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后,“末代港督”彭定康黯然离开中国,回到英国后如何了

事説新语 2025-01-02 18:09:02

从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将香港这块宝地割让给英国之后,英国在这里开启了长达一百五十多年的殖民统治。

在此期间共诞生过28任“港督”,首任是璞鼎查,而末代“港督”则是被人熟知的彭定康。

在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的当天,末代“港督”彭定康哭的跟个泪人似的,黯然离开中国,那他回到英国后如何了?

一、来捣乱的末代港督

1997年7月1日凌晨,香港末代总督彭定康一步一回头地登上了“不列颠尼亚号”,黯然返回了英国,结束了他五年的“港督”生涯。

同时宣告了英国对于香港长达一百五十多年的殖民统治彻底终结。

其实早在八十年代,中国就已经与英国就收复香港达成了协议,两国首脑在1984年签署联合声明,明确了香港将在1997年7月1日这正式天回到祖国的怀抱。

可是协议签订后,英国国内不论是民众、政客甚至是国王都一直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他们不甘心自己苦心经营了一百多年的香港就这样还给中国。

在协议签订之后,英国人就一直千方百计的想在在香港问题上捣乱,企图在1997年到来之前,通过各种卑劣的手段,让繁华的香港成为一座治安混乱的“罪恶之都”,从而给中国政府制造巨大的麻烦。

想要达成这一目的,就必须寻找到一个能亲自实施这项阴谋的政客,而彭定康正是那个被最终选定的人。

彭定康之所以能够被任命为最后一位“港督”,其实要好好感谢一下自己在英国政坛上的好友梅杰。

两人原本是黄金搭档,梅杰在首相选举中胜出,原本是想拉兄弟一把,不料彭定康却在议员选举中落败。

为了给好友补偿,同时也是想要找一个自己能够信得过的帮手,梅杰上台后,立刻任命彭定康为香港总督。

临行前梅杰交给彭定康一项任务,那就是尽可能的搅乱香港,给中国政府留下一个难以收拾的烂摊子。

1992年7月,彭定康带着一家老小抵达了香港,开始了自己为期五年的总督生涯。

初到香港的彭定康并没有急于展开搅乱香港的计划,他明白要把这项任务完成,就必须做到天衣无缝、让所有人都看不出来破绽。

来港前彭定康就已经提前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他手里早就掌握了一份多达上万人的名单,上面出现的名字都是香港当时各行各业的精英、以及在香港本地根深蒂固的家族大佬。

在抵达香港之后,彭定康就命人按照名单一个接一个的与这些上层人士接触。

他此举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对香港精英阶层进行一波财富收割,二来是为了分化、收买这些香港的上层人士,让他们受控于英国政府,这样就能让香港的经济受制于英国。

背地里搞分化,表面上彭定康却摆出一副平易近人的面孔。

在他到达香港、正式就任总督之后的第二天就搞出了一场政治秀,不仅穿着便服与香港民众谈笑风生、还像普通民众一样吃着路边小吃,让大家对其充满了好感。

不得不说,彭定康这场作秀的效果相当不错,让他很快就在香港站稳了脚跟。

可是仅仅几个月后,这位末代总督就露出了真面目,开始了他搅乱香港的第一步。

10月7日,彭定康发布了自己就任港督之后的首项措施:改革香港的选举制。

具体来说就是将原先一直实行的,由英国政府委派官员来港担任职务的传统委任制,改为选举制。

表面上看,彭定康的此项措施是在为香港本地公民争取从政的机会,但事实上却是极为阴毒的一招。

因为能够参与选举的都是被彭定康事先收买或是英国政府的人士,那些普通老百姓根本没有进入政坛的机会。

彭定康此举就是想在香港政府中,安插忠于自己的亲英派,让他们把持政府中的要害部门,以便在香港回归中国后,能够形成一股强大的反对力量,给中国政府造成极大的麻烦。

彭定康的这项措施就是要在香港播下分裂的种子,想让中国即使收回香港、也要被那些由精英阶层组成的分裂分子搞的鸡犬不宁。

彭定康的这招实在是太过阴毒,很快就被北京方面识破,后者立刻表达了强烈反对。

与此同时,英国内部也出现了许多反对的声音,认为他的做法太过激进,此举只会加深中英两国之间的矛盾。

彭定康的诡计最终没有得逞,这让他对中国一直十分怀有仇恨,即使在离开香港多年后,他依然不忘对香港内部事务指手划脚,甚至还把手伸到了敏感区域。

二、回国后的生活

在香港的五年港督生涯中,彭定康除了不遗余力地想要在香港制造混乱、给中国政府添乱,还不忘与家人在这里尽情地享受奢靡的生活。

在彭定康当政的五年,他就是香港的“土皇帝”,说一不二,权利极大。

而他的太太、女儿在香港生活时的奢华程度如果是放到古代,恐怕就连皇后、公主都自叹不如。

香港《大公报》曾经专门发文表达对彭定康及其一家人的厌恶。

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位末代港督及其家人在香港五年,除了作威作福就是在想方设法想把香港搞臭、搞乱,可恶至极。

在香港回归以后,彭定康带着一家老小黯然回国,而如何对其安置,成了英国政府一个头疼的问题。

思考许久之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做出了一个决定,授予彭定康名誉勋位、并任命其为北爱尔兰治安独立委员会主席。

伊丽莎白女王此举名义上是安抚这位总督、实际上是想将他逐出政治核心区域,因为彭定康在香港那几年干的一系列事情,得罪了不少与中国有着生意往来的英国商人,还让中英关系一度非常紧张。

接连被外派到英国本土之外,意味着彭定康已经被英国政坛所抛弃,他的政治生涯基本上已经宣告结束。

经此打击以后,彭定康决定离开政界,在别的行业寻求自我价值。

由于从政经验丰富、再加上其在英国政坛混迹多年、人脉广泛,彭定康在退出政坛后,受到了多家商业公司的青睐,聘请其担任顾问这一角色,而彭定康也借此机会赚的是盆满钵满。

如果就这样过下去,彭定康绝对可以在晚年过的异常滋润。

可是这位曾经的末代港督虽然远离政治核心多年,但内心却是一个极有野心的政客。

他虽然早已不再是作威作福的港督,但却一直对与香港有关的话题格外的关注。

但这种关注充满了敌意甚至是在有意制造事端。

比如在香港回归15周年前夕,彭定康突然发表了带有明显干涉香港事务的言论,涉及到了所谓的自由。

这就过于讽刺了,要知道彭定康在担任港督期间,就是表面打着自由的旗号,背地里却干着独裁的勾当。

在他做港督的五年时间里,整个香港就是他一人说了算,现在却对中国政府在处理香港事务上大放厥词。

彭定康对香港问题指手画脚,但却对英国国内出现的诸多问题漠不关心。

2011年,一直游离在英国政坛边缘的彭定康意外得到了一项新的任命。

首相卡梅伦希望能够整顿一下暮气沉沉、官僚味十足的BBC,决定请其出任BBC总裁。

卡梅伦之所以选中彭定康,正是看中了他在英国政坛资深的地位和较为丰富的海外任职经历,认为其可以让已经江河日下的BBC重震雄风。

可彭定康似乎觉得BBC的问题并不是很严重,不需要改革,又或者是压根儿没有将这份工作放在心上。

上任两年多以来,他几乎无所事事,由于他的放任,BBC接连爆出一系列丑闻,让这位昔日风光无限的港督深陷舆论压力中。

最终彭定康以心脏病为由辞去BBC总裁一职,从舆论漩涡之中全身而退,也宣布他彻底淡淡出了政坛。

他拍拍屁股一走了之,可是留给首相卡梅伦的却是一个问题重重的烂摊子。

作为一个政治家,彭定康可以说是十分失败的。

他虚伪、冷血、偏执,在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以后,他的大脑依然活在殖民时代,在这个平等独立的新思想已经深入人心的时代,他依然秉承着老派官僚主义的作风。

这位末代港督曾经说过,自己最辉煌的时间就是担任港督的那五年,但是他想念的只是自己作威作福的时光。

0 阅读:87

事説新语

简介:社会万象笑料多,速来围观乐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