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比雷军还靠前的90后,曾经英语都不及格

晴晴亮见 2025-02-19 05:03:11

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破圈者":最年轻的90后科技新贵

在2025年2月17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以牛仔裤、小白鞋的极简装扮亮相,成为全场最年轻的参会者。

作为唯一一位90后企业家,他与任正非、黄仁勋等科技巨头同席而坐,甚至被安排很核心的位置就座。

这种反差感引发热议:这位35岁的创业者,如何从英语学渣逆袭为能与国际科技领袖对话的行业标杆?

更令人惊叹的是,这场座谈会召开前不久,他刚带领团队完成央视春晚的机器人舞蹈《秧Bot》。

16台H1人形机器人身着秧歌服,以惊人的奔跑速度完成高难度动作,成为春晚历史上首个全自主人形机器人集群表演。

从实验室到春晚舞台,再到国家级的座谈会,这种"三连跳"式的曝光节奏,让王兴兴成为开年最受关注的科技创业者。

二、"非典型学霸"的逆袭之路:从挂科少年到机器人教父

1. 草根出身与技术觉醒

1990年出生于浙江余姚普通家庭,王兴兴的成长充满戏剧性。

初中班主任评价他"在班里感觉不到存在",且偏科严重,高中时因英语太差被老师质疑"智商低",甚至高中三年所有考试加起来,英语只及格过3次。

但他在机械领域展现出惊人天赋:

19岁在浙江理工大学宿舍用200元成本造出双足机器人,大学期间包揽全国机器人大赛冠军。

2016年的人生转折点彰显其魄力:上海大学硕士未毕业就被大疆录用,但工作两个月后毅然辞职创业。

当时四足机器人被视为"学术界玩具",他却选择这条冷门赛道,在杭州租下民房创立宇树科技。这种"放弃年薪百万选择月薪五千创业"的决策,在2016年的机器人寒冬期堪称疯狂。

但,坚持到现在的王兴兴,创造了多个行业第一:

2017年推出全球首款外转子电机驱动的Laikago,重量仅22kg却能持续行走3小时2021年通过春晚让机器狗单价从百万降至1.6万美元,打开消费级市场2024年发布9.9万元人形机器人G1,成本仅为特斯拉Optimus的1/10其核心策略是"极致成本控制+自研全链条",90%零部件自主生产,甚至自研3D激光雷达和AI世界模型。

三、35岁的双重镜像:科技精英与普通打工人的命运分野

当多数35岁打工人面临职场危机时,王兴兴却在2024年完成近10亿元B轮融资,公司估值超80亿元。这种反差背后藏着关键抉择:

1. 风险偏好的差异

普通职场人追求稳定时,他敢于在26岁放弃大疆职位;

当行业追捧人形机器人时,他坚持七年深耕四足机器人,直到2023年技术成熟后才拓展新赛道。

这种"长期主义+技术洁癖"在浮躁的科技圈尤为罕见。

2. 教育路径的启示

王兴兴的成长证明:传统教育评价体系并非唯一出路。

他英语高考只及格三次,考研因英语差被浙大拒绝,却凭借对机电技术的狂热自学成才。

其案例冲击着"唯分数论",凸显兴趣驱动的重要性。

3. 焦虑转化的智慧

这个自称"性格焦虑内向"的创业者,将技术钻研作为情绪出口。

高中时不与人交流,却在实验室找到归属感;

创业初期缺乏管理经验,就通过"敏捷研发"机制(允许随时推翻技术方案)保持创新活力。

四、风暴眼中的冷静者:给时代的参考答案

王兴兴曾对钛媒体APP表示,“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内,人形机器人可以把所有行业重做一遍,从工业、服务业到农业、制造业。

这种理念与其产品路线一脉相承——宇树科技四足机器人已应用于冬奥会铁饼运输、亚运会标枪回收等场景。

对于35岁焦虑症候群,他的经历给出另类解答:

破除年龄迷信:34岁获马斯克关注,35岁与任正非同席,证明科技创业没有年龄结界。

重新定义成功:从3人团队到全球四足机器人市占率69.75%,验证"垂直领域深度创新"的价值

技术平权实践:将人形机器人价格拉至10万元内,让前沿科技不再专属实验室

这位总怀疑"自己能力不行"的创业者,用15年时间完成了从县城少年到全球机器人领军人物的蜕变。

当宇树H1机器人在春晚转动手绢时,那些红色绸缎划出的弧线,或许正是中国硬科技崛起的时代轨迹。

0 阅读:1

晴晴亮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