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12月2日的台北深夜,73岁的白崇禧赤身趴在卧室地板上,浑身青紫,床单撕成碎条,床头半杯未饮的补药泛着诡异的光——这位被日军尊为"战神"、被伟人称为"中国第一狡猾军阀"的国党一级上将,以最屈辱的方式告别了人世。他的死亡报告写着"心脏病突发",但满屋的狼藉和失踪的护士,让这场"意外"到现在仍是民国史上未解的谜团。

1893年生于广西临桂的白崇禧,早年因为家道中而落备受欺凌,他在在桂林读书的时候,城里同学经常以"乡下人"的讥讽,逼得他挥拳相向,正是他这骨子里的倔强后来成了征战沙场的底色。
他从16岁投笔从戎,亲身经历了武昌起义的炮火,在汉阳的前线冻成雪人,但是仍热血沸腾,就这从此开启传奇了他的军旅生涯,而且还在1923年与李宗仁、黄绍竑组成桂系铁三角,仅仅用了4000兵力就横扫了广西的军阀,将陆荣廷赶下台,所以有着"小诸葛"威名。

1938年台儿庄战役,白崇禧协助李宗仁歼灭日军万余,打破"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他在武汉的会战中提出"以空间换时间"战略,拖住日军15万主力,为持久抗战奠定基调。
1939年昆仑关的战役,他指挥杜聿明击毙日军旅团长中村正雄,成为首个攻破日军坚固防线的国军将领,连日本报纸都惊呼"战神降临",伟人曾评价他:白崇禧是中国军阀中最狡猾者,但能打硬仗也能耍的权谋。

在淮海战役的期间,蒋与白崇禧的矛盾彻底爆发了,蒋想调华中剿总部队驰援徐州,白崇禧却冷眼旁观:"这是老蒋的圈套,败了要我们背锅!"当黄维兵团被围双堆集,白竟阻止宋希濂救援,看着蒋系精锐被全歼。
这种"坐山观虎斗"的算计,来源于蒋长期对桂系的打压:从北伐后削兵权再到淮海的战前拒绝接授国防部长的头衔,白崇禧始终未能进入权力核心。

1949年白崇禧不听李宗仁"宁下地狱不去台湾"的忠告,执意赴台,从此沦为了政治的囚徒,蒋在对面设警察局全天监视,连出门买菜都有特务尾随。
1965年李宗仁回归大陆,失去制衡价值的白崇禧更成了弃子,而且他去世的前夜,他还在日记里写:"早知今日,当初该听德邻(李宗仁)之言..."。

从镇南关打到山海关的北伐名将,最终困死在六张犁的回民公墓,白崇禧的悲剧,正是是乱世枭雄的缩影——军事天才敌不过政治的权谋,满腔抱负败给了时代洪流。
就像周总理的所言:"他的才能本该是照耀青史的,但可惜跟错了人",如今临桂故居的《古兰经》的残卷还在,仿佛诉说着这位回族将军的未竟之志,他是既未能光复中华,也无法能魂归故里,徒留半世英名与一腔的遗恨。
这狗日的注定不会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