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万没想到,《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畅销书作家,沉寂多年的当年明月,会因为一个无凭无据的传言,再度引起热议,甚至在今天上了热搜。
千万销量富豪作家+副厅级干部,猥亵女领导,还疯了,被送到了精神病院,这个故事无论真假,都挺疯的。
坊间猜测颇多,但毫无证据,说来说去,不过都是捕风捉影罢了。
说实话,这个传言给我的震惊程度,远远比不上另外一件事,那就——
当年明月竟然还在体制内,2021年还成了上海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正儿八经的副厅级干部。
我搜了一下媒体报道,有媒体报道,自 2007 年开始,当年明月连续7届荣登中国作家富豪榜,累计版税收入超 4100 万;2021年7月,有报道称,磨铁透露当年明月收入:三年版税4280万,去年末有5980万款项未结算。
考虑到《明朝那些事儿》持续的影响力和再版等情况,当年明月至今的版税积累很可能超过1亿元。
这样的收入,足以让大部分人财富自由。
可能我没啥出息,如果我有这么多钱,什么官位对我都失去了吸引力。
我这是以己度人了,但更重要的是,以当年明月的顶级觉悟,他不应该留恋官场才对呀。
在那段流传很广的采访中,当年明月说,你到这个世界上来,你应该有这样一个觉悟,你无论多厉害,多牛,无论多么嚣张,你都是要死,你都有终结的那一天。
而关于历史,读历史书,当年明月说:
“我无论身处在多小的房间里,我只要翻开那本书,我就是在看大海,它记述了无数人的一辈子,他们不断地挣扎,想出头,想出名儿。有的是为了正义而奋斗,有的是为了私利而奋斗,这些人,无论他怎么折腾,最后只在这本书里,你一页纸翻过去,就能翻过无数人的一辈子。”
他说:“我在看一本很伟大的东西,这种乐趣是很多人无法想象的,为了这种乐趣,这个世界上大多数的娱乐,你都可以忽略。”
在《明朝那些事儿》的最后一章,当年明月没有写兴衰起落,风云变幻,也没有写王侯将相,而是写了一个不考功名、不求做官、不成家立业,却穿着布衣,拿着拐杖,穿着草鞋,凭借自己,游历天下的——
徐霞客。
当年明月借徐霞客的故事,是要告诉读者:
“所谓千秋霸业,万古流芳,以及一切的一切,只是粪土。先变成粪,再变成土。”
由此,借由徐霞客的故事,当年明月从一本日历上获得了整本《明朝那些事儿》“足以藐视所有王侯将相,最完美的结束语”:
“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PS:你们在网上看到的那段意思一样但更完整的话,是网友总结的,不是原文。)
一个从生死角度,居高临下看人生看世界的人,一个以思维和阅读为至高享受的人,一个信奉以自己的方式度过一生来傲视王侯将相的人,却选择了在官场沉浮,就连他那活泼灵动的文风,也和官场的一板一眼格格不入,这样的矛盾,确实让人迷惑。
我唯一能想到的答案就是,可能对他来说,当官就是一种按照自己的方式,度过一生的选择。
在《明朝那些事儿》里,当年明月对明朝的官场政治做了深入的描绘和分析,这可能是他身处体制内带来的独特视角,进入官场,零距离地观察、体验从政的感觉,可能是他观察这个世界,体验这个世界的独特方式。
也许是看得太透 ,等生死,齐万物,官场还是商场,对他来说都是一致无二,按部就班地走下去也就是了,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无论如何,我相信,即使身处官场,以当年明月的顶级觉悟,他相对也会有一种超然物外的平和心态,能拉开一定的审美距离,从更高维度的视角俯视自己和众生。
只是,现实那么僵硬,以身入局,是不是能时时刻刻保持这种距离,是不是偶尔也会被官场的氛围给反噬,会不会在深夜产生一种不真实的割裂感,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说起来简单,但要做到,却需要一生的修炼。
—The End—
作者:魏春亮
首发:亮见,ID:liangjian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