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生活的人,都好像有这样的错觉,自己跟别人生活在不同的平行世界里。比如朋友圈某同事说,今天又买了一个几万的名牌包包。比如星巴克的邻座说,今天又谈了一笔100万的生意,再比如某知乎大佬说,月入5万毫无成就感。还有抖音上的小姐姐,只要说三句话,就可以让一个男人为他花了18万,或者说月收入1万以下的男人没资格结婚。
看过了太多的年入百万和月入过万的故事,再看看自己,仿佛周围的人都是高收入,只有自己还在吭哧吭哧地加班干活,银行卡的余额却非常感人,怎么解释呢?
荒谬的是,某招聘网站去年发布的中国企业招聘薪酬报告显示,全国平均薪酬达9739元每月,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南京,珠海,七座城市的平均月薪酬都超过1万元。
大家都知道,问题就出在平均两个字上,大部分人会被一小撮高收入群体平均掉。
举个例子,路边的流浪汉和马云的收入平均一下,也马上变成亿万富翁,能超过全球99%的人。
在统计学中更能够反映真实情况的不是平均数,而是中位数。也就是按顺序排列的一组数据中,位于中间的那个。你可能想不到。全国最会搞钱的城市深圳,2020年的平均薪资达到了10453元。但工资中位数只有5199元,其他城市北京有6906元,上海市6378元,其他的新一线二三线城市,人们的工资中位数基本在4000元甚至3000元以下。这才是大多数打工人的月工资真相。
高层曾经提过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数据,中国有6亿人每月收入低于1000元,这组数据如一声惊雷,引发了广泛讨论,这6亿人是谁,他们在哪里,他们又过得怎么样呢?
很多人不知道,中国有5亿人没用上马桶,10亿人没坐过飞机,13亿人没有出过国。
北京师范大学一个课题组进行测算,月收入不到1000的6亿人中,还有4.2亿人月收入低于800元,有2.2亿人月收入在500元以下,还有546万人没有任何收入,他们绝大部分都在农村,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家庭人口规模庞大,老人和小孩的人口负担重,小学和文盲教育程度的比例相当高,大部分是自顾就业,家庭就业或失业,或者干脆退出了劳动力市场。但是很多时候,贫穷并不是最大的问题,中国低收入群体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在网络上的彻底失声,以至于我们只能在统计数据中或者偶尔爆出的某个刷屏视频中认识和了解他们。
没有丰县女子事件,我们可能不知道这个地方的普通人娶一个老婆有多难。
没有刷屏的核酸检测自费新闻,我们可能不知道,在有的县城,十几元一次的检测也不算便宜。
没有这次的唐山女子被打事件,我们可能不知道,有的普通女性在黑恶势力和性别歧视下活得有多卑微。
但在资本搭台,流量主导的网络上,拥有话语权的网民大多出生于中上阶层,而意见领袖和专业媒体的话语权则牢牢掌握在文化精英群体手中,低收入群体没有太多机会使用互联网,就算上网,大多时候也只是被动的接受信息。所以网络上哭穷的往往不是真正的穷人,因为那些真正生活在收入平均线以下的中国人,很少能在舆论场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另一边,中国青年报曾经做过一份调查,回收了2700份问卷,67.65%的大学生评估自己毕业十年内会年入百万。其实被社会毒打几年后,他们每天纠结的可能就是早餐的煎饼果子要不要加鸡蛋,晚上的泡面到底要不要加火腿。
一二线城市的工资中位数也就几千元,如果在小县城就业工资还会更低。湖南某县的一位老师晒出了自己的工资条,包括职务工资,技术等级工资和基本绩效工资在内,到手的月工资是2479元,而教师已经是小县城里相对最好的职业了。所以,大学生为什么会做出年入百万的预测?答案是当前社会的部分价值锚点出了问题。
明星代言的奶茶品牌加盟依然火爆,网贷平台上的贷款申请同样火爆。
如今,一位小学三年级的女生长大后的梦想是当网红。
一位大龄女青年,内心独白是你月薪8000,还想追我?
很多商家打出了广告,加盟奶茶店,一年回本,三年收入百万。
兼职做副业,轻轻松松月入上万。
只需手机操作,10万元五分钟到账。
一心想着搞钱的年轻人,可能想不到,商家惦记的是你本就不多的本金。
顶流明星拍戏一天能挣100万,炒股大赚几个亿。顶流带货主播粉丝上千万,年收入也超过千万。一心想出道的年轻人可能看不到,99.95%的明星和主播,只能拿到这个群体0.05%的收入。
我们太过于关注顶流明星和带货主播。如果说现实中的贫富差距已经很大了,那网络上的贫富差距又被放大了十倍甚至百倍。资本的反复洗脑,让消费主义和泛精英化特别严重,人人都是精致的小仙女,霸道总裁随处可见。自媒体的野蛮生长,让鸡汤文和毒鸡汤影响了千万中国人,仿佛只要稍微努努力,就能实现财务自由。
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则有史以来第一次让最富有的一小撮人和社会最底层的普通人打了照面。
这是最好的互联网时代,也是最坏的互联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