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新天然气管道项目再度出现变动。
俄卫星通讯社报道,中国驻俄大使张汉晖称,俄方提议经哈萨克斯坦向中国输气不可行。若要实施,需建新管道,“成本高昂”。
张汉晖大使称,哈萨克斯坦现有天然气管道满载运营,输送土库曼斯坦天然气至中国。同时,中国正从新疆、甘肃等地开采天然气,并沿此线路输往东部。
因此,俄罗斯正探讨从哈萨克斯坦建第二条天然气管道的可能性,但中方认为此举不经济,已将相关考量通报俄方伙伴。
张汉晖大使表示,各方正探讨新天然气管道规划,中方或可考虑经蒙古国路线,亦或直接向俄购买液化天然气。
张汉晖大使提及的天然气管道为“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由普京2006年访华时提出,旨在修建连接俄罗斯西伯利亚天然气田至中国新疆的输送管道。
自规划提出,“西伯利亚力量2号”一直处于可行性论证。2022年俄乌冲突后,西方制裁俄能源,俄罗斯急于向中国推销该项目,以在亚洲开拓新的能源出口市场。
理论上,管道最短方案应直连我国新疆,但受阿尔泰山脉地形限制及成本、议价权考量,俄方倾向管道经蒙古或哈萨克斯坦后入华。
然而,“西伯利亚力量2号”过境国家尚未确定,目前仍存在争议。
去年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称,俄方正论证“哈萨克斯坦方案”,含参数计算、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谈判,预计年供中国天然气350亿立方米。
今年2月,蒙古国总理奥云额尔登称,蒙方对中俄蒙天然气管道项目规划感兴趣,愿参与三方会谈,共同商讨该项目。
故可预见,“西伯利亚力量2号”路线规划仍为各方争议焦点,短期内终稿方案或难出炉。
美国智库“全球能源监测”指出,当前积极推动“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的是俄罗斯,而非中国。
报告指出,中国目标2030年前达二氧化碳排放峰值,2060年前碳中和。当前正加速推进可再生能源,降低风、太阳能发电成本,电力行业碳排放或提前5年达峰,增天然气供应意义渐减。
报告指出,中国天然气供应现主要来自中亚、俄罗斯、中缅管道及沿海液化天然气站。若增一条俄管道,中国三分之一天然气将源自俄,违背多元化能源结构设想。
因此,中国对“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态度从容,积极推销该项目的始终是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