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侠,秦汉年间一股独特的势力,在很多政治事件中,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大汉的创立者汉高祖刘邦,很多人说他是无赖泼皮,也有人说他是贵胄之后,还有神乎其神的说其是真龙之子,这些都不足为信。他只有一个身份是可以被确定的,那就是刘邦是一位游侠,而且是一位有文化的游侠。
及高祖、卢绾壮,俱学书,又相爱也。——《史记·韩信卢绾列传》
刘太公在丰沛之地,也算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因此,刘邦在年轻的时候,就和他的同乡卢绾一起,在私塾里攻读,因此刘邦可不是个目不识丁之人。读了很多书之后,自然对书上的一些故事朗朗上口,对一些人物产生了向往。
秦之灭大梁也,张耳家外黄。高祖为布衣时,尝数从张耳游,客数月。——《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刘邦确实不愿意像哥哥一样去种地,除了读书之外,他还喜欢云游四方,去结交天下豪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门客三千,其中不乏一些能人异士。魏国被秦所灭后,信陵君的门客张耳,成为了他的传人。刘邦就曾跟从在燕赵大佬张耳的身边,而且是经常跟从,一跟就是几个月的时间。但刘邦跟在张耳身边,具体做什么却无人提及,因为没有人知道。在我看来,张耳受信陵君的大恩,以灭秦复国为己任。
秦灭魏数岁,已闻此两人魏之名士也,购求有得张耳千金,陈馀五百金。——《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如果条件允许,可能刘邦还会继续跟着张耳游历几年,但几年的光景,张耳的声名已经太大了,大到什么地步呢?大到秦拿出千金,来悬赏捉拿张耳这个人。如果仅是游学,秦不会对他有这样的动作,能这么做只有一个原因,张耳干的也是推翻秦王朝的事业。因此,他享受了类似于张良的待遇,张良只是被通缉,还没有说有千金,而且张良仅是刺杀秦始皇,张耳则是四处游历,联络反秦义士。后来发生了种种事上来看,年轻的刘邦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信陵君的影子。
居下邳,为任侠。——《史记·留侯世家》
实际上,秦末除了六国旧贵族外,地方豪强和游侠也是反秦的重要力量。很多人的身份也是十分复杂的,如张良,他曾是六国贵族的后裔,祖上五辈都在韩国做国相,秦灭六国首战灭韩,张良从国相的后备,变成了落魄公子。他心中有恨,于是招募死士,在博浪沙伏击秦始皇,但却没有成功。刺秦失败后,张良被通缉,于是逃到下邳,在那里做起了任侠。在做任侠的时候,救了被秦人追捕的项伯,被后来的项伯在鸿门宴前报信,埋下的伏笔。
季布作为项羽手下的大将,曾多次在楚汉战争中追击刘邦,险些令刘邦丧命。因此项羽死后,刘邦便在全国范围内去通缉季布,季布没有办法,找到了当时的游侠朱家寻求庇护。后来更是由朱家出面,去拜会滕公夏侯婴,然后托滕公夏侯婴向刘邦求情。最后刘邦看在夏侯婴的面子上,放过了季布。游侠竟可以直达天子,令皇帝身边的宠臣替自己说话,这就是一股暗潮汹涌,且不可控的力量。
刘邦是游侠,后来成为皇帝,而张良是任侠,后来成了“汉初三杰”之一。
接下来说说文景时期的游侠。有一个人他不算是游侠,但却可以号召关东游侠为其效命,这个人就是栾布。他到底有多厉害呢?汉景帝听信晁错之言,推行削藩诏令,吴王刘濞发动叛乱,汉景帝刘启荒了神,他没有做任何的准备。应该名叫周亚夫带兵正面据敌,但在洛阳的防守,还是个问题。因为周亚夫几乎带走了刘启能用的所有精锐,因此,当汉景帝刘启找到窦婴,让他来防守洛阳的时候,窦婴指出一个事实,您让我防守洛阳,这个任务可以说很重,但您能分给我的兵将却不多。
汉景帝刘启一听,你这是要撂挑子,正打算训斥,窦婴说:“陛下,让我防守洛阳可以,不过希望您能启用两个人!”汉景一听没有立刻答应,示意窦婴先继续说下去,窦婴说:“陛下,武必用栾布,文必用袁盎!”汉景帝皱了皱眉头,这两个人他知道,但他都不想用。为什么这么说呢?栾布曾经是彭越的手下,而且对梁王彭越极其忠诚,彭越被杀后,汉高祖刘邦不让人替彭越收尸,谁敢收尸就杀谁,可栾布不信邪,不仅替彭越收尸,还痛斥了刘邦一顿,最后干脆退休,干起了老本行,成了关东游侠头领。至于袁盎,是前任吴国的国相,因被晁错弹劾,险些被砍了头,目前正赋闲在家。
窦婴看汉景帝刘启有犹豫之色,便接着说道:“陛下,栾布尽管老了,但他在前朝曾做过兵马都尉,又曾外派到诸侯国做过国相,对于诸侯国的情况很了解。最重要的是栾布门生故吏遍布军中,很多人都在敌我两军中担任要职,这点十分重要。另外栾布在关东极有影响力,游侠对他推崇备至,愿意为他马首是瞻。他可以号召游侠,来支持我防卫洛阳!”汉景帝刘启这才同意了窦婴的说辞,“说的对,栾布这个人可用!”
栾布来帮助窦婴,却不是窦婴的面子,而是因为栾布和袁盎是至交好友。栾布遇到的将校,见到布衣而来的栾布,都要叫一声:“老将军!”可见其在军中的威信之高了。窦婴说话开门见山,他说:“老将军我不想拐弯抹角,如今叛军气势汹汹,我手下的兵将不多,因此可以交给老将军的只有五千人马!请您配合我防守洛阳,保障粮草辎重可以源源不断的,供给前线的周亚夫!”栾布不禁笑了起来,他对窦婴说:“大将军,我栾氏家丁有三千人,加上在关东招来的游侠之士,也可有两三千人,合起来就可以有一万人了,足以应对叛军的乌合之众!”
窦婴想用财物进一步打动栾布,他指着桌上的金子,对栾布说:“这些金子,是陛下赏给我用作军资的,栾老将军如果需要,可以随意支取!”栾布看都不看说道:“大将军客气了,如果我需要,自然会派来人来取的!”栾布的视金钱如粪土,需要的是底气,而不仅仅是勇气。
吴楚七国之乱,有一位大侠很出名,这个人就是洛阳人剧孟,他是得到周亚夫高度认可的人。
剧孟者,洛阳人也。周人以商贾为资,剧孟以侠显。——《史记·游侠列传》
剧孟是洛阳人,那里的人大多数以经商为生,剧孟是个另类,他以行侠仗义而闻名于世。商人怕什么,怕土匪盗贼来抢劫自己的财物,而剧孟这位大侠,就可以保障一方平安。
吴、楚反时,条侯为太尉,乘传东,将至河南,得剧孟,喜曰:“吴、楚举大事而不求剧孟,吾知其无能为已。”天下骚动,大将军得之若一敌国云。——《史记·游侠列传》
吴楚七国之乱爆发,周亚夫当时身为太尉,统领全军迎击叛军,到了河南地界的时候,剧孟带人来投。周亚夫很高兴,大喜说:“吴楚作乱,不去找你大侠剧孟帮忙,可见他们成不了大事!都是些没有远见的无能之辈罢了!有了你大侠剧孟,就好比多了一国之军呀!”周亚夫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剧孟的影响力,足以号召广大的游侠势力,同时,洛阳的商贾们也听从剧孟的号令,这样一来,人员和物资就都齐备了。
剧孟本人好击剑,武艺超群,因此可以执行很多特殊任务。吴王刘濞失败后,逃亡南越国后被杀,可能就是剧孟所领导的游侠们下的手!
最后说说汉武帝时期的大侠郭解。这个主儿是个出身不凡的人,他的外祖母就是西汉开国功臣许负,父亲曾经是汉文帝时期著名的游侠,但被汉文帝所杀。因此许负除了算命外,另外一个身份,就是代表了游侠势力,是不可忽视的力量。这也是她能够以一介女流的身份,被刘邦封侯的重要原因。
郭解年轻时好勇斗狠,偏位不如意就要杀人,死在他手上的人不计其数,年龄大了以后,自己变得更加内敛,已经不用亲自动手,做到了喜怒不形于色。实际上这个时候的郭解已经达到了很多事,只要自己示意一下,自然有人替他把问题打理好的阶段了。同时,郭解不仅是个游侠,和朝堂上的大臣也有交往。汉武帝迁徙地方豪强到茂陵,郭解的名字在名单之内,郭解不想去,于是找到了一个人替他去向汉武帝求情,这个人就是行事低调,从不主动出头的大将军卫青!
“陛下,郭解这个人家贫,不符合迁徙茂陵的标准,可能是地方官员搞错了,请陛下明察!”汉武帝看着卫青,严厉的说:“家贫?就冲着他能够找到大将军替他说情这件事,他家就不会贫,而且还能够手眼通天,直接诉苦到我这里来了!”
解客闻,杀此生,断其舌。吏以此责解,解实不知杀者。杀者亦竟绝,莫知为谁。吏奏解无罪。——《史记·游侠列传》
后来有人非议郭解,结果郭解自己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就有人替他把人给办了。官府追查下来后,判郭解无罪,因为郭解确实不知情,报送到汉武帝手里后,汉武帝有点犹豫,毕竟郭解这个人牵连很多。
御史大夫公孙弘议曰:“解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解虽弗知,此罪甚于解杀之。当大逆无道。”遂族郭解翁伯。——《史记·游侠列传》
御史大夫公孙弘露出了他的獠牙,他对汉武帝说:“陛下,郭解尽管是布衣,却可以凭借游侠的身份任意行事,动不动就要杀人,已经发展到有人替他杀人而不自知的地步了,尽管郭解不知道,但这个罪名比他自己杀人还要严重的多。应该以大逆不道罪来论处!”于是郭解被族灭,汉高祖刘邦就是游侠出身,可到汉武帝时,为什么他如此痛恨游侠呢?那是因为游侠是会造反的,有的甚至做了皇帝,汉高祖刘邦就是个生动的例子。因此,刘邦的策略是:乱世依靠游侠助自己夺得天下!而当自己得了天下成为天子之后,这些曾经的伙伴就成了最大的敌人。
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于世云。——《史记·游侠列传》
用韩非子的话,可以很好的总结原因。韩非说:“儒生们喜欢儒家典籍,来扰乱国家的法治,而那些游侠靠武力,无视国家的禁忌。”这两类人都是国家推行法治的大敌,儒生们控制着舆论和学术导向,他们抨击朝政,又拿不出解决方法,纯靠道德来约束人,那是不靠谱的!一个国家必须要用法制,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才能做惩恶扬善。而游侠们全凭个人好恶,就对他人生杀予夺,他们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无视国家的法治,也是国家推行法治的大敌!站在汉武帝的立场上,他们都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
因此,汉武帝才尊儒而不重儒,倡导儒家思想为国家的主流思想,却不重用儒生治国,因为纯粹的儒生,是无法治国的,他们只能误国。汉武帝继位之初,推行的建元新政中,重用的王臧和赵绾,就是儒生的代表,但很快就被窦太后为首的保守派压制。而导致改革失败。汉武帝对于游侠的态度,就比较简单直接了,那就是坚决打击扼杀,跟这些人没什么道理可讲。他们有自己秉承的侠义之心,但国家也有国家的大政国策,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成为法外之人。执法权是国家的行为,而不是某个个人的好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