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 两 晋 南 北 朝 》
[玫瑰][玫瑰][玫瑰]历史其实很搞笑!今天的文章将带你轻松涨知识。如果觉得我这个历史小编有趣,别忘了点赞点关注哦,咱们一起探讨那些“古人”的奇葩事!快来围观吧![比心]
在公元298年,关中一带饥荒肆虐,齐万年起义更是让人心慌意乱。李特和他的兄弟们带着关中人民一同南渡,寻求在蜀地的庇护。没想到,李特在益州一举成名,率领汉、氐等各族流民,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起义,直取成都,声势浩大,令人瞩目。

然而,到了303年,朝廷为了压制益州的起义,决定在荆州(如今的湖南、湖北、河南一带)征兵。然而,荆州的百姓们对此可谓是心有不甘,纷纷表示“宁死不屈”,不愿意去益州送命。就在这个时候,曾在平氏县府担任小吏的蛮族人张昌,抓住了这个反抗情绪,趁机在安陆(今湖北云梦)北部的石岩山发起了自己的起义。
张昌的成功可不仅仅是运气好。新野王司马歆对待少数民族的态度如同严冬的寒风,让蛮族人心生不满,纷纷投向张昌的麾下。与此同时,江夏地区(今湖北中部和东部)粮食丰收,流民们纷纷前来觅食,张昌趁机拉拢这些流民,成为他起义军的基本力量,势如破竹,首先攻下了江夏郡的安陆。
此时,百姓们饱受苦难,心中渴望“圣人”降临,拯救他们于水深火热之中。张昌见机行事,便大肆宣传:“当有圣人出为民主!”于是,他把原山都(今湖北谷城东南部)县吏丘沈推上了“天子”的宝座,让他改名为刘尼,声称自己是汉朝宗室的后代,妄图让这位“圣人”来带领大家走向光明的未来。
张昌的计谋成功了,他建立了“后汉”政权,自封为相国,掌握实权。起义军的规模迅速膨胀,人数一度超过三万,后世学者认为,这与张昌大力宣传天师道密不可分。

为了扩展势力、消灭西晋的威胁,起义军分成三路进发。张昌亲自率领一路,直奔宛(今河南南阳)和樊城,打得西晋镇南大将军司马歆措手不及,斩获颇丰。另一支由部将石冰率领,东征扬州,成功击败了扬州刺史陈徽,甚至引发了临淮(今江苏中北部)人封云的响应,纷纷起兵进占徐州。而第三路则由将领陈贞带队,攻占了武陵、零陵、豫章、武昌、长沙等地,气势如虹。
然而,风头正劲的张昌起义军面对西晋的围剿,逐渐显露出疲态。由于对晋朝地方官吏的排斥,张昌任命了一些品行不端的流民管理地方,导致百姓对新政权的不满情绪高涨,支持度骤降。
为了镇压这场叛乱,朝廷任命荆州刺史刘弘为镇南大将军,指挥镇压起义。刘弘派长史陶侃对竟陵郡的起义军发起进攻。此时,起义军力量过于分散,无法快速集中兵力应对晋军的进攻。张昌亲自迎击陶侃,却遭遇惨败,上万起义军被俘,张昌和丘沈狼狈逃往下儁山(今湖南岳阳东)。
与此同时,石冰在扬州的战斗也不尽如人意。江南豪族周玘联合前南平内史王矩,推举吴兴太守顾秘担任扬州九郡的军事统帅,利用豪族的力量与石冰对抗。石冰虽奋勇作战,却最终被陈敏和周玘联手打败,只得退回徐州,与封云共抗敌军。
不久之后,封云的部下张统叛变,石冰和封云双双被杀,扬州和徐州的起义迅速被镇压。而张昌也在同年秋被晋军捕获,最终被刘弘处死,英勇就义。

后果与启示
平定张昌和石冰起义的陈敏,因功自立为楚公,后来又因割据江东而自封大司马,然而最终也难逃被杀的命运。虽然张昌的起义以失败告终,但他吸引了大量晋军的注意,间接支援了李特在益州的流民起义,成为动摇乃至推翻西晋的重要力量之一。
在这场历史的风云变幻中,张昌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小县吏的逆袭,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他的传奇经历告诉我们,面对压迫与不公,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个体,也能在历史的洪流中掀起波澜,成为改变命运的关键一环。
今天就到这里了,感谢您的分享与倾听!愿您在字里行间找到灵感,期待下次再见![玫瑰][玫瑰][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