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23年,阿根廷通胀率飙升至140%,贫困人口占比超36%,货币比索在黑市贬值至官方汇率的2倍以上。
这种背景下,自称“无政府资本主义者”的米莱横空出世。

他高举电锯,高喊“炸掉央行”“全面美元化”“合法化器官买卖”等口号,竟以55%的得票率逆袭当选总统。
阿根廷的绝望并非一日之寒。
20世纪初期,阿根廷曾是全球人均GDP前十的富国,甚至吸引欧洲移民放弃美国选择布宜诺斯艾利斯。
但庇隆主义推行的国有化、高福利政策,加上军政府与民选政权反复更迭,导致经济结构僵化、债务危机频发。
到2023年,阿根廷已连续20年深陷“失去的十年”,民众对传统政客彻底失望。
02
米莱的“休克疗法”看似疯狂,实则精准踩中痛点:
美元化:比索如废纸,民众早已自发囤积美元,米莱顺势提出“用美元终结通胀噩梦”;
砍政府:18个部门裁至8个,象征性电锯劈碎“官僚主义”,迎合民众对低效政府的愤怒;
*私有化:监狱、医疗、教育统统市场化,宣称“让市场决定生死”。
竞选时,他一头蓬乱黑发、皮衣摇滚风,自称“从不梳头”,与精英政客形象彻底割席;
还有啊,他的“治国顾问”竟是5条克隆獒犬。
爱犬去世后,他花5万美元克隆4只,并以自由派经济学家命名,甚至声称通过“心灵感应”接收建议。

03
阿根廷的“奇葩”选择,本质上是民粹主义恶性循环的产物:
1946年庇隆推行国有化与高福利,短期赢得工人支持,却导致效率低下、外资撤离,为债务危机埋雷;
左翼基什内尔夫妇执政12年,靠基建和补贴维持表面繁荣,却让通胀与债务雪上加霜;右翼马克里转向自由主义改革,反而引发更严重衰退;
当传统选项全被试错,民众宁愿赌一把“政治素人”——正如乌克兰选泽连斯基、菲律宾选小马科斯,阿根廷人用选票表达对旧秩序的反叛。
米莱的支持者坦言:“我们知道他的政策可能失败,但至少他敢砸碎这个烂摊子!”
米莱的激进政策,若成功,阿根廷将成为首个放弃货币主权的现代国家,美元霸权再添筹码;若失败,可能引发主权信用崩塌。
尾声
当社会陷入系统性溃败,任何荒诞都可能成为“合理”。
正如阿根廷网民自嘲:“我们选过左派、右派、军人、球星(马拉多纳曾竞选总统),这次试试疯子又何妨?”
参考资料
1. 米莱“美元化”政策与阿根廷经济困局
2. 阿根廷百年经济衰落史
3. 米莱与特朗普的“政治行为艺术”对比
4. 米莱个人经历与网红特质
5. 阿根廷民粹主义的历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