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阳君是战国魏国的传奇,长得俊得像画,脑子却比刀还快。
他从魏安釐王的男宠干起,愣是凭谋略和剑术混成朝堂大佬,跑去各国谈生意,养了一堆门客,连下一任魏王都离不了他。
可魏国让秦国揍得稀巴烂,龙阳君的日子也到头了,江湖上只剩他的传说。

战国末年,魏国像个被秦国盯上的肥羊,城池一块块被啃,朝堂上人心惶惶。
就在这当口,龙阳君冒了出来。
他是魏国本地人,长得俊得让人挪不开眼,魏安釐王一见就动了心,把他收进宫当了男宠。
那年月,国君养男宠不算啥稀奇事,魏安釐王封了他个龙阳君的名号,从此“龙阳之好”传了开来。
龙阳君可不光靠脸吃饭。他脑子活,剑术也了得,耍起长剑来能把人晃晕。
魏安釐王宠他,慢慢发现这家伙不简单,谈起国事头头是道,政治嗅觉跟猎狗似的灵。
龙阳君没把自己当花瓶,主动请缨干点正经活儿。魏安釐王正愁朝里能人少,就让他试试手。

龙阳君一上手,就把魏国的臣子们看傻了眼。
他第一次露脸,是替魏国跑去赵国谈事。
赵国那会儿刚被秦国揍得鼻青脸肿,急着找盟友。
龙阳君带着魏国的条件,嘴皮子翻得跟书似的,把赵国的臣子说得一愣一愣的。
谈完一圈,魏国跟赵国的盟约签得稳稳当当,边境的麻烦少了半截。
魏安釐王乐得合不拢嘴,朝堂上多看了龙阳君几眼,觉得这男宠比好些将军还靠谱。

龙阳君尝到甜头,外交的活儿越干越顺手。
他跑遍了齐国、楚国,连秦国都去过,每次都能把魏国的利益掰扯得清清楚楚。
战国那会儿,六国忙着抱团抗秦,龙阳君的嘴跟剑一样,总能找到对方的软肋。
有一回,齐国想跟魏国翻脸,龙阳君跑去齐国,硬是靠几句话把齐王哄得消了气,还顺手签了个互不侵犯的条约。
魏国的臣子背地里议论,这家伙长得像女人,干活却比男人硬气。
龙阳君不光会谈生意,朝堂上也混得风生水起。
他在魏都养了一堆门客,啥人都有,谋士、刺客、商人,门庭热闹得跟集市似的。

魏国的街头,他走哪儿都有人让道,权势大得能跟信陵君掰腕子。
信陵君靠养士抗秦,龙阳君的门客也不含糊,情报网撒得比秦国还广。
魏安釐王有时候想知道楚国或者赵国的动静,龙阳君的门客总能比探子先送来消息。
龙阳君的爵位也硬气,封了个公爵,搁战国那会儿,比侯爵高一头。
秦国的男宠嫪毐才混了个长信侯,龙阳君的地位甩他几条街。
魏国朝堂上,他跟信陵君一文一武,算是魏安釐王的左膀右臂。
信陵君“窃符救赵”后跑了,龙阳君反倒更稳,魏国的外交和情报网全靠他撑着。

龙阳君权势大了,日子却没那么踏实。
男宠这行当,靠的是国君的宠爱,风头一转就得摔。
有一回,他跟魏安釐王在湖上钓鱼,钓了十多条鱼,乐着乐着突然捂着脸哭了。
魏安釐王吓一跳,问他咋了。
龙阳君抹着眼泪说,钓到大鱼就想扔小鱼,自己靠着模样得了宠,可天下好看的男人多得是,哪天王上瞧上个更俊的,自己不就得被扔?
魏安釐王听完,心软得像团泥,当场拍板说以后再不找别的美男子。
这哭戏演得巧,龙阳君不光保住了宠爱,还让魏安釐王更离不开他。
朝堂上的臣子瞧得明白,这家伙脑子转得比谁都快。

龙阳君的权势这时候到了顶点,门客挤满宅子,魏国的外交大事没他点头都不好使。
魏安釐王死了,魏景湣王上台,龙阳君没像嫪毐那样垮台,反倒更得重用。
魏景湣王比他爹还倚仗龙阳君,朝堂上的事,十件有八件得听他的。
嫪毐在秦国就不一样了。他靠着赵太后,假传旨意卖官,养了一堆亲信,秦国上下怨声载道。
赵太后一倒,嫪毐立马被车裂,尸骨都没留全。
龙阳君不一样,他的门客是为魏国干活,情报送得准,外交谈得稳,没人抓到他为非作歹的把柄。
两朝的魏王都信他,不是因为他长得好,而是因为他真能干。

龙阳君再能干,也挡不住秦国的铁蹄。
战国末年,秦国像头饿狼,盯着六国一块块吞。
魏国早就没了当年的气势,信陵君跑了,朝堂上除了龙阳君,没几个人能拿主意。
魏景湣王在位时,秦军三天两头来敲门,龙阳君带着门客四处跑,谈盟约,找援兵,可齐国、楚国都自身难保,谁也不敢真帮魏国。
秦国的战车越碾越近,魏国的城池一座座丢。
龙阳君跑去各国,嘴皮子磨破了,盟友还是散了伙。

秦军杀到魏都,魏国的旗帜被扯下来,魏景湣王束手就擒,魏国从地图上没了影儿。
龙阳君的去向没人说得清,有人说他带着门客隐居了,有人说他拔剑自刎了。
江湖上,他的名字成了传说,带着点男宠的艳色,也带着点乱世的无奈。
战国那会儿,男宠不是啥丢人的事,国君养几个俊男人,朝堂上都当平常。
龙阳君靠着这身份爬上来,却没让自己困在花瓶里。
他的剑,他的脑子,他的门客,都是魏国的柱子。
可柱子再硬,房子塌了也得埋。
秦国一统天下的脚步,没给龙阳君留个转身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