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是红军俘虏,17年后竟成为上甘岭战役胜利的最大功臣

猪猪做美食 2025-04-22 17:06:52

在电视剧《上甘岭》里头,15军手下有三个师,分别是44师、45师和29师,他们一起守着上甘岭那片地方。44师呢,主要看着西边那座山的阵地,这块地儿美军很可能会来攻打。45师呢,负责的是五圣山的阵地。至于29师,就是随时准备上阵的预备队伍。

1952年10月14号那天,美军动手了,目标是45师守着的五圣山前面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从这以后啊,志愿军45师和美军就为了这俩高地,你来我往地抢来抢去。崔建功师长呢,他是五圣山前线的头儿,一下子就变成了15军还有志愿军司令部的大红人,大家都盯着他呢。

1952年10月14号到11月4号,这21天里,崔建功带着志愿军第45师,靠着挖好的坑道和工事,硬是一点儿地方没让出去。他们跟“联合国军”打了29场大战,干掉了敌人1.4万多。崔建功为上甘岭战役能赢,真的是立了大功。他顶着巨大的压力,心里头那个战斗的念头特别坚定,指挥得也挺好,说他是上甘岭战役赢的最大英雄,那是一点儿没错。

抗美援朝时的崔建功,那时候他还只是个师长,后来他的事业咋样了呢?到了1955年,他又得到了啥军衔呢?

崔建功,1915年在河北呱呱坠地,他比军长秦基伟小了一岁。到了1935年,二十岁的他才正式加入红军,这事儿听起来可能有点让人纳闷。要知道,那时候红军主要活动在西部、西南部还有陕北那些地方,要么在长征路上,要么长征刚结束没多久。红军的力量还没扩展到山西、河北这些北方省份呢。那这位二十岁的河北小伙子崔建功,到底是怎么加入红军的呢?

崔建功起初是在东北军里服役,具体来说是东北军的109师。那么他后来是怎么走到红军那边去的呢?

1935年10月20号那天,刚走完长征路的中央红军,立马打了一场大仗,就是直罗镇战役。这场仗,他们打败了崔建功那时候在的东北军109师。师长牛元峰自己了解自己算了,小兵崔建功呢,就成了红军的手下败将,被俘虏了。

打那以后,崔建功就转变方向,加入了红军。从1935年到1936年12月西安事变还没闹起来那会儿,红军为了把陕北根据地扎得更稳,连着打了好几仗,什么东征啊、西征啊,还有山城堡战役,崔建功每次都冲在前头。就这样,他一点点地从普通士兵做到了小军官。那会儿,他以后的老上级秦基伟还在西路军那边,跟敌人在河西走廊死磕呢。

红军变成八路军后,崔建功就当上了八路军115师344旅687团的敌工股长,还兼任武陟独立营的政治教导员和团里的组织股长。

这时候,崔建功和秦基伟还没啥打交道的机会,因为秦基伟那时候在红四方面军,他们大部分人都被编进了129师,秦基伟自然也是在129师里打仗。

到了1940年那会儿,崔建功被调到了129师新成立的第1旅1团,先做了政治处副主任,后来又升为了主任,再后来还成了第三团的政治委员,这才和那个人有了工作上的碰头。

在解放战争那会儿,崔建功是太行军区第七军分区的头儿,而秦基伟呢,他是整个太行军区的司令员。这样一来,崔建功就成了秦基伟手底下的将领了。

1946年那会儿,崔建功挑起了太行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的大梁,还兼任第十二旅的副旅长,另外也是太行军区独立第一旅的一把手。

1947年那会儿,崔建功当上了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的27旅旅长。这个九纵啊,后来就变成了志愿军里的第15军,司令员是赫赫有名的秦基伟。这样一来,崔建功就成了秦基伟手底下的三大旅长之一。

1947年8月份,晋冀鲁豫那片的野战军第九纵队成立了,秦基伟当了司令员。这纵队一成立,立马就归了陈谢兵团管。到了1949年2月14号,中央军委下了个命令,说是要统一全军的编制和部队名字。这么一来,中原野战军第九纵队就改名叫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军,归到了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下面。这时候,秦基伟还是当头儿,军长;谷景生呢,就是政治委员;余洪远是政治部主任;后来,刘昌毅做了副军长,张蕴钰当了参谋长。

九纵下面的第25、26、27旅,后来分别变成了第43、44、45师,整个部队加起来有两万八千多人。崔建功呢,他那时候是第45师的师长,后来他还参加了渡江、湘赣、广东等地的几场大战。到了1951年,第15军变成了志愿军第15军,崔建功还是45师的师长,跟着他的老上司秦基伟一起去抗美援朝了。

上甘岭大战一触即发,志愿军第15军的军长秦基伟,他对着第45师的师长崔建功,语气坚决地说:“你得给我守住那块地儿,无论如何也得把敌人的攻势给打回去。要是上甘岭失守了,你就别想着来见我。”崔建功一听这话,立马就回应了:“军长,您就放心吧!我们肯定会拼死守到底!到时候哪怕就剩一个连了,我来当连长。就剩一个班了,我来当班长。只要我崔建功还在,上甘岭就稳稳地是咱们朝中人民的。”

上甘岭那边的战斗打得越来越狠,崔建功干脆把铺盖卷儿搬到了指挥所的作战室。有参谋打电话来,他就认真听着,赶紧掌握最新动静,遇到事儿也是立马就做决定。有时候参谋、作战科长累得实在不行,睡着了,电话一响,他就亲自接,他的身体就像连着全师的防线,每个神经末梢都伸到最前线。他吃得很少,就靠喝茶、抽烟提提神,嗓子也经常累得说不出话来。

敌军为了站稳脚跟,好继续往里头推进,对志愿军躲在坑道里的队伍使出了不少狠招,又是封锁又是轰炸,还搞爆破、放火、堵路,甚至往坑道口扔毒气弹,啥阴招都用上了。志愿军在坑道里头,那日子真是苦不堪言。

但崔建功一直信念满满,在师作战会议上商量后,大家决定:全师都得帮忙坑道里的战斗,把物资、弹药都集中起来,全力保障坑道需求。每个坑道都建个党支部,作为核心力量,统一指挥,跟敌人好好干一场。炮兵也得跟上,用精准的火力,及时打击那些想破坏坑道的敌人。

崔建功带着第45师硬扛到了11月4号,前后一共拼了21天。除了炮兵、通讯和后勤的兄弟,其他人都撤下来喘口气,阵地交给了12军的31师。等到11月25号,长达43天的上甘岭大战,算是咱们志愿军赢了。说实话,没有45师在头阵里死磕那么长时间,上甘岭这场仗还真不一定能赢。

1954年3月份,第45师志愿军战士们圆满完成了任务,回到了祖国怀抱。就在那一年,崔建功很荣幸地成为了全国第一届人大代表,他的老上司秦基伟军长还特别为他写了句话:“为百姓建功立业”。

上甘岭战役那会儿,崔建功才37岁,未来的路还长着呢。不过啊,他后来的发展,比起15军里的另外两位师长向守志和张显扬,确实差了点儿。

崔建功在1954年开始当上了副军长,接着在1955年还拿到了少将军衔,不过他后来的职位最高也就做到了昆明军区的参谋长。

1955年,44师的师长向守志拿到了少将军衔。到了1988年,他和以前的领导秦基伟一起,被提拔为上将。在军队里,他的职位可不低,曾经做过第二炮兵的司令员,还有南京军区的司令员。

张显扬是29师的师长,1955年的时候他只是个大校,但到了1961年,他就升为了少将。之后,他还做过副军长,武汉军区的副参谋长、副司令员,还有福州军区的副司令员这些官职。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