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房企到底有多惨?从上市公司的业绩预告中足以矣管中窥豹。
大潮退去,亏损与暴雷逐渐浮出水面。
近日,不少房企公布了2020年的业绩预告,没有最惨,只有更惨。
美好置业(000667)亏损4.3亿到5.5亿。
天房发展(600322)亏损19亿到24亿;
大悦城(000031)亏损3.5亿到4.5亿;
新华联(000620)亏损11亿到13亿元;
云南城投(600239)亏损31.8亿到36.3亿元;
泰禾集团(000732)亏损 41.74亿只 55.20亿元;
北辰实业、光明地产业绩大幅下滑,绿地控股业绩下滑……
这一连串的亏损数字,不仅反应出了地产企业在过去一年的艰难,同时也揭露出了一个事实,地产行业的大分化已经到来,过去房企自个埋下的“雷”,正在逐个引爆。
大背景:地产公司正加速清出
不难发现,上述出现业绩变脸的公司,多为地产行业的中小规模房企。
而这些房企都有一个典型的特征:
就是自身承压能力较弱,2020年疫情的冲击让不少房企寸步难行,而“三道红线”的出台,又为房企的融资戴上“紧箍咒”。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不少中小房企不得不对存货进行跌价准备。
如天房发展表示,因2020年地产及金融政策持续收紧,导致公司部分项目销售价格不及预期,存货成本有所增加。
基于谨慎性原则,天房发展拟对苏州美瑜华庭、美瑜兰庭等部分项目存货计提跌价准备,拟计提金额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影响约为-20亿元至-25亿元。
天房发展认为,公司在2020年度经营稳健,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人民币3100万元、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约人民币34.7亿元。
大悦城也称,受宏观调控及疫情影响,公司部分在建在售项目销售价格未达预期,个别项目因疫情工期延误,成本增加。
众所周知,房地产属于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对房企来说,现金流就是房企的命脉。
一般而言,房企的现金流有三大类:经营现金流、投资性现金流和融资性现金流。
说得直白一点,房企过往现金流的来源主要依托三大类,一是多卖房子,二是投资收益,三是借钱。
在房地产高增长时期,这三种来钱的方法,都不愁,房子好卖,投资赚钱,借钱也不担心。
不过,随着地产行业的总量见顶,以及三道红线政策、房贷新规政策的应声出台,房子开始难卖了,部分房企因为高负债的特点,银行也开始控制对房企的贷款额度了。
正所谓风水轮流转,房企过往蒙眼狂奔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还,房地产行业内部已进入了存量博弈,头部房企还要想在房地产业务上维持正增长,就必然要有更多的中小房企加速清出。
这两类公司,尤为小心
顺境中人们总会高估自己,把运气当作能力。公司也不例外。
如果要对这些业绩“暴雷”的公司的特征进行归纳的话,言叔认为基本上这些公司,具备以下特征:
1、高价拿地,导致销售价格难以覆盖各项成本是造成部分房企利润下滑。
这一类型,典型属中国金茂。
根据中国金茂此前的公告称,金茂将2020年净利预计下滑40%至50%。
对此,金茂管理层的解释直白而言,是此前获得的地块成本太高,以当前房价出售是亏本买卖。
金茂的管理层好得说了句真话。
圈内的人都知道,大概是从2009年开始,金茂就开动了联合收割机,这台收割机不干别的,专抢地王。至今,金茂的地王遍布上海、北京、宁波、杭州、深圳、南京、厦门等地。
一句话,金茂买地,哪儿热拿哪,哪儿贵买哪,不买对的,只买贵的。
比如,2017年金茂在南京以超过周边二手房20%左右的楼面价拍下两宗地块,但该项目沉寂三年后推入市场时,售价远低于市场预估的三年资金成本和建安成本。
地价太贵,必然导致开发成本攀升,也就会出现毛利率、净利率的下降,从而引发亏损或利润的减少。
不拿地难受三天,拿地难受三年,高地价的魔咒成为房地产企业无法突破的宿命,在言叔看来,在地产行业进入下行周期的背景下,投资者应该尽量避开那些喜欢拿地王的房企,因为你不知道它在什么时候就给你来一个存货计提跌价,连销售排名TOP 20 的中国金茂都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其他喜欢拿地王的房企了。
2、蒙眼扩张,债台高筑,最后导致现金流断裂。
这类型房企中,典型当属华夏幸福。
2月1日,华夏幸福发公告,首度承认暴雷,债务逾期本息合计高达52.55亿元,涉及银行贷款、信托贷款等债务形式。
2020年前三季度,华夏幸福总负债超过4000亿。其中,有息负债规模为2185亿元,主要为短期负债,其中短期借款约343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高近598亿元、应付债券逾525亿元。
自2020年第四季度至今,其到期需偿还融资本息金额高达559亿元,剔除主要股东支持后的融资净现金流,只剩下-371亿元。
2017年被外界认为是华夏幸福蒙眼扩张的元年,年报数据显示,这一年华夏幸福新增签署产业新城和产业小镇PPP项目协议21个,其中20个来自于非京津冀区域,非京津冀区域项目新增签约投资额占公司整体新增签约投资额的53%,非京津冀区域销售额占比从2016年的7%大幅提升至23%。
扩张中的华夏幸福的债务不断攀升,2015年公司债务合计只有1429.93亿,扣除预收账款672.55亿后实际债务为757.38亿;而到了2017年就攀升至3048.46亿,扣除预收账款1324.76亿后为1723.7亿,两年债务飙涨近千亿;到了2020年三季度末,公司扣除预收账款后总债务余额约为2900,已逼近3000亿大关。
与此同时,公司应收账款和存货大量攀升,至债务压力剧增。数据显示,华夏幸福应收账款自2015年的71.77亿增长至2019年末的468.71亿;同期存货则由1006.21亿增加至2902.81亿。
大幅举债,周转下降,华夏幸福债务压力逐渐显示,并开始寻求外部援助,虽然在2018年到2019年华夏幸福曾让平安两度驰援,但现在看来,华夏幸福靠平安的驰援并没能度过难关,这波风波是否会把平安拉下水,还得打一个问号。
房企的未来
藏在这些公司的模式之中
可能有人要问,既然地产行业已经进入下行周期,那么房企该如何突围呢?
在言叔看来,可以从目前市值排名前列的公司中,找到答案。
简言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目前市值排名前列的房企的运营模式,极有可能代表了地产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言叔根据choice数据统计发现,目前A股和港股内房股市值超越千亿的房企,总共10家。
截止2020年12月31日,万科以3334亿元市值荣登年度市值榜首,龙湖次之,市值为2315.1亿元,碧桂园、华润置地、保利地产、中国恒大、中海地产、融创中国、中国铁建以及招商蛇口紧随其后,市值集中在1000亿至2000亿元。
目前从市值的排名来看,前10的房企分别是:万科、龙湖、碧桂园、华润置地、保利地产、中国恒大、中海地产、融创中国、中国铁建和招商蛇口。
这些获得资本认可的房企,都有何特性?
言叔在对这些房企进行分析后,发现这些房企普遍都在朝着这三大方向发展,这或许也代表了未来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方向。
这三大方向可以概括为:
1、以住宅为载体,将自己打造成综合开发商。
2、做资产运营靠管理运营能力赚钱。
3、走多元化道路寻找新的利润增长极。
上述提到的这三点,第一点可以说是所有头部房企都在做的,第二点和第三点不同房企之间则存在较大差异。
1、以住宅为载体,发展成综合服务商
如果把2018年以前的房企形容为“地产开发商”的话,那么2018年后的房企,应该把他们叫做“综合服务商”。
如果大家还记得房企改名字的时间线便会知道,时间点刚好是2018年。
这一年,保利地产更名为保利发展;万科地产更名为万科发展;时代地产更名为时代中国;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有近20家房企完成了更名。
更名的原因主要就在于:延展的行业边界。
房企为何开始去地产化?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住宅开发的规模已经到了一个天花板了。
过去的房地产行业,房企解决的是“有和无”的问题,满足的是“住”的基本需求,盖出房子是第一要务。
这个阶段的房企,野蛮生长是第一要务:买地—建房—卖房—资金回笼形成业务闭环,周而复始。
而现在时代变了。在想靠单纯的卖房子获取更高收益,已经变得很难。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可以看到房企的显著变化,这种变化用一句话概括的话,大概可以描述为:整体上房企已经开始从战略定位上重视运营和服务业务,向配套商、运营商、服务商转变,改变传统拿地-开发-销售的单一发展模式。
比如融创的文旅板块、华润置地的商业地产、招商蛇口的游轮产业等,都是较为典型的案例。
2、做资产运营,靠运营管理能力赚钱
不同于房地产开发,资产运营是一门长线生意,他赚的是租金收入,赚的是物业增值,赚的是服务收益。
目前在地产行业,已经有不少房企已经开始构建“住宅开发+资产运营”的双轮驱动的模式,在言叔看来,这些在资产领域做得较好的房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以华润置地等为代表的国企央企这类企业依托资源端的优势,通过资本运作实现快速发展。
比如华润置地,在2005年底就收购母公司的出租业务进军商业地产,构建“住宅+商业”双轮驱动模式,并在2016年确立了“销售物业+投资物业+x”商业模式。
现如今,华润置地的商业资产运营业务已囊括购物中心、办公楼、酒店以及长租公寓多种业态,主要代表商业地产产品有万象城、万象汇。
另一类以龙湖集团、新城控股等为代表的民营企业,这类企业通过灵活的机制实现快速发展。
这一类比较典型的当属龙湖集团,龙湖自2000年成立商业地产部以来,在商业板块运营了20年。
目前龙湖集团旗下持有物业集合购物中心、长租公寓、酒店以及写字楼等多种业态,代表产品线有天街、星悦荟、家悦荟以及长租公寓品牌冠寓,在龙湖的四大业务板块中,商业板块贡献了超过10%的利润,是龙湖的第二大业务板块。
3、走多元化道路,寻找新的利润增长极
寻找第二增长曲线,即房企在存量市场下挖掘利润增长。其中大多数房企都会通过多元化的道路,来寻找新的利润增长极。
一般来说,房企的多元化业务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相关多元化,另一类是跨界多元化。
这两种多元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相关多元化是以住宅为载体,所有业务的展开都是以房子为核心;而跨界多元化则是直接杀入到其他领域,通过跨界的方式寻找利润增长点。
当然,如果从赛道方向看,相关多元化的模式是大多数房企的首选。根据克而瑞数据的统计,截至2020年,超九成房企布局商业地产及运营板块,超八成房企已经拆分物业管理板块。
而实现跨界多元化的房企,则以碧桂园的农业、机器人以及恒大的新能源车为代表。碧桂园以地产、机器人、农业“三驾马车”作为新的业务架构;而恒大则一直在大手笔加码新能源车,目前投入已超200亿。
一平长一千所有的欠款就不是问题啦,房企加油!看好你!
活该。
建业集团到处拖欠工程材料款和农民工工资堵门口拉横幅了[得瑟]
这些都是前几年赚的,才亏一点也叫亏[得瑟]
都来学学我们江苏如皋的地产建筑的公司,年底了给你发一张纸就可以了!一张上面写的一万
我们这里老建房子里
万科保利被他们拖累了 一群猪队友股价也下去 其他倒闭 万科保利提高市场占有率继续高增着
不是无路可走,是有路不愿意走。
21世纪第21年最好笑的笑话
别着急,这才刚刚开始[点赞][呲牙笑]
我爱我家还是投降吧。不是贝壳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