累计生产新冠灭活疫苗和成品超过4亿剂,同时全面扩充三款新冠疫苗的原液产能和分包装能力,在已经建成投产的P3生产车间基础上,国药中生扩建新建车间将很快投入使用,与阿联酋等多国合作的新冠疫苗灌装项目也已经投产。新冠疫苗全年产能将达到50亿剂次,成为最大的新冠疫苗研发生产基地和最大的供应商。

国药集团是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中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全、综合实力最强的医药健康产业集团。旗下拥有10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和国药控股、国药股份、天坛生物、现代制药、中国中药、一致药业6家上市公司。2020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突破5000亿元,利润总额突破200亿元,位列世界500强企业榜单第145位。

康泰生物:新冠灭活疫苗纳入紧急使用 国内第6 款新冠疫苗获批上市

5月14日晚间,康泰生物(300601)公告,公司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经国家卫生健康委提出建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论证同意紧急使用。至此,康泰生物成为国内第六家批紧急使用(包括获批上市)的新冠疫苗企业。

根据康泰生物公告,其百旺信应急工程建设项目主要用于新冠灭活疫苗的生产,项目运营期为10年,设计产能为2亿剂/年,极限的原液产能可做到6亿剂,定价与国药中生和科兴的灭活疫苗差不多。

康泰生物成立于1992年,主营业务为人用疫苗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已上市销售的产品包括无细胞百白破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和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新型肺炎灭活疫苗6个品种、在研30多个品种。

近几年,康泰生物业绩增长较为平稳,2018年至2020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0.17亿元、19.43亿元、22.6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73.69%、-3.65%、16.36%;净利润分别为4.36亿元、5.75亿元、6.79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02.92%、31.86%、18.22%。

2018年后康泰生物业绩增速明显放缓,与此对应的公司股价却实现了不错的涨幅,2017年登陆创业板以来,股价持续表现强势,2017年至2020年分别上涨1339.63%、13.53%、146.43%和99.07%,目前市值超过1200亿元,市盈率超过170倍。此次新冠灭活疫苗纳入紧急使用能否让康泰生物业绩进入爆发期,拭目以待。

科兴中维:新冠灭活疫苗克尔来福获批附条件上市

2020年1月28日,科兴中维启动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制项目,当年4月其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克尔来福”经国家药监局批准进入临床研究,7月,北京市率先启动对疫苗的紧急使用(试用)。2021年2月5日, “克尔来福”获批附条件上市。

目前,科兴中维新冠疫苗的日产量在600万剂以上,已经形成了年产20亿剂以上的生产能力。从去年12月份以来,全球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批准使用科兴疫苗。截至目前,科兴疫苗在全球已累计发货超过3.7亿剂,全球累计接种超过2.5亿剂。

科兴中维和康希诺一样,成立于2009年,在市场上沉寂多年直到2020年新冠病毒爆发,加入疫苗研发大军,才为大众所熟知。2020年12月7日,中国生物制药及其子公司将斥资5.15亿美元增资科兴控股子公司—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下称“科兴中维”),增资完成后,中国生物制药及其子公司将合计持有科兴中维15.03%股权。此外,尚珹资本(Advantech Capital)和维梧资本(Vivo Capital)在2020年5月22日宣布将此前以可转债形式的投资转换为公司股本,转股后两家投资者将分别持有科兴中维约6.3%的股份。目前,科兴中维已获得多国的疫苗订单,业绩或迎来爆发,未来能否登陆A股,值得期待。

复星医药:拟实现mRNA新冠疫苗本地化生产商业化

疫苗赛道如此火热,复星医药又怎会错过。只不过复星医药加入疫苗赛道并非自己做研发,而是采用其一贯的打法——靠对外投资。

2020年3月,复星医药控股子公司复星实业斥资5,000 万美元,认购 BioNTech 新增发行的 1,580,777 股普通股。由此获得了BioNTech在中国独家开发、商业化基于后者专有的mRNA技术平台研发的mRNA新冠疫苗的许可。

BioNTech 主要从事癌症、传染病和其他严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性免疫疗法的研究和开发,是业内领先的 mRNA 平台型生物技术公司之一。其与辉瑞公司共同研发的mRNA疫苗BNT162b2目前已经在美国进入寻求FDA完全批准的程序,是全球接种范围最广泛的疫苗之一,截至5月3日,辉瑞已向全球91个国家和地区发送了约4.3亿剂新冠疫苗。它还计划到今年7月底,向美国交付3亿剂新冠疫苗。

5月10日,上海复星医药公告,拟与BioNTech投资设立合资公司,以实现mRNA新冠疫苗产品的本地化生产及商业化,双方将分别认缴合资公司注册资本的50%,其中复星医药产业拟以现金及/或有形或无形资产(包括厂房及生产设施等)作价出资合计不超过10000万美元;BioNTech拟以其相关生产技术和专有技术许可等无形资产作价出资合计不超过10000万美元。

根据双方签订的《许可协议》,复星医药产业应提供年产能可达10亿剂mRNA新冠核酸疫苗的生产设施,并将该设施作为出资的一部分注入合资公司。

复星医药以仿制药起家,目前业务覆盖制药、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医疗服务,并通过参股国药控股涵盖到医药商业领域,总资产规模高达 836.86 亿元。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303.07 亿元,同比增长 6.0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36.63 亿元,同比增长 10.27%;其中制药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18.80亿元,占比72.19%,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板块实现营业收入52.17,占比17.21%,医疗服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31.72亿元,占比10.47%。

沃森生物:mRNA疫苗将在墨西哥进行三期试验

5月11日墨西哥外长对外宣布,中国公司研发的mRNA新冠疫苗ARCoV将于本月30日起在墨西哥开始III期临床试验,预计有6000名志愿者参加。这是中国首个进入III期临床试验的mRNA疫苗。

截至目前全球共有两款mRNA疫苗获批,分别为德国BioNTech公司与辉瑞合作研发的BNT162b2与美国Moderna公司研发的mRNA-1273。但是两者需要在零下-70(BNT162b2)和-20(mRNA-1273)摄氏度的条件下保存运输,而ARCoV疫苗可在2-8摄氏度环境下保存,这将大大降低冷链运输的挑战。

ARCoV疫苗由云南沃森生物技术公司(以下简称沃森生物)、苏州艾博生物,以及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共同研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其核心原料和关键设备已实现国产化。2020年12月,沃森建设中国首个mRNA新冠疫苗生产车间,ARCoV疫苗预计8个月内建成投产,一期产能为1.2亿剂/年。

万泰生物:鼻喷新冠疫苗处于临床2期试验阶段

在新冠疫苗研发上,万泰生物另辟蹊径,联合厦门大学、香港大学合作研发的鼻喷流感病毒载体新冠肺炎疫苗。2020年9月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申请受理通知书及临床试验批件,2020年12月31日,进入二期临床试验。

今年1月份,万泰生物投资4.69亿元在北京打造疫苗产业基地。只不过万泰生物疫苗还需经过临床III期试验、上市批准、生产设施认证、现场核查等环节,上市还为时尚早。

万泰生物主营业务为体外诊断试剂、体外诊断仪器与疫苗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实控人钟睒睒通过直接和间接持股的方式总持有74.23%的股权。

2020年4月29日万泰生物登陆上交所,上市后一度连续26个交易日涨停,累计涨幅达到984%,年内区间最大涨幅1966%。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23.54亿元,同比增长98.88%,净利润为6.77亿元,同比增长224.13%。

1 阅读:2250
评论列表
  • 2021-05-27 23:18

    这个一定必须果然是我们最强

  • 2021-05-29 06:42

    万泰生物挺牛的

  • 2021-06-07 20:05

    希望进口点世界知名药企的新冠疫苗,选择多些

政经风云

简介:探索社会治理最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