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长沙的较量,说白了,是阿南惟几在日军总部那帮人不怎么乐意,半推半就下发起的一场战斗。原因嘛,就是那时候日军的大佬们心思全放在往南洋推进上了。
但这场战斗,阿南惟几是非打不可了。
首先,他、11军的参谋长木下勇,还有作战方面的重要顾问岛村矩康,全都是新面孔。
新人来了,总得干点出挑的事儿。你没听过那句老话吗?“新人到场,总得露几手。”
另外,日本军队的高层正在打算1941年7月用25个师团的力量来搞一个叫做“关特演”的行动。
因为关东军和在朝鲜的日军加起来只有14个师团,人数不够。所以,日本又从国内增派了7个师团,并且从中国内陆战场抽调了4个师团来加入。
这四个部队里头,第11军的明星部队就是第6师团。
而且事情还没完,畑俊六跟阿南惟几说,后面还得从中国内陆战场再拉6个师团过来,当后备力量用。
在这六个部队里,11军管辖的第3师团和第13师团都包括在内。
这回,阿南惟几可真生气了。
11军没了第6、第3和13这几个师团,那战斗力可就大打折扣了,直接掉了一大截。
武汉这么大的地方,就靠第34、39、40师团,再加上几个独立混成旅团,能守住吗?
这次人事调动,阿南惟几肯定是气坏了,就连畑俊六都觉得这事儿太离奇了。
他赶紧让副参谋长赶回东京,直接找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和参谋总长杉山元,跟他们好好说说自己的想法。
畑俊六觉得,日军上面的领导做的计划,简直是搞反了重点。
他觉得,甭管日军是往北走还是往南闯,眼下都不是日本最火烧眉毛的事儿。最紧要的是,得赶紧想办法搞定“中国事变”。
要想日军北进或南进行动顺畅无阻,并且有足够的条件,就得先把“中国事变”给解决了。不能老想着靠北进或南进来搞定“中国事变”,现在这种方式行不通。
高层处理难题的方式是靠逻辑让人信服,简单说就是“用话语较量”。
而中层管理者解决问题的方式更加爽快利落。
阿南惟几心里琢磨,大本营不就是打算让第6、第3还有13师团往北走嘛?
那我打算先在湖南那边搞点动静。你们总不可能把正在打仗的军队调到关东军那边去吧?
说白了,阿南惟几就是想搞出个既成事实,让你没得选,只能点头同意。
真没料到,1941年8月1日,太平洋东边的那个新贵国家,突然间不给日本供油了,来了个石油大封锁。
随后,英国和荷兰也对日本采取了类似的行动。
这对日本来说,简直是致命一击。
1941年8月9号那天,日本军方高层正式宣布,他们放弃了往北边打的打算。
接着,原本打算从11军里挑选精兵强将加入关东军的安排,也直接被叫停了。
既然不去北边了,那就去南边瞧瞧吧。
阿南惟几针对第9战区的进攻策略已经制定完毕,各路军队也都准备好了,这时候总不能再改变主意吧?
接着,长沙迎来了它的第二场大战。
长沙会战打完头一仗后,第9战区的队伍就跨过了新墙河,在大云山那片地方站稳了脚跟,这样一来,他们的战略后方可就大大往前拓展了。
阿南惟几心想,这事儿可真是有点棘手。
要是没在对新墙河动手前先把大云山那块的敌人解决掉,等日军大头兵往南一冲,藏在大云山里的第9战区队伍肯定会从后面偷袭他们。
但要是我们明目张胆地去攻打大云山,第9战区的司令长官薛岳肯定会察觉到,这样一来,我们就没法打他个措手不及了。
到底该咋处理这事儿呢?
阿南惟几这家伙,脑回路还挺曲折,主意不少。
根据安排,日军第六师团是攻打新墙河防线的主要力量。
要是把第6师团挪到大云山那块地方,能不能把薛岳给搞迷糊,让他觉得日军这次攻打大云山,主要就是想拔掉第9战区在新墙河以北安的那个钉子呢?
要是薛岳真有这么想,那他可就掉进陷阱里了。
阿南惟几心里打的小九九是,先让第6师团去攻大云山,薛岳那边一看,肯定得从新墙河防线调兵去帮忙,这样一来,新墙河防线那边兵力就不够了。
这时,阿南惟几让第40师团前往大云山,去接手第6师团之前的工作。
第六师团改变了方向,一路往南猛冲,目标直指新墙河的防线。另一边,第四十师团则拼尽全力,想要拦住从新墙河那边赶来的增援部队,不让它们回去帮忙。
这样的话,新墙河防线兵力不足,第6师团猛攻之下,肯定是守不住的。
阿南惟几的打算确实挺狡猾,但没想到的是,战局后来根本不按他的套路走。
薛岳很快就收到了第6师团正朝大云山发动进攻的消息。
薛岳瞅了一眼,心想第6师团这是要攻打大云山啊?
这岂不是说明日军还没能跨过新墙河,他们打长沙的打算没成?
按照老规矩,每次打仗,日军里的精锐部队第6师团总是冲在最前面当先锋。
这次第6师团没露面,那后面应该就不会有大战了吧。
很可能是日军又在进行他们常有的“清乡”行动,抢些粮食回去,或者是想把大云山这个眼中钉给拔掉。
1941年9月5号那天,第6师团的三个大队从三个方向把大云山给围了个水泄不通。
日军因为老是打仗,所以改了编制,师团里的步兵联队从4个减到了3个。第6师团里的第47联队被调走了,攻打大云山时就只剩下13、23和45这三个联队了。
现在,守在大云山的是杨森手下的第27军。
实际安排是这样的:欧震的第4军里头,第59师的一个加强营被派去守住山顶;柏辉章的102师则让一个团去把守山的西边;还有孙渡的第58军,他们新编的11师有个营,负责守住山的东边。
9月5号那天,大云山的守军瞧见了第6师团的编号,可奇怪的是,他们足足等了两天时间,日军都没对大云山动手。
这其实不是因为第6师团长神田正种不愿意发起攻击,主要是因为下起了大雨。
大雨哗哗地从大云山上倾泻下来,把通往山里的路都给淹没了。
这场战斗该怎么继续下去呢?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等来了9月7号,这天是个大晴天,神田正种赶紧下令,让大家开始动手进攻。
神田正种确实挺老练的。
他心里清楚,第六师团一旦对大云山动手,那驻守在新墙河的中国军队肯定会急着来帮忙。
所以,他下令13联队在山下负责防御,而23联队和45联队则去攻打大云山。
一听说第6师团向大云山发起了攻击,杨森马上下令,让欧震赶紧派部队过去帮忙。
欧震调配了第59师的主力部队,还有一个102师的团去帮忙。另外,他还让孙渡的第58军主力往大云山那边移动。
薛岳在了解到杨森的安排后,点头表示了赞同。
为了给大云山那边增援,薛岳从37军里挑了第60师,去帮衬第4军。
根据以往的打仗经验来看,大云山这个地方位置好,又有差不多两个军的兵力在那守着,完全有能力挡住第6师团对大云山的进攻。
但所有这些,都是基于薛岳和杨森认为大云山之战只是一场单独的战役这样的看法上。
9月11号那天,战场的形势开始有了变动。
神田正种让第23联队和第45联队往新墙河北边的草鞋岭进发,而第13联队呢,就守在沙港河不动,给23联队和45联队当个“保镖”,保护他们的两边不受攻击。
神田正种觉得,经过五天的战斗,大云山守军的阵地基本上都被他给攻下来了,现在该轮到第40师团来接手防守了。
神田正种压根儿没想到,大云山那边,虽然他们已经干掉了守军的好几个据点,但最重要的地方还是牢牢捏在守军手里头。
另外,大云山那边,新墙河派过来的增援部队马上就要到了。神田正种的那个安排,愣是把三个联队给切成了两半,现在他们处于很被动的位置,容易被一一打败。
这可是第6师团一个超级大的漏洞。
说不定神田正种是太过自大,连这种明显的漏洞都敢暴露出来?
没错,赶到的中国军队牢牢抓住了这次战机,那个孤零零在沙港河等着跟第40师团换班的13联队,被第60师、新组建的10师、第59师的主力,还有102师的一部分给团团围住,结结实实地挨了一顿狠打。
那个第40师团的重松联队,他们不是要跟13联队调换位置吗?
他们的情况并没有比13联队好到哪儿去,就在沙港河附近,重松联队被59师的一个部队和58军新组建的11师给团团围住,同样被打得落花流水。
现在,大云山战场的形势来了个大转弯,第6师团的13联队和第40师团的重松联队,都被咱们中国军队给围住了,大云山这块地方,又回到了咱们中国守军的手里。
第40师团的领头青木成一急眼了,心里直嘀咕:这可得想办法搞定啊!
所以,青木成一赶紧调了两个大队去帮重松联队。
鲁道源新组建的第十师察觉到了日军的行动轨迹。
打完一仗后,鲁道源猛地察觉到,日军两个大队交接的地方,竟然漏了个大空子。
这机会真的很难得。
鲁道源马上带着队伍从这个突破口冲进去,直捣日军的后方,刚好堵住了跟在这两个日军大队后面的联队指挥部。
这个联队指挥部身边就带了俩步兵小队,结果被鲁道源新整编的第十师给团团围住,好一顿猛打狠揍。
张德能师长瞅见日军重松联队那边的情况,心里一亮,觉得机会来了,立马下令部队开始反攻。说来也巧,这批鬼子算是走了狗屎运,眼看就要被咱们收拾了,结果第40师团的主力部队居然及时赶到了。
鲁道源和张德能对视一眼,觉得差不多了,就顺势收手吧。
随后,一声响亮的口哨响起,队伍瞬间分散进了大云山,没了踪影。
中国军队一离开,13联队和重松联队总算是碰头了。
按常理讲,吃了这么大亏,等两队人马聚到一块儿,是不是得想着把面子挣回来呢?
友成敏一这个可13联队长琢磨了一会儿,觉得还是算了吧。
一方面,第6师团得搞定新墙河那条防线;另一方面,大云山这地界儿,他打心底里不想再踏足了。
结果,跟重松联队匆忙交接班后,13联队压根儿没理会重松联队的状况,直接全线开溜了。
这样一来,重松联队可就惨了。
为啥呢?还不是因为13联队一撤退,重松联队的两边就完全被59师、102师还有那个新编第十师给盯上了,他们随时可以开枪啊。
没错,13联队撤走的那天晚上,张德能的59师、柏辉章的102师,还有鲁道源的第十师,那是真给重松联队“长脸”了,他们带着队伍,二话不说就连夜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战斗进行到了啥地步呢?
说起来,就拿联队长重松洁的事儿来讲,他一边喊着联队旗有危险,一边拔出刀来就站在旗子边上,自己还兼职当起了护旗的人,这事儿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看到重松联队快要被消灭干净,阿南惟几没办法,只能把11军的备用部队,就是那个33师团调到华北后剩下的荒木支队,调到大云山那边去帮忙。
荒木这个团队,简直就是一团糟,啥用都没有。
按理说,要去帮忙的话,最重要的就是得赶紧。要是增援的部队慢吞吞的,就算最后到了地方,那还有啥意义呢?难道是去善后的吗?
荒木支队也挺无奈,他们被滇军第58军新编11师的防线给挡住了,这条防线就像一堵墙,他们怎么冲也冲不过去。
荒木支队长实在是没别的招了,只能想出一个不太理想的主意,那就是挖战壕一步步往前挪。
这可真是头一次,算是个新尝试了。
在这之前,我压根没见过增援的队伍是靠着挖沟壑来一点点往前挪的。
看到大云山那边的情况非常不错,薛岳和杨森心里都挺高兴的。
事实证明,他俩高兴得太早了。
1941年9月14号那天,杨森在瞧情报的时候猛地瞅见,日本鬼子的主力第六师团和第三师团都已经跑到湘北那边扎堆了。而且,还冒出来一支不知道啥名儿的部队。但这还不是最让人头疼的,最让人纳闷的是,杨森发现日军第四十师团在大云山那边被中国军队的几个师给团团围住狠狠收拾,可就在边上的日军竟然没去帮忙,而是悄悄地躲在新墙河北边不动弹。
事情要是突然变得不对劲,那肯定有问题。
杨森琢磨了好一会儿,突然猛地一拍大腿,心里一沉,坏了,小日本鬼子怕是要来攻打长沙了。
杨森马上指挥,让已经前往大云山的队伍赶紧撤回原地防守。
杨森猜得挺准,但可惜,时机已经过了。
战场上情况变得特别快,其中最让人紧张的就是战斗时的撤退环节。
把第4军的59师、102师和60师调回来防守后,大云山那边的形势立马就变了,原本是想消灭第40师团的,结果反被第40师团给拖住了。这样一来,战场上乱成了一锅粥。
102师被调到了大云山,后来又撤回到了新墙河,他们这次的任务可真的不容易。在大云山那边忙完,本以为能喘口气,结果回到新墙河,等着他们的挑战更大了。
这是因为,102师的守卫位置刚好卡在新墙河的中间地段,而他们要对抗的,还是日军里顶尖的第6师团。
那时候的情况是这样的,第6师团已经动手打新墙河防线了,但102师的队伍还在往后撤。
这场仗该怎么继续打下去呢?
102师的领头人柏辉章,他一点也没乱了阵脚。
在各路军阀的部队里头,黔军那是出了名的战斗力不行,武器装备也是烂得可以。
抗战一打响,黔军的装备在何应钦的扶持下有了点起色,但说到底,这些杂牌军还是没法跟正规军相提并论。
102师出发去贵州打仗那会儿,士兵总数超过了9000人。
大战过后,102师损失惨重,现在就只剩下五千来号人了。
加入粤军第4军编制后,102师的日子依旧不好过。
在蒋的部队里头,亲信部队常欺负那些非亲信的,而这些非亲信的又去欺负地位更低的部队,这已经成了老规矩。
在广东的第4军里头,那个黔军102师啊,简直就是杂牌军里的“另类”,薛岳和第4军的军长欧震,从来就没怎么瞧得上他们。
新墙河这条防线,是挡住日军攻打长沙的第一道大门,其中间那段最为关键。按常理,应该派兵多装备好的第59师来把守才对。
但这个重担,却意外地落到了战斗力相对较弱的102师肩上。这里面的意思,大家心里都清楚。
黔军的战斗力虽然不咋地,但他们的脚程却是一等一的快。一接到要撤回新墙河防守的命令,102师那是玩儿命地跑,硬是在第6师团动手前,气喘吁吁地回到了防线上。
紧接着,第6师团就对他们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首先受到攻击的是102师的关键位置——新墙镇。
日军炮火猛烈,新墙镇被炸成了废墟。但当鬼子们淌水过河时,新墙镇两边山崖上,102师的304团突然冒了出来,机枪阵地交叉开火,打得他们措手不及。
第6师团发动了好多回猛烈攻击,但全都被挡了回来。
发现原先的路走不通后,日军就在新墙镇的东边找了个新地方过河。一小队日军硬闯过河。但304团很快反击,把这小队日军全部消灭干净。
看到士兵们试图徒步过河没能成功,第6师团就豁出去了,顶着102师的枪林弹雨,硬着头皮开始搭建浮桥。
102师虽说没有专门的炮兵部队,但装备了迫击炮连。靠着这个迫击炮连的火力,日军想要搭起浮桥,愣是没成功。
发现304团的防线固若金汤,没法打穿,第6师团就换了方向,冲着306团的阵地去了。他们先用大炮轰了一阵,接着,一大队骑兵就趁着炮火,开始猛冲过河。
秋天时候,新墙河的水位普遍挺浅的,平均下来连一米都不到。这样的水深,日军要是想徒步过河,那可得费点劲。不过呢,要是骑兵的话,那就完全没问题了,对他们来说一点障碍都没有。
日军骑兵一到南岸,立马就开始四处冲杀,306团的防线眼看就要守不住了。
柏辉章现在手头没有能打仗的士兵了,只好让师里的工兵营上去帮忙。
日军炮兵猛烈开火,工兵营很快就乱了阵脚,士兵四散,最后只剩下一排人左右。
柏辉章现在处境不妙。
这时候,他手头就只有那么一个排的守卫和一个排的工程兵,加起来不过六十来号人。看着日军骑兵铺天盖地地冲过来,想溜那是门儿都没有。
到了紧要关头,柏辉章一点也不慌张,他赶紧让士兵们钻进树林里,朝着日军的骑兵开枪射击。
这可把手下们吓得不轻,他们赶紧拦住,说:“现在还不清楚鬼子有没有发现咱们,要是贸然开枪,那不是直接把鬼子给招来了嘛?”
柏辉章讲道,要是咱们不动手,那日本骑兵说不定真要上门来找茬了。
看着手下们一脸疑惑,柏辉章开口问道:“你们以前听过‘虚张声势’这招吗?”
手下们心里头直犯嘀咕,但没人敢不听从指令。
打完一阵乱枪,日本骑兵就被吓跑了。
柏辉章立刻大声喊道,赶紧撤退!
不出所料,柏辉章带着六十多号人刚撤没多久,日本鬼子的飞机就来轰炸了那片树林。
306团的防线被日军给冲垮了,305团那边也是摇摇欲坠,情况不妙,现在就剩304团还在跟日军硬扛着呢。
补充团早先就让柏辉章给拆散了,人员都分配到上面那三个团里头去帮忙了。
现在,柏辉章身边就剩那六十多号人,别的兵马是一个都没了。
发现防线快要撑不住了,柏辉章赶紧给第4军的军长欧震打电话,求他快点派兵来帮忙。
柏辉章压根儿没想到,欧震那几句话一说,他心里就像被浇了盆冷水,凉飕飕的。
欧震讲,他手头没兵能派去帮102师了,而且薛岳刚打过电话来说,现在战场上赢还是输,全靠第4军的表现,而第4军能不能赢,又主要看102师。这个关乎第4军,甚至整个战区输赢的大任务,我就交给你扛了。
柏辉章一听这话就心里有数了,这摆明了又是拿黔军去当那送死的先头部队了。
在战场上牺牲其实不算啥,但102师都快打光了,还硬把这么重的任务塞给他,明显就是想拿102师来给其他部队争取逃跑的机会。
这种做法,让柏辉章心里直打哆嗦。
命令已经给出,柏辉章没法违抗,所以只能安排副师长去304团看着打仗,他自己呢,就带着剩下的人去305团督战。
就在这时候,战场上突然出现了新情况,日本军队竟然在102师的后方空投了伞兵。
102师被敌军从前后两面猛烈攻击,实在扛不住了。他们硬撑了整整两天,但防线最后还是被突破了。
到了株洲后,柏辉章把队伍重新集结起来,一看之下,心里凉了半截,原来开战前102师那5000多号人,现在就只剩下600多人了。
近代军阀混战时,黔军的声誉其实也不咋地,比起川军来也好不到哪儿去,常被叫做“草莽之师”或者“双枪部队”。
在抗日战争那会儿,贵州这个人口不到一千万的地方,硬是派出了七十多万青壮年上前线。算一下,差不多每百个人里头就有七个走出家门去打仗,每个人都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保卫咱国家。
这七十多万人里头,除了十一个整编师被划到了黔军,剩下的大头都被塞进了嫡系军队。就像74军里头,贵州的老乡们可不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