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老年痴呆预兆,除了忘事,频繁出现这6种情况也要重视

源玮评健康 2025-04-02 19:46:31

[1]几张图就能看出你的老年痴呆程度[J].健康向导,2025,31(02):81.

[1]黄静瑜.老年痴呆与防治新方法(201)[J].临床心电学杂志,2025,34(01):71.

“七十多岁的老李最近总是觉得饭菜有怪味,家里人以为老李嘴变刁了,可谁也没想到是出了大问题”

73岁的李长根是个退休的公交车司机,家住河北一个小县城,20多年来每天早出晚归,风里来雨里去,攒下一辈子朴实的生活。

2023年6月,故事从他平静的退休日子开始有了变化。

李长根和老伴王秀兰住在一套老式的两居室里,儿女们早就搬到城里,只有逢年过节才回来探望。

平日里,他喜欢早起遛弯儿,中午回来帮着老伴做饭,下午就去街角的小广场和老伙计们下棋,日子过得简单却有条理。可从那年夏天起,一些细小的怪事开始在他身上冒头。

起初,是嗅觉出了点问题。6月中旬的一天,李长根在厨房闻着老伴炒的青椒肉丝,突然皱起眉头,说:“这菜咋有股煤油味儿?”

王秀兰愣了一下,凑过去闻了闻,没觉得有啥不对,笑着说:“你这鼻子是咋了,煤油味儿还能炒菜?”李长根嘀咕了几句,没再多说。

可没过两天,他又在吃西红柿鸡蛋汤时抱怨:“这汤咋一股子腥味儿,跟鱼似的。”

家里人都尝了,没一个觉得有异样。渐渐地,这种事多了起来,连喝白开水他都说有怪味儿,家里人只当他是年纪大了,鼻子不灵了,也没太在意。

到了8月,问题不只是嗅觉。有一天中午,李长根照常去小广场下棋,可下了没几步,他突然停下来,盯着棋盘好半天没动。

王秀兰后来听人说,那天他像是突然“卡住”了,问他啥时候轮到他走棋,他却支支吾吾答不上来,最后干脆说:“我头有点晕,先回家歇歇。”

从那之后,他下棋的次数少了,常常一个人坐在家门口的板凳上发呆。

邻居老张还打趣他:“老李,你这是不是输怕了,不敢来了?”他只是笑笑,没接话。

9月以后,家里人发现他走路也不太对劲。以前他遛弯儿步伐稳当,每天都能走上三四公里,可现在走几步就晃悠,像喝了酒似的。

有一次,他在院子里差点绊倒,幸好被路过的邻居扶住。他拍拍裤子上的灰,说:“腿脚不听使唤了,老了。”

王秀兰看在眼里,劝他去医院瞧瞧,他却摆手:“哪有那么娇气,不就走路慢点嘛。”

可没过几天,他晚上上厕所时摔了一跤,膝盖磕青了一大块,家里人才觉得不对劲,硬拉着他去了县医院。

10月初,李长根被儿子李强带着去了市里的三甲医院检查。那天早上,他状态还算正常,就是走路有点拖拉,嘴里嘀咕着“脚底下像踩了棉花”。

到了医院,医生给他安排了一系列检查。

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7.2×10⁹/L,红细胞计数4.5×10¹²/L,都在正常范围;血糖6.1mmol/L,没啥大问题;血压偏高,收缩压148mmHg,舒张压92mmHg,医生说可能是年纪大了的常见情况。

但核磁共振(MRI)结果出来后,医生眉头皱了起来——大脑皮层有轻度萎缩,尤其额叶和颞叶区域明显。脑电图(EEG)检查发现,脑波活动有异常慢波,提示神经功能不太正常。

医生又加了一项嗅觉测试,让他分辨几种常见气味,结果他连咖啡和花香都分不清,全程皱着鼻子说“闻不出来”。

最后,血液检查里淀粉样蛋白β(Aβ)水平偏高,达到42pg/mL,超出了正常值上限。

检查结果出来那天,医生把李强叫到一边,翻着报告单说:“你爸这情况,不是简单的忘事,也不是普通的腿脚不好。

嗅觉减退、步态不稳、下棋时反应迟钝,这些都是老年痴呆的前兆啊!大家总以为忘事才是最早信号,其实不然,像他这样频繁出现的异常,才是更该注意的。

唉,早点发现多好,现在情况已经有点晚了,再拖下去,怕是连生活都自理不了。

你看他平时老说闻到怪味儿,这不是鼻子坏了,是大脑出了问题!”医生叹了口气,接着说:“赶紧重视起来吧,这可不是小毛病,后头还有得折腾呢。”

嗅觉失灵:大脑发出的第一声警笛

嗅觉是我们五感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可它却是大脑健康的一面镜子。医学上,嗅觉减退跟老年痴呆的联系早就不是新鲜事儿。

研究表明,大脑里负责处理气味的区域——嗅球和内嗅皮层,是老年痴呆病变最早波及的地方之一。这些地方跟海马区挨得近,而海马区管着记忆和学习。

科学家发现,当淀粉样蛋白β和tau蛋白这些“坏家伙”开始在脑子里堆积时,嗅觉神经就先遭殃。

比方说,美国一项长达10年的研究,追踪了3000多名65岁以上的老人,结果显示,嗅觉测试得分低的人,五年内确诊老年痴呆的概率高出三倍。

这不是瞎猜,而是有数据的。正常人闻到花香、咖啡或者烧焦的气味,大脑能迅速分辨,可老年痴呆早期患者就不行,他们的大脑信号传导慢了,甚至断了线。

嗅觉测试里,像李长根这样连基本气味都分不清的,八成是大脑皮层出了状况。

更别提他还总觉得饭菜有怪味,这种“幻嗅”现象在医学上叫嗅觉倒错,说明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已经乱了套。

这种信号可比忘事早得多,也隐蔽得多,很多人压根儿没往病上想。

走路晃悠:不只是腿脚老化那么简单

步态不稳,听着像老年人的常见毛病,可在老年痴呆早期,这事儿没那么简单。医学上叫“步态异常”,是大脑小脑和基底节功能下降的信号。

研究发现,老年痴呆患者在确诊前好几年,走路就可能变得拖拉、摇晃,甚至容易摔跤。

2022年《神·经病学》杂志上有个数据,分析了500名70岁以上老人,发现步态异常的人中,32%在三年内发展成了老年痴呆,而正常走路的人只有9%。

为啥会这样?因为大脑里管运动协调的区域,比如额叶和顶叶,也被病变盯上了。tau蛋白堆积多了,神经细胞之间的“通信”就乱了,走路时腿脚跟不上脑子指挥。

像李长根那样,脚底像踩棉花,还摔过一跤,这可不是单纯的肌肉老化,而是大脑在“掉线”。

医生常说,这种情况家属得留个心眼儿,别光觉得是年纪大了就放着不管。

反应迟钝:大脑处理速度的悄悄下滑

下棋时卡住、半天答不上话,这种反应慢在老年痴呆早期特别常见。

医学上,这叫“认知加工速度下降”,是大脑执行功能的早期预警。执行功能管啥?管计划、决策、注意力这些日常事儿。

美国神经学会的研究说,认知加工速度每下降10%,老年痴呆风险就高出15%。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脑子里的神经网络开始“短路”了。

具体来说,额叶和颞叶萎缩后,信息传导变慢,脑电图上就会出现异常慢波,像李长根检查时那样。

平时下棋挺利索的人,突然盯着棋盘发愣,不是累了,而是大脑“卡壳”了。

这种变化细微,家人可能觉得他只是没睡好,可实际上,脑子里的神经元已经开始掉队。医生常叮嘱,这种时候别光笑话老人“笨”,得赶紧查查。

6个异常信号:你中了几条?

老年痴呆的早期信号,可不只有嗅觉、步态和反应慢这三样。

医生总结了6个常见异常,个个都比忘事来得早,也更不起眼。

第一,嗅觉减退或幻嗅,像闻到不存在的怪味儿;

第二,步态不稳,走路晃悠或拖步;

第三,反应迟钝,做事犹豫不决;

第四,情绪波动大,莫名烦躁或冷漠;

第五,视觉问题,比如看不清东西的边缘;

第六,睡眠紊乱,晚上睡不着白天犯困。

这6条咋来的?来自全球上百项临床研究。比如,瑞典一项针对一万名老人的跟踪发现,嗅觉减退和步态异常组合出现时,85%的人五年内确诊老年痴呆。

国内也有数据,北京一家医院统计过,早期患者里70%都有至少两条以上信号。

医生常说,别等忘事忘了自己是谁才着急,这6个异常凑齐仨,赶紧去查脑核磁和血淀粉样蛋白,八成能揪出问题。

预防呢?多活动脑子,少熬夜,饮食清淡点,脑子还能多撑几年。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感谢各位看官,文中人名均为化名,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