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安全这件事,最好别讲大词。关键还是两个问题:结构基础是什么,验证路径是否扎实。回头看ID. 与众这台车,它的设计依然是延续的大众的MEB平台。结构上,它的热成型钢比例29%、高强钢超过80%,这在目前纯电平台里属于相对靠前的水平。车身扭转刚度48700Nm/deg,在同级SUV中确实算高,和过去大众燃油时代主打驾控车型的车体强度接近。结构是一方面,验证也很重要。看到了一些材料,ID. 与众做了350万公里的测试,两冬两夏,覆盖黑河、吐鲁番等极端气候,这是大众体系一贯的验证策略。碰撞测试覆盖了57类,包括179次实车测试,其中22类超出国标要求。像70%偏置高速追尾、高位钻底、螺旋翻滚这种并不常见的测试,也都列入了验证范畴---这就非常的德味儿了是不是?和你印象中的那个大众,一模一样。电池部分测试覆盖436项,有点类似“从每一块电芯开始验证”,比如剐蹭、浸水、热扩散等。虽然这些在宣传时不算显眼,但至少这类底层验证,说明大众这套新能源体系确实已经跑出了自己节奏,而不是单纯拿燃油车体系做延伸。你说它是不是“绝对最强”?我不这么想。但它的核心安全能力和验证体系,是清晰、有逻辑、成体系的。这比很多靠参数单点发力但缺乏整体性的架构,要更扎实一些。从这个视角看,ID. 与众相当靠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