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由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青少年网络文化发展中心和圆点直播联合制作的《新时代青年说·榜样的力量》第三场直播活动在圆点直播等平台进行同步直播。以下,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卢锋的演讲内容。
大家好,我叫卢锋,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我宣讲的题目是《潜心雕铸“零缺陷”》。
“三、二、一” 点火,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只见发射塔底部喷出一团火焰,火箭托着卫星稳稳地飞向太空。这是2010年,我第一次来到西昌,近距离观看卫星发射时的场景。当亲眼见证自己加工的产品遨游太空,内心无比激动,也为我是一名航天人感到骄傲。
说到与航天的缘分,时间还得回到2003年10月。那时候我刚上大二,我国实现首次载人航天的消息让国人备受鼓舞,我也第一次对航天有了一种说不出的憧憬。机会从来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凭借我在2004年10月全国首届数控大赛中的出色发挥,2005年的8月我被特招进入到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这里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和第一艘载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的诞生地,而我进入的班组是国家级技能大师、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王连友班组,能进入这个光荣的集体工作,我倍感荣幸。
实习期间,从小就对机械很感兴趣的我,对加工技术更加渴望。我形影不离的跟在王连友大师后面,生怕会漏掉某个细节。有时看到其他设备加工重要产品时,我就在中午休息时间向当班的师傅请教,学习加工技术。我也从在这里开启了我的航天之路。
有一件事一直让我记忆犹新。那是在一次孔加工过程中,我看完图纸后凭经验完成了数控编程,正要加工的时候,师父提出了疑问:“你确定孔的位置是中心吗?”我笃定的说:“确定啊,这一看就是中心啊。”只见师父拿过图纸,认真的查看图纸的尺寸,通过计算,发现实际位置偏离中心0.3mm。0.3mm听起来很小,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对于高风险的航天工程来说,任何一个小的偏差都将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当时师父对我说:“航天产品,意味着责任和使命,只有过程中做到“零疑点”才能保证产品“零缺陷”。”通过这次经历,我深深地认识到只有具备“零缺陷”的质量意识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加工出来的产品才能称之为“精品”。从此,我将“精品意识”铭记于心。
某型号前锥是我们部门组合加工的典型产品,整个加工过程中需要一个人在狭小的空间,上百次使用锤子和扳手更换刀具,任何一次失手,对航天器都是致命的伤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在一次陪孩子玩乐高玩具时无意中将两套玩具混装,它们虽然不是原装但看起来却很协调,这激发了我的灵感。这台将近20年的功勋设备,刚刚经过升级改造,增加了一个高速头。“用高速头替代原有的机械头”,当我提出这个想法时,有同事就说:“十年来加工方案已经固定,不能轻易改变。”我心想:“是啊,我们对高速头的性能还没有完全掌握,况且产品只有一件,都已经到了最后的加工阶段,容不得我们半点失误,不能置加工风险于不顾。”但我坚信只要经过全面的加工方案分析,制定详细的预案,识别风险,产品质量就能得到保障。我坚持了我的想法,经过一个星期的攻关,我们终于在产品上利用加工余量完成加工方案的验证,并获得理想的切削参数。通过这次技术创新,不仅解决了手动换刀的问题,同时还提升了零件的表面质量和加工效率。
青年强则航天强。在班组“N+1+M”独特带徒模式下,我有幸跟随多位大师学习,逐步成长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高技能人员,先后完成天宫、神舟、嫦娥等多个型号的关键产品的加工,做到了15年工作“零缺陷”。在我成长的同时,我也将“传、帮、带”当成了另一项重要的工作,在我带过的12位徒弟中,有5位技师,4位高级工,他们均已成长航天器精密加工的骨干人才。
2020年是空间站研制的关键年,很多舱段都进入到最后组合加工阶段,时间紧,任务重。我所在的王连友班组成立了“抗疫情,保生产”青年突击队,加强重点岗位人员配备,充分发挥大师工作室的优势,优化流程,将准备工作做细做实,对过程中能遇见的问题做好预案。为了保证进度,我们采取24小时倒班作业,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同事做好个人防护,减少人员接触,避免非战斗减员。经过7个月的不懈努力,终于在10月底保质保量的完成了重要舱段的加工任务。我们的团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面对疫情,我们航天人科学防控、紧抓科研生产,从新飞船试验成功,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到“天问一号”深空探测成功发射,以及嫦娥五号成功采样返回。中国航天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在“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征途中不断前进。
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同时也明确了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这都对航天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生产一线的航天青年,我将紧跟新技术,新工艺脚步,学习并将之应用到实际生产中,不断革新加工技术,做一名在传承中创新的高技能人员。用自己的实干担当保证型号生产任务“零缺陷”,为智能制造和航天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