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向大会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报告回顾了过去一年人民法院的各项重点工作。报告提到了哪些北京事儿呢?下面就和网事君一起了解一下吧!
·破产重整助企业脱困·
北京法院妥善审理新华联集团系列重整案,助力平稳化解债务877亿元,盘活资产269亿元,相关多家企业恢复正常运营。
——摘自《2025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受自身融资过重等因素影响,新华联文旅公司流动性资金严重紧缺,陷入了严重的经营及债务危机,且因2022年度归母净资产为负被深交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为化解债务危机及退市风险,新华联文旅公司以及其两家核心子公司先后向北京一中院申请重整。北京一中院打出“预重整+统筹重整+协调审理”组合拳,助力企业脱困重生。
在预重整工作的基础上,该案自正式受理至审结仅用时32天,重整计划的执行仅耗时14天。经过重整,新华联文旅公司的上市地位得以维持,400余家债权人通过现金、股票等相结合的方式获得较高清偿,千余名雇员的就业岗位得以保留,近5万名中小投资者持有股票的流动性得以延续,实现了多方共赢。
·司法守护“放心购”·
某‘职业闭店人’接手瑜伽店即注销,致债权人无法受偿,北京法院审理认定系恶意注销帮助他人逃债,判令其清偿债务,并发出司法建议,推动开展预付式经营企业闭店逃债专项治理。
——摘自《2025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近年来,在休闲健身、教育培训等领域,部分商家利用预付式消费机制欺诈、卷款跑路的情况屡见不鲜,其中不少存在“职业闭店人”的身影——他们“帮助”经营不善的机构计划好关店、跑路方法,并接手处理后续维权问题,诱导消费者接受不公平方案。
乱象如何整治?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积极作为,于2024年4月3日作出全国首例认定“职业闭店人”须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判决,之后对该乱象深入分析并形成调研信息,推动北京市开展预付式经营企业闭店逃债专项风险防范处置行动。
·为深化和规范司法公开做贡献·
高标准建设人民法院案例库,入库案例4700余件,对常见罪名和案由实现全覆盖,成为法官裁判重要参考、各界学法用法查阅平台。……‘楼上住户厨房改厕所案’,判令恢复原状,彰显权利行使不能违背公序良俗。小案件、依法理、讲情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摘自《2025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厨房变厕所,楼下的厨房该怎么办?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卫生间与厨房的功能明确,对建造有一定的特殊要求,房屋改造格局违反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此外,基于卫生间的特殊用途,如此改造会让楼下业主产生不适,不符合一般人的生活习惯,且有违善良风俗。据此判令将房屋的卫生间、厨房结构恢复至原状。被告不服提起上诉,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认定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住宅设计规范》中规定的“卫生间不应直接布置在下层住户的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餐厅的上层”的条款,属于强制性条文,改动房屋结构后让卫生间部分区域对着楼下厨房,属于违规。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服务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加强国际商事法庭建设,支持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海南建设国际商事仲裁中心,支持福建、陕西、新疆等地建设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法务区,指导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青海等法院协同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积极打造国际商事纠纷解决优选地。
——摘自《2025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北京四中院主动作为,积极支持北京建立健全仲裁友好型体制机制,强化司法支持保障北京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北京四中院目前已建立涉外仲裁保全、司法审查和执行衔接机制,实现了涉外仲裁司法审查的集中管辖。在具体案件的审查中,北京四中院尊重商事主体选择争议解决方式的意思自治,坚持对标国际通行规则,严格遵守国际条约义务,促进涉外涉港澳台仲裁裁决在国(区)际间相互承认和执行,并构建了仲裁司法审查案件繁简分流机制与诉仲调衔接机制,进一步提升了仲裁司法审查质效。
·服务美丽中国建设·
北京法院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北京中轴线”申遗所涉征收、拆迁等纠纷预防化解,为申遗成功提供有力服务保障。
——摘自《2025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北京法院注重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在审判工作中逐步形成提前提出法律论证意见,提前对执法人员开展依法行政专题培训,提前向群众宣传相关典型案例,提前深入群众开展矛盾化解的“四提前”工作机制。在服务保障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中,对相关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立法、制定、修改提出建议,积极助推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建设,为重大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从制度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行政争议发生。依托北京法院依法行政教育培训实践基地,对相关行政执法人员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依法行政教育培训,积极助推依法行政能力建设,提高行政执法人员法治水平。向涉中轴线申遗相关征收项目住户开展以案释法,促进法治宣传示范引领,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实现涉中轴线申遗相关征收项目住户全部自愿腾退,无涉诉案件。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专门来函对北京法院圆满完成司法保障工作表示感谢,认为北京法院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主动向前、担当作为、全力投入,为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融合推进政治建设和业务建设·
深入开展向鲍卫忠、韩旭辉等英模学习活动,激励广大法院干警坚守为民初心、坚定法治信仰,涌现出丁宇翔、余崇斌等一大批先进典型。王佳佳、陈声欢等17名司法人员忠诚履职,献出宝贵生命。
——摘自《2025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丁宇翔,北京金融法院审判第二庭庭长,二级高级法官。在法院工作的18年里,他始终秉持司法为民的情怀、“如我在诉”的意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承办了全国首例“被遗忘权”案,全国首批涉互联网典型案例“庞某诉东航、去哪儿网案”,银行间债券市场虚假陈述案“蓝石资产案”等一批社会影响大、关注度高、引领性强、典型意义突出的疑难复杂案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4年度法治人物、全国模范法官等荣誉称号。
编辑:刘宇航
审核: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