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由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青少年网络文化发展中心和圆点直播联合制作的《新时代青年说·榜样的力量》第三场直播活动在圆点直播等平台进行同步直播。以下,是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时间主编杨凤临的演讲内容。
大家好,我叫杨凤临,是北京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记者。我宣讲的题目叫《用纸笔和镜头讲述中国故事》。
2018年7月,电影《我不是药神》上映,很多观众看得热泪盈眶。我是第一个采访电影原型的记者,在我看来现实中的故事远比电影精彩。看着荧幕上的“药神”,我的思绪回到了2014年的12月份。我是偶然间在网络论坛上看到一则帖子,有一位名叫陆勇的江苏男子,他的遭遇引起我的关注。
那时,陆勇还是一名犯罪嫌疑人,因在看守所病情恶化被取保候审。我多方打听,好不容易联系到了正在医院接受治疗的陆勇,他看上去身体虚弱,面色苍白,脸庞浮肿,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我现在是跳到黄河里也洗不清了。”
通过交谈,我了解到,陆勇是一家针织外贸厂的老板,原本家境殷实,但自从被诊断患上慢粒白血病后,短短2年时间家底被掏空。因为如果想要控制病情,就必须服用瑞士进口“格列卫”,但这种药的价格比黄金还贵,一粒药200多块钱,服用一年就要花费近30万元。
全国有数十万名慢粒病患者,难道吃不起“天价药”就只能等死吗?事实并非如此!很快,陆勇发现,印度生产的“格列卫”仿制药,药效几乎一模一样,一年仅需2000余元。
陆勇赶紧把生的希望分享到病友群里,并帮助部分病友翻译、填写单据,从印度购买仿制“格列卫”。不过,仿制药离开印度,就会被认定为“假药”。很快,陆勇因涉嫌“ 销售假药罪和妨害信用卡管理罪被批捕。
陆勇的遭遇令人同情,但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来看,这并不是一起“冤案”。可是,500多名白血病患者写下联名信,请求认定陆勇无罪。
除了陆勇,我又采访了几十名患者。
患者郭阿姨说:“我病了3年,为了买药,房子没了,家人也被拖垮了,我不想死,我想活着,谁家还没个病人。”
一位年轻的患者小张说:“我才22岁,我不想就这样等死,给我们留一条活路吧。”
那晚,我彻夜难眠,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脑海中反复回放着患者们无助的神情。我想为他们做点什么。
接下来的三天里,我四处奔走,采访了国内最知名的血液疾病专家,也充分了解了执法部门、医疗部门、药厂等各方面的意见,通宵熬夜写完数千字的报道,呼吁尽快将进口“救命药”纳入医保,解决“救命药”价格高昂的问题。
这则报道刊发后引起了轰动,央视、新华社等中央主流媒体迅速跟进报道,并得到中央及地方有关部门的重视。
2015年1月,检方主动撤诉,陆勇无罪释放。重获自由后,陆勇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我打电话。他说,谢谢你,是你给我们这些病友带来了希望!
更让我感到触动的是,李克强总理也关注到了陆勇案,从2016年至2018年,他多次对此作出批示。在中央的关注下,进口“救命药”价格问题陆续得到解决,不少省份将“格列卫”纳入医保。我们国家也开始生产格列卫类药品,价格甚至低于印度仿制药。
“陆勇案”的采访对我来说是成长;而在今年,一场耗时数个月的新闻采访历程,让我找到了信仰的方向。
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整个社会的节奏,也改变我们新闻人的工作状态。以往,我们奔走在新闻第一线;但在疫情发生后,根据上级部署,我们中一部分人留在后方,凭借电话、网络追寻新闻事实。
即便如此,我以笔为枪,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一刻没有退却!我们关注到战“疫”中无数普通医护人员、志愿者、社区民警……他们没有说豪言壮语,但每句话都是最真实的情感流露;他们干得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却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情。
当听到一位援鄂救援队队员得知母亲去世后,朝家的方向磕了3个头,随后继续投入战斗,我,泪流满面,只恨手中的笔,写不尽这位英雄的奉献;当我与援建雷神山的农民工六兄弟通了电话,获悉他们捐出了所有工资时,我无比动容,感慨于朴素的灵魂中,也饱含对家国最深厚的情谊……疫情最为严重那段时间,我恨不得24小时都守在电脑旁,没日没夜的采访、发稿,用跳动的键盘,书写一次次感动! 我所分享的,只是这场伟大抗疫的一些缩影,但它们凝聚成“武汉必胜!湖北必胜!中国必胜!”的磅礴力量。
今年10月26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明确了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擘画出了新蓝图。一系列战略布局、工作部署激动人心、催人奋进。对于广大青年来说,国家的战略布局为个体施展才华智慧、实现人生价值指明了方向。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涓流成海,众木成林。学习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青年人将职业生涯与广袤的祖国大地紧密相连,何愁没有精彩的人生。自从我当上记者的那天起,我的初心就是,用纸笔和镜头,记录祖国大地发生的点滴变化,推动它一天天变得更好。我愿守住初心,用毕生奋斗,把更多更精彩的中国故事,讲给你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