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万元的特斯拉Model2,压倒国产电车的最后一根稻草

黑白IT控 2023-02-28 21:53:24

日前,媒体获取并公布了关于特斯拉新车型Model 2的最新消息。根据New Street Research执行合伙人透露称,特斯拉新车预计于在3月1日开幕的投资者日开幕会上正式发布,有望在今年下半年上市开售。此外,据另一位分析师Guidehouse Insights表示,特斯拉新车将仅在中国市场推出,这意味着,这款传闻已久的Model 2将以中国市场专供车型的身份进入国内市场。

据悉,特斯拉Model 2是一款市场定位入门级的车型,在整体配置以及用料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缩水减配。

包括尺寸方面,Model 2相比Model 3车型将缩减15%,车身总体质量将下降30%,电池体积也将缩小25%。与此同时,新车的设计、架构和制造创新也将导致Model 2的制造成本降低了约37%,估算下来毛利率至少在20%以上。定价方面,根据此前的消息显示,Model 2预计最快将于今年三季度在上海工厂开启投产工作,市场起售价有望保持在15万元左右,直接对标于宝马i3、比亚迪海豹等纯电动车型。

特斯拉,15万元新车,对于市面上其他同级竞品乃至整个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冲击可想而知,势必将造成一波强有力的降维打击。

此前,特斯拉在2023年发起了新年的第一轮大降价。宣布特斯拉国产车型全系降价,最高降幅达4.8万元,其中Model 3起售价22.99万元,Model Y起售价25.99万元,两款车型价格均创下史上新低。特斯拉挥出了“屠刀”,随即消费者市场迎来了新一轮购车热潮,有消息称特斯拉3天内获得了3万辆汽车订单,相当于订单每天过万,特斯拉官网也显示,部分车型交付日期由之前的“1-4周”调整为的“2-5周”, 原因是订单快速增加所致。

由此可见,特斯拉大降价后引发消费者市场的“真香定律”,史上新低的价格诱惑,对于刺激消费者购买力和订车热情起到了明显的助推力。并且特斯拉降价后的热销,并非短期效应。

根据乘联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十分惨淡,整体销量环比暴跌43%,品牌方面,包括比亚迪、零跑、小鹏、哪吒等国产新能源车企销量呈不同程度下滑。相较之下,特斯拉却一如既往保持销量增长的强劲势头,月交付量超6.6万台,同比增长10.3%,环比增长18.4%,再创历史新高。

数据不会骗人,通过市场销量数据对比也能够一目了然的得出结论,大降价后的价格战和内卷,特斯拉毫无疑问是最大赢家,其他本土新能源车企则尽显疲态和颓势。一轮最高4.8万的降幅,22.99万元、25.99万元的Model 3和Model Y就已然有如此大的杀伤力,对国产电车的销量造成肉眼可见的竞争压力,试想一下,如果特斯拉新车将价格杀到15万元,其后果必然更加不利于国产电车。

实际上,对于特斯拉在中国下探下沉市场,埃隆·马斯克并非突发奇想,而是早已萌生已久的想法。

此前,埃隆·马斯克明确表示:制造一辆价值25,000美元的电动汽车“是从公司成立之初的梦想。” 这意味着,特斯拉自创立之初就对15万元左右的入门级电车市场十分感兴趣,只是由于时机尚未成熟,因此推迟至今。

可以预见,由于特斯拉掌握了巨大的技术和成本优势,对于杀入15万元左右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完全游刃有余。特斯拉的信心和实力,来源于其本身具备行业领先的一体化压铸工艺,以及大量自研技术储备、核心零部件自主供应链,同时加上庞大的规模和体量,赋予了特斯拉远胜于其他车企的低成本、高毛利优势,同时,也确保特斯拉具备更大的可降价空间,尽管不断将价格下调,仍然可以获取丰厚的利润回报。

相较之下,成本控制力和利润空间受限的国产电车,根本玩不过特斯拉,如果跟进效仿特斯拉打价格战,不但无法获利,反而导致亏损扩大,加快自身内耗。

15万元的特斯拉Model 2,压倒国产电车的最后一根稻草

可想而知,15万元的特斯拉Model 2或成为压倒国产电车的最后一根稻草。特斯拉此前的大降价,均价20万以上的Model 3和Model Y就已然赢得了消费者市场的推崇和热销,一旦特斯拉将新车型价格杀入15万元的主流市场,以特斯拉强大的品牌号召力,产品和技术竞争力以及价格优势,秦PLUS EV、比亚迪海豹、哪吒U、AION Y Plus、元PLUS等国产电车同级竞品,将面临更直接且简单粗暴的竞争压力升级。

以低价博销量,这是特斯拉现阶段以及未来主要的战略路线,但同样的招数,国产电车现在却根本玩不起。

整体看来,国产电车普遍处于“卖一辆、赔一辆”的持续亏损状态。数据显示,理想汽车单车平均亏损883美元、小鹏为9889美元、蔚来每卖出一辆车亏损15290美元。诸如此类的不赚钱的现状,在现阶段的国产新能源车企中是普遍存在的常态化现象,如果不能降本降价,则无法改变现状,这也是国产电车目前面临的困境。

特斯拉的上一轮降价,导致国产电车在20万元价位的产品线上被特斯拉抢走大量用户和市场,下一步,15万元的特斯拉Model 2又瞄准目标,盯上了最容易走量的15万元左右的下沉市场,如果不能采取激进的促销或降价策略,特斯拉的低价新车型大概率会成为压倒国产电车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然,并不意味着国产电车就已陷入绝境,特斯拉目前的强势得益于前期的技术储备和市场积累。如果能够挺这一波价格战,提升忧患意识,尽快且持续在自主技术、产品以及供应链方面深耕和优化,国产电车仍有逆袭的机会。

8 阅读:9319
评论列表
  • 2023-03-02 09:07

    没有特斯拉我们还真认为国产电车很良心,实际是很黑心。

    叛逆 回复:
    你真能吹牛逼 你看看现在国产的 哪个不是13万起步 来你先说一个10万以下的
    上好佳 回复: 叛逆
    看得懂话么?
  • 2023-03-01 11:55

    我们国产电动汽车厂商应该做出价廉物美的国民车, 不能靠忽悠消费者过日子,人家为什么能做出又好又便宜的东西?

    浪华雨 回复:
    你知道电动汽车之初定价多少吗?8万。国家计划补贴6万给消费者,后来厂家改16万。
    上好佳 回复:
    都把合资车干哭了,你还在这里装傻
  • 2023-03-01 13:24

    车上装了沙发 电视ktv,所以要亏

  • 2023-03-02 18:03

    比亚迪都把秦plus带到十万以内,你还隔这吹特斯拉十五万呢!

    叛逆 回复:
    无知[得瑟]去看看纯电多少钱 再来这里喷
  • fy 5
    2023-03-01 17:38

    估计还有MODEL 1,售价8-10万左右。

  • 2023-03-01 09:51

    15万特斯拉还要看续航是多少

    叛逆 回复: 上好佳
    续航350买的都是傻子 现在起步500最低标准 都只能跑300左右 350的续航冬天也就150公里最多 出个城就回不来了
    上好佳 回复:
    原定三月二号发布,续航二百多到三百,一群人擦拳磨掌,终于有款买的起的特斯拉了,你看吧,每月上万人买。
  • 2023-03-02 10:50

    4.2米小短车,300公里续航,没有内饰,15万起售,哪里来的底气对国产降维打击?傻子才买

  • 2023-03-02 19:41

    今天3月2号,并没有上市,下次搞点真实消息发发嘛

  • 2023-03-01 01:51

    用踩不住的刹车吗[笑着哭]

    tb6575925_2012 回复:
    全世界都刹的住。唯独中国刹不住。让一个人相信他被骗,比骗他都难,
    曹某 回复:
    要想黑你,天天都刹不住车[呲牙笑]看问题理性点[得瑟]
  • 2023-03-01 18:52

    突然想起一句歌词,在我的地盘你就得听我的[得瑟][得瑟]

  • 2023-03-02 11:06

    反正路上看到特斯拉会躲远一点

    失败人生 回复:
    是啊!特别是过马路,看到特斯拉宁愿等下一个绿灯,小命要紧[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 2023-03-02 15:43

    真能降到15万我个忠实的油车车主都想换车了,现在才知道了车并不需要多大,有多少十几率是坐满人了的,何况现在家里很多都不只一台车了

  • 2023-03-02 01:06

    modelB[得瑟]

  • 2023-03-02 08:57

    一辆赚3000的表示不服,一辆巨亏几万的更不服[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 2023-03-02 19:07

    就算是20000我也买不起[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 2023-03-02 15:16

    现在的火葬车越来越便宜了!

  • Liu 1
    2023-03-02 16:19

    赶紧来吧

  • 2023-03-02 15:10

    怎么样才能回复200+

  • 2023-03-02 08:32

    成本本来就低,非要高价卖,国人看来人人有车还要看合资品牌来拯救。

  • 2023-03-02 12:48

    反正在路上看到特斯拉,都要下意识的感觉要离远点

  • 2023-03-02 12:19

    它死啦,事故频发,又要降价销售了

  • 2023-03-02 08:51

    国际竞争才能造福人类

  • 2023-03-02 14:56

    我们支持国产企业,但他们把我们当傻子和韭菜。

  • 2023-03-02 10:47

    什么蔚小理哪吒零跑……这些组装厂的阿猫阿狗要完蛋了[哈哈笑]

黑白IT控

简介:科技、互联网领域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