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第一女强人吕雉:唯一一次下跪,跪得诚心诚意

木椅历史 2025-04-19 03:10:29

长安的朝堂上吵翻了天,周昌站在大殿中央,急得脸通红。

他想劝刘邦别废太子,可一开口就结巴,话卡在喉咙里半天出不来。

满朝文武盯着他,有人偷笑,有人皱眉,可他不管不顾,使劲把话说下去。

谁能想到,这位口吃的汉子,曾经只是沛县街头跟着刘邦混的小卒?

从泗水亭的差役到如今的侯爷,周昌这辈子,凭的就是一股子忠义劲儿,愣是让皇后吕雉都跪下来谢他。

长安的朝堂上吵翻了天,周昌站在大殿中央,急得脸通红。

他想劝刘邦别废太子,可一开口就结巴,话卡在喉咙里半天出不来。

满朝文武盯着他,有人偷笑,有人皱眉,可他不管不顾,使劲把话说下去。

谁能想到,这位口吃的汉子,曾经只是沛县街头跟着刘邦混的小卒?

从泗水亭的差役到如今的侯爷,周昌这辈子,凭的就是一股子忠义劲儿,愣是让皇后吕雉都跪下来谢他。

那会儿的周昌,还没这么大的名头。

他和堂兄周苛,都是沛县本地人,干着泗水亭的小卒活儿。

沛县不大,方圆几十里,街头巷尾全是熟面孔。

两人跟着刘邦,管着十里八乡的治安。活儿不重,就是巡巡街、抓抓贼,偶尔帮刘邦跑腿送信。

刘邦这人,嘴皮子溜,朋友多,从县衙的萧何到卖肉的樊哙,谁都跟他有交情。

周昌和周苛话不多,可干活实诚,刘邦交代的事,从不含糊。

沛县的日子,热热闹闹。

街头摊贩吆喝,酒肆里人声鼎沸。

刘邦当亭长那几年,点完卯就爱往酒肆钻,带着周昌、周苛他们喝两杯。

夏侯婴赶车过来,曹参凑热闹,气氛老热闹了。

周昌和周苛掺和在里头,听刘邦吹牛,讲些天南海北的事儿。

两人没啥大志向,觉得跟着刘邦混,日子挺舒坦。

有一年,沛县来了个大户,姓吕,叫吕文,从山东搬过来。

吕文跟县令关系好,搬家那天,县里小吏都去巴结。

刘邦囊中羞涩,可不想丢面子,硬着头皮去了。

吕文瞧人有一套,见刘邦气度不凡,愣是把他当贵客招待。

酒宴散了,吕文还把闺女吕雉许给了刘邦。

刘邦三十好几,没娶过媳妇,这下乐得合不拢嘴。

刘邦要办婚事,忙坏了周昌和周苛。

沛县街头张灯结彩,两人跑前跑后,置办酒席、招呼宾客,累得脚不沾地。

婚礼那天,锣鼓喧天,街坊四邻都来凑热闹。

周昌忙着招呼人,周苛帮着搬桌子,兄弟俩满头大汗,可心里高兴。

吕雉进了门,穿着红衣,低头走过街巷,成了刘邦的媳妇。

从那天起,周昌和周苛跟刘邦的关系更近了。

吕雉嫁过来,日子过得勤快。

家里养蚕织布,她忙里忙外,孝敬老人,把家撑得稳稳当当。

她看得出,刘邦朋友多,但大多图个热闹,唯独周昌和周苛,办事靠谱,待人真诚。

可谁也没想到,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天下就乱了。

那是秦朝末年,朝廷征劳役修骊山皇陵,沛县也摊上几十个犯人要送去。

刘邦带队押人,半路上跑了几个。按秦律,丢了犯人得掉脑袋。

刘邦一咬牙,把剩下的人全放了,自己跑去深山躲了起来。

周昌和周苛听说这事,没多想,收拾包袱就去找刘邦。

从那天起,兄弟俩跟着他,风里来雨里去,再没回头。

没多久,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天下反秦的声势起来了。

刘邦带着周昌、周苛他们,杀回沛县,干掉了县令,扯起反秦的大旗。

沛县的街头,战鼓震天,年轻人扛着刀枪,跟着刘邦四处征战。

周昌被派去举旗,跑在队伍前面,周苛留在身边帮着出主意。

兄弟俩没啥大本事,可从不偷懒,仗打到哪儿,他们跟到哪儿。

刘邦的队伍越打越大,后来被封为汉王。

到了这时候,周苛被封了御史大夫,管着朝政监察,周昌当了中尉,负责护卫。

兄弟俩从泗水亭的小卒,熬到了这个份上,街坊们提起,都说他们命好。

可乱世里,命好不代表能活好。

公元前203年,荥阳城外战事吃紧,刘邦跟项羽打得不可开交。

结果仗没打赢,刘邦跑了,周昌和周苛被项羽抓了去。

项羽想拉拢他们,许了不少好处。

周苛表面上点头,可当着众人的面,扭头就喊,让项羽的兵快投降汉王。

项羽气得脸都青了,命人架起大鼎,烧了热油,把周苛活活烹了。

周昌也被关着,嘴硬得不肯低头,后来刘邦带人杀回来,才把他救出。

周苛没了,周昌心里跟刀割似的。

可仗还得打,日子还得过。

刘邦后来在垓下围了项羽,天下定了,大汉朝立了起来。

沛县的老兄弟们,个个得了赏。

萧何当了丞相,曹参、樊哙封了侯。

周昌没啥惊天动地的功劳,可刘邦念他忠心,封他为高景侯,给了食邑。

沛县的街头,老人聊起周昌,都说他熬出头了。

汉朝初年,朝堂上事多。

周昌这人,直肠子,有啥说啥,连萧何、曹参这样的大官,见了他都得掂量几分。

有回他进宫,见刘邦大白天搂着戚夫人,气得当场开骂。

刘邦乐呵呵地听着,嘴上不反驳,心里倒挺佩服他。

可周昌最大的名头,还得说是废太子那档子事。

汉高祖十年,刘邦越看小儿子刘如意越顺眼,觉得这孩子像自己,硬要废了太子刘盈,改立刘如意。

朝堂上炸了锅,大臣们轮番劝,可刘邦油盐不进。

吕雉急得坐不住,派人找张良出主意,自己躲在侧殿偷听消息。

就在这时候,周昌站了出来。

那天朝堂上,文武百官议论纷纷,周昌挤到前面,急得满脸通红。

他想说废太子不行,可一开口就结巴,话断断续续。

有人捂嘴笑,有人摇头叹气,可周昌不管,硬是把话挤出来,说要是废了太子,他就不干了。

刘邦听着,起初还瞪眼,可听着听着,愣是笑了。

笑归笑,这事总算被他压了下来。

吕雉在侧殿听了个全程,感动得眼泪直流。

周昌出来时,她从殿里跑出来,跪在他面前,谢他保住了刘盈的位子。

那一刻,周昌还是那个话不多的汉子,低头扶起吕雉,啥也没说。

后来,张良给刘盈出了主意,请来几位德高望重的老隐士,刘邦一看,觉得自己儿子也不是没靠山,废太子的事就这么搁下了。

刘邦死后,吕雉掌了权。

朝堂上风向变了,沛县的老兄弟们,有的风光,有的落魄。

周昌还是老样子,直来直去。

吕雉想干掉刘如意,周昌死活不同意,觉得这事不地道。

两人顶了几回,吕雉气归气,可念着当年的恩情,没动他。

周昌呢,干脆称病,三年没上朝。

长安的宅子里,他过起了清净日子。

周昌后来的事,史书上没多写。

他在长安的宅子里,喝着酒,看着街上来往的车马,偶尔想起沛县的街头,想起周苛的笑脸,想起跟刘邦混的那些年。

乱世里,他一个小卒,走了这么远的路,站到这么高的位子。

人生这事,哪能说得清呢。

0 阅读:2

木椅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