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刘邦,得到善终,他告诉我们一个秘诀:本色做人,角色做事

历史谜语中 2025-04-24 15:37:11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咱们不难发现,好多立下大功的人,到最后往往落得个“兔子没了,猎狗被煮;鸟儿打光,好弓被收;敌国被打败,智谋大臣也难逃一劫”的下场。不过话又说回来,这种情况也有不发生的,但真的只是极少数。

为啥都是立下大功的人,有的人会被老板用完就扔,像扔破鞋一样,而有的人却能安安稳稳享受晚年,有个好结果呢?想想之前咱们说过的韩信的事儿,再看看夏侯婴的经历,说不定咱们能悟出点啥。韩信那下场,咱们都知道,但夏侯婴呢,他可不一样。同样是给老板卖命,他咋就能有个好结果呢?这里面肯定有门道。咱们得琢磨琢磨,为啥同样是功臣,命运却大不相同。是不是有些功臣太嚣张,不懂得收敛,惹恼了老板?还是说,他们没跟对老板,选错了队伍?反观夏侯婴,他可能就比较懂得做人,知道啥时候该出头,啥时候该低调,所以才能善终。所以说啊,咱们得学学夏侯婴的智慧,别光顾着立功,还得想想怎么保住自己的果子。毕竟,功劳再大,不懂得为人处世,到最后也可能啥都不是。

夏侯婴和刘邦很早之前就铁哥们了。那时候的刘邦,仅仅是个泗水亭长,可别小瞧这亭长,搁现在那也是手中有权,说一句话就能让你没法混。

当然了,刘邦那时候的职位,跟现在的“亭长”比起来,那权力可是小多了。他平日里挺清闲的,基本没啥事儿干。只有当遇到“棘手事儿”的时候,才会让他去处理一下,扛扛责任。

由于他整天没啥正经事做,就结交了一群酒肉朋友。里面有个叫夏侯婴的,是个驾车的。夏侯婴虽然也是个粗人,但奇怪的是,尽管身份不高,却总爱聊几句大的,经常跟刘邦一块谈论国家大事。

有一天,那个读书人听见夏侯婴又在高谈阔论,实在忍不住了,就嘲讽道:“你个驾车的,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不就得了,天天操心国家大事干啥?你就不怕人家背后说你闲话啊?”

这事儿说起来,真让人心里不舒服。咱们聊聊社会上的事儿吧,有人就会来这么一句:嘿,老兄,你那房贷搞定没?下个月能不能按时掏腰包啊?工资能准时飞进账户不?哎,这种人,真是太煞风景了。我感觉前途一片漆黑啊,我这仅剩的一点小乐趣,你也要来干涉吗?

夏侯婴听了后一点没恼火,他和咱们好多人的心思挺像:“我就是好奇嘛,随口说几句逗逗乐,哪会真往心里去?我明白自己的位置,多谢你提醒我哈。”

有个事儿得说说。这事儿吧,其实挺简单的。就是想要换个方式来讲讲原来的那个意思,但得保证说出来的不跟原来的一模一样。得动动脑子,把句子重新搭搭,词汇也换换,尽量说得简单明了,还得用上咱们平时说话的那种口气,别太文绉绉的。当然,最重要的是,改完了之后,原本要说的那个中心思想得还在,不能变了味儿。字数嘛,差不多就行,也别为了凑字数加些没用的。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改完了之后,得跟原文差别大点儿,别让人一眼就看出来是照着原文改的。行了,就说这么多,开始干正事吧。

夏侯婴常和刘邦一起玩耍,有次他俩闹着玩,拿起剑比划,结果刘邦手一滑,不小心把夏侯婴给弄伤了。

这事儿原本大家心照不宣,没人去官府告发也就罢了。可偏偏有个爱管闲事的人给捅了出去,刘邦吓得魂飞魄散。他赶紧拉住夏侯婴的手说:“老兄,按照秦朝的法律,当官的要是伤了人,那罪名可不轻啊,你得务必帮我一把!”

夏侯婴肯定不会让刘邦去挨那一顿打,大秦的刑法,就算是最轻的也得让人吃苦头。他打算跑到沛县县令那儿,就说这是一场误会,是自己不小心,自个儿把自个儿给弄伤了。

夏侯婴的一个好友提醒他:“你得琢磨琢磨,骗官府可不是小事,万一被发现,有你受的。”

夏侯婴斩钉截铁地表示:“要是我不出手,刘邦铁定得挨罚,这是唯一能救他的路子。我这个人,能力平平,但吃点苦头对我来说,根本不在话下。”

为了朋友,啥事都肯干,这样的哥们儿,哪儿能轻易碰到啊!

夏侯婴为了帮刘邦,真的是豁出去了。刘邦倒是成功脱险了,可夏侯婴自己却遭了殃,被关了起来。时不时地就被打几下,前前后后挨了好几百杖的责罚。直到一年多以后,他才终于走出了牢笼,重获自由。

刘邦心里特别感激夏侯婴,对他说:“我不小心伤了你,真是对不住。但你没生我气,反而还帮我说话,害得你自己也进了牢房。以后只要有机会,我肯定会好好报答你的。”

夏侯婴一听,嘿嘿一笑,摆手说道:“真不用谢我,要是因为我受了伤,害得你被罚,那我心里头在外面也得别扭死。”

陈胜吴广的小火苗,一下子就在沛县周围烧了起来。刘邦瞅准时机,也跟着一起干了。夏侯婴,这个刘邦的死忠粉,被刘邦点为太仆,任务就是管好刘邦的马车队。

有人就看不下去了,带着点挖苦的味儿说道:“你给沛公帮了那么大忙,可他呢,压根儿没想着怎么谢你,就给你扔了个管车马的活儿,你这也太实在了,怎么就接了呢!”

说白了,刘邦这家伙,真是没良心,不明白感恩是啥。你为啥要给他当这芝麻小官,直接把委任状扔他脸上,大声告诉他:你瞧不起谁啊!

不过,夏侯婴却有着不同的看法,他直截了当地说:“我这一辈子就是和车马打交道的命,这样的差事对我来说,简直就是量身定做。要是让我去干别的,我还真不会,说不定还会添乱,所以还是干车夫最靠谱。”

这才是真正的高手,领导身边的司机,那可是离领导最近的角色,有时候连最亲近的人都不一定比得上。

在这里,我们可以放开手脚,尽情挥洒。没有太多的规矩束缚,只有无尽的自由与畅快。就像一片广阔的天地,任由我们驰骋。所有的束缚都被抛开,只剩下内心的欢愉与激动。这里,就是释放自我的地方,让我们尽情享受这份难得的自在。

夏侯婴一直跟着刘邦南征北战,他也帮了刘邦不少忙,打了很多胜仗。刘邦多次真心实意地想提拔夏侯婴,给他更高的职位。

不过,夏侯婴老是对刘邦的提拔摆手拒绝:“我这人本事有限,心里头有数,当大官这事儿真不适合我,我还是踏踏实实当你的车夫比较好!”

项羽划分地盘给各路诸侯那会儿,刘邦被封作了汉王,他身边的那些哥们儿也跟着沾了光,连夏侯婴都被赐了个昭平侯的爵位。刘邦瞅着夏侯婴,笑道:“老兄啊,你现在可是侯爷了,不能再跟以前似的,给我当车夫赶马车,这不合现在的身份啦!”

夏侯婴很诚恳地回应道:“能跟着大王,是我最大的福气,别的我真没去多想。太仆这活儿也挺关键的,我并不觉得自己被亏待了。”

刘邦听后,心里很是触动,他直接说道:“你看那些人为了个官职,争得头破血流,都觉得官小丢人。咋就你没这种想法呢?你这样全心全意为我办事,毫无怨言,别人见了你,真该觉得不好意思。”

伍这个人啊,真的挺有特点的。他做的事情,总让人感觉眼前一亮,跟平常人不太一样。他有自己的想法,不会随大流,总是按着自己的节奏来。碰到问题,他也不慌不忙,总是能想出办法来解决。跟他在一起,你会觉得挺有意思的,能学到不少新东西。总的来说,伍就是那种让人印象深刻,挺有个性的人。

刘邦和项羽争斗那些年,有那么一回,刘邦成功攻占了项羽的大本营彭城,那时候他可真是得意洋洋。但没想到,正当刘邦和他的军队沉浸在胜利的喜悦里时,项羽迅速反击,把刘邦的联军打得溃不成军。

刘邦在逃跑过程中,碰巧撞见了自个儿的儿子和女儿。夏侯婴见状,连忙下车,一把将这两个小家伙抱上了马车。可就在这时,项羽的追兵紧跟其后,穷追不舍。刘邦瞅见车上多了俩孩子,车速明显慢了下来,他心里头那个急啊,生怕被项羽给逮住。于是,他好几次狠心地把儿女往下推,想让他们自个儿逃命去。

然而,夏侯婴并没理会刘邦的感受,任凭刘邦如何责备谩骂,他还是多次下车,把刘邦的孩子们抱上车。

刘邦急得要命,心里直想把夏侯婴给解决了,但夏侯婴却很冷静地说:“大王,你咋能只顾自己逃命,不管孩子们的死活呢?这不对头啊。我救他们,可不是图大王的啥好处,大王你咋还怪起我来了呢?”

逃出生天后,刘邦跟夏侯婴说,真的很感激他救了自己的孩子。他又说:“那时候情况太紧急了,我对你态度不好,你别往心里去。你豁出命来救我的俩娃,这可是大功啊。有啥需要帮忙的,你尽管开口,我一定给你办到。”

夏侯婴啥也没多要,还是干着太仆的活儿,继续帮刘邦打理马车事务。

夏侯婴一辈子都守着那个官职,没升也没降,表面上看挺平凡的,好像没啥大出息。但刘邦对夏侯婴那可是相当信赖,这真的很难得。

【子霄读史感悟】

突然变得有钱,人很容易就会迷失自我;从不起眼的小角色一跃成为大人物,也常常会让人得意忘形。

不少人碰到这种事,总觉得自个儿成了“命运宠儿”,一时间连自己是谁都忘了。可没想到,人生的转折立马就在后面等着呢。

对于身居高位的人来说,最怕的就是那些立下大功的人变得骄傲自大,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一旦他们开始飘飘然,就可能盯上自己还没到手的东西,这时,他们想要得到这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往往得采取些极端手段。所以说,当下属们一个个都开始得意忘形时,最头疼、最睡不安稳的肯定是那些当大官的。

夏侯婴的睿智之处在于,他心里门儿清,哪些是自己该涉足的,哪些是不该碰的,从不怀揣不切实际的念头,因此避开了不少无妄之灾,最终得以安稳度日。表面上看,他可能显得平平无奇,但实际上,他活得非常明白。比起张良选择隐居,韩信遭遇不幸,夏侯婴的处世之道显然更为明智。

夏侯婴分享了一个人生哲理,说要想在人生道路上走得稳当且长远,关键在于铭记八个字:“做真实自我,按职责行事”。这不仅体现了对人情的深刻理解,更是一种聪明的处世方法。

#百家说史品书季#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