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旧闻回顾,案中人名均为化名,具体情节有改编)
张大爷和张大妈本来一直过着平淡而温馨的日子,直到他的亲侄女张华住到他家,就让他平静的生活变得一团糟了。
这还得从张华上初三那年说起,张华的学习成绩一般,看着周围同学都在为中考拼命,她心里打起了小算盘。
她跑去跟父亲商量,说北京高考录取分数线低,要是能把户口迁到在北京的大伯张大爷那儿,凭自己的学习底子,高考肯定能上个不错的大学。
张大爷在家族里一直是个热心肠,对亲戚们的事儿有求必应。
一听弟弟家的闺女有这个想法,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就这样,张华住进了张大爷家。
高中三年,张华的吃穿用度全靠张大爷和大妈照料。
老两口把张华当成亲生女儿看待,每天早早起床为她准备营养丰富的早餐,晚上陪着她熬夜学习,时刻关注她的学习情况。
逢年过节,新衣服、好吃的,都紧着张华先挑。
张华也争气,考上了一所理想的大学。
虽说大学住校了,可张大爷还是放心不下,时不时给她些零花钱,就盼着她在学校能吃得好点,安心学习。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到了2020 年,张大爷家迎来了一个重大变故 —— 房子要拆迁了。
按照当时的拆迁政策,张华作为户口在这儿的家庭成员,拥有 50 平米的购房指标。
张大爷心里一直惦记着侄女的未来,琢磨着这孩子以后要是想留在北京发展,没个住处可不行。
于是,张大爷专门给弟弟打了长途电话,商量着要不要用这个指标给张华在北京买套房。
弟弟在电话那头考虑了一会儿,觉得女儿家迟早要嫁人,没必要费这个劲买房,不如把购房指标折成钱,就当是这些年张华在哥哥家的生活费,让哥哥拿着应应急。
张大爷听完,虽然心里有些失落,但还是尊重了弟弟的决定。
后来,张大爷手头有点紧,自家又用不了那么多指标,无奈之下,就把张华那份卖给了朋友,好歹换了 10 万块钱。
日子继续往前,张华大学毕业了,打算留在北京工作。
张大爷又四处托人找关系,动用自己多年积累的人脉,给她找了份挺不错的工作。
本想着一家人能和和睦睦,日子越过越好,没想到,一次饭桌上的闲聊,让这份亲情说散就散。
那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张大爷看着张华长大成人,工作也有了着落,心里很是欣慰,就顺口提了一下当年购房指标的事儿。
哪知道张华一听,脸色瞬间就变了。
她把筷子一扔,大声说道:“大伯,那可是我的指标啊!您知道现在北京房价多高吗?您怎么能私自给卖了呢?”
张大爷被这突如其来的质问弄得措手不及,缓了缓神才说:“孩子,当年是你爸同意的,而且卖指标那 10 万块钱,我这就还给你。”
张华却不依不饶,梗着脖子说:“10 万?您开玩笑呢吧?现在北京房子一平米好几万,我那 50 平米指标,至少得给我 120 万!”
这话一出口,像一颗重磅炸弹,把张大爷气得心口疼,血压一下子就飙升了,当场被紧急送往医院。
可张华呢,根本不管大伯的死活,趁着张大爷住院,一纸诉状把他告上了法庭,铁了心要张大爷赔她 120 万。
二、法律分析一、张大爷对侄女张华的照顾类似监护人的职责,对购房指标的处置是出于善意。
张华当初入户张大爷家,是基于亲属间的投靠约定,张大爷一家多年来对她悉心抚养照顾,付出了大量的精力、财力。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关于监护、抚养以及民事权利义务的相关规定,在张华未成年且寄居于张大爷家期间,张大爷夫妇承担的类似监护人的职责,让亲情互助关系得以维系。
这种情况下,家庭成员之间对于共有权益的协商处置,只要是出于善意、符合公序良俗,法律是认可的。
二、张大爷处置指标前征询过弟弟的意见,故该行为并无不当之处。
关于购房指标的处理,张大爷在售卖之前,专门与张华的父亲进行了沟通,得到了明确答复。
这一行为在法律上可视为家庭成员间的代理协商,父亲作为张华的法定监护人(当时张华未成年或虽成年但经济未独立,重大事项仍需监护人决策),有权对涉及子女重大财产权益事项表态。
虽然张华成年后对此决定反悔,但从法律程序和证据链角度,张大爷依据当初与张华父亲的约定处置购房指标,并无明显违法之处。
最终,法院判决:驳回张华的诉求。
事后,张大爷为人宽厚,事后还是主动把卖指标所得的 10 万元交到了张华手上,只盼着这场风波能就此平息,亲情还有修复的可能。
三、案件反思1、对于普通人而言,要明白亲情虽然珍贵,但有时候确实也不堪一击。
就像张大爷一家,好心收留、精心照料张华多年,这份情分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在日常生活中,亲戚间相互帮衬再正常不过,可帮忙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分寸,划清界限。
特别是涉及财产、重大权益的问题,哪怕是至亲,也要把事情讲明白,写个条子、当面说清都可以,绝不能含糊其辞,不然日后准出问题。
2、张华的贪得无厌让人心生鄙视。
张华她错就错在把亲情当成了取之不尽的宝库,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大伯一家的付出,从未想过感恩与回报。
等到利益摆在眼前,满心满眼只有钱财,全然忘却了多年的养育之恩。
这给年轻人提了个醒,在接受亲戚帮助的时候,一定要心怀感恩,记住那些在困境中拉你一把的亲人。
日后有能力了,要加倍报答,而不是恩将仇报。
3、张大爷当时应该对处理购房指标这件事留个书面依据。
张大爷虽然出发点是为了张华好,也考虑了弟弟的意见,但在操作过程中确实不够严谨。
要是当初多留个心眼,让张华和她父亲出具一份书面认可,表明对购房指标处理的同意,即便后来闹矛盾,也有实实在在的证据,不至于陷入被动,还被气得生病住院。
了解更多法律知识,请关注我:清石先生。
注:本案例素材来源网络新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