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傅奎清被授予中将军衔,有人替他抱憾:真是老实人吃亏啊

林心玩玩熊 2025-04-14 15:03:35

1988年的时候,咱们国家的军衔规矩又重新开始实行了。

因为距离上一次授衔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所以现在军队和机关里面都碰到了一些棘手的事情,不太好解决。

傅奎清在大军区政委的位置上坐了整整八年,他不仅要负责把别人的工作安排妥当,还得琢磨着自己的军衔到底会是个啥级别。

当听说自己只能被授予中将的军衔时,傅奎清到底有啥反应呢?

1980年年底,傅奎清收到了要去福州军区当政治委员的新任务通知。

上任以后,傅奎清为了迅速融入新工作,他在小本子上给自己列了五项准则:第一条,要尽快熟悉工作环境和流程。第二条,要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提升业务能力。第三条,要保持谦逊态度,多向同事请教。第四条,要合理安排时间,高效完成任务。第五条,要时刻反思自己,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一、要拼尽全力去干活和学习,别总惦记着报酬,也别搞啥特殊。跟军区副司令员、副政委坐的是一样的小汽车。

二、不摆宴席,不收礼品,不拿公家的钱办个人的事儿。

三、得多主动点儿,上门去请教人家,千万别摆出一副领导的架子。做事得实实在在,别搞那些虚头巴脑的形式主义。平时多瞅瞅周围同志有啥闪光点、长处啥的。

四、咱们得公平对待每个人,不偏不倚,对谁都一样,绝对不能掺和进那些小团体斗争里,更不能带着个人的偏见去看待事情。

五、干活得认真细心,别乱批文件,事情没搞明白就别急着回应、表态。心胸得开阔点,别老想着个人的那点得失和所谓的“面子”。

结果证明,傅奎清真就把他自己定的那些“规矩”一一落实到底了。

在福州军区工作时,傅奎清先后和杨成武、江拥辉两位司令合作过。这两位司令不管是年纪还是经验,都比傅奎清丰富许多。

傅奎清特别诚恳地去向两位司令员求教,吸收他们的经验。并且,他也会直截了当地分享自己的观点。

上班时,有人跟傅奎清打听工作上得注意啥,傅奎清说:“关键是要公正无私,对人宽容点,别去抢权夺利,也别想着捞好处。”

说实话,傅奎清无论何时都是按照这样的做人做事原则来行事的。

他当连队指导员那会儿,跟三位连长搭过班子。这三位连长分别是李朝云、茭存秀和龚得富。

一个典型的例子发生在1942年3月,地点在安徽定远县的柏家圩子,当时那里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那时候,傅奎清是新四军第二师十八团八连的政治头头,他和连长李朝云一块儿带着战士们去埋伏打日本鬼子。

虽然打日本鬼子心里挺爽的,但说实话,他们跟咱们之前打的那些伪军,战斗力可不是一个档次。

傅奎清立马跟连长讲:“现在最重要的,是得赶紧把大家的士气提上来,让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子劲儿,相信咱们一定能赢。”

李朝云认同地点了点头,对傅奎清的主意表示了赞许。随后,他立刻召集了队伍,并让傅奎清站出来给大家做思想工作,鼓舞士气。

大战在即,傅奎清对着战士们,直接讲了三个重点:第一,他强调任务的重要性,每个人都要全力以赴。第二,他提到团队协作,说大家必须齐心协力,才能战胜对手。第三,他提醒大家保持冷静,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能乱了阵脚。

一、咱们心里都憋着股劲儿,想杀敌报国,把日本鬼子给灭了。

二、日军那边人数少,我们这边人数多;

三、鬼子露出了目标,咱们就躲起来埋伏着。

只要大家一条心,共同努力,战斗的胜利肯定属于我们!

战斗一开始,二连和三连的战士们就跟敌人的运输队杠上了,打得火热。这时,傅奎清扯着嗓子吼了一句:“八连的兄弟们,跟我上!”话音未落,他自个儿就先冲了出去。

这次打仗,八连有了其他连队的帮忙,成果相当不错。特别要说的是,这场战斗因为很有代表性,抗战那会儿的事儿,还被写进了《中国战典》这本书里头。

有消息说:

干掉了日军一个小队,还有伪军一个中队,另外抓了四个日军俘虏。收获了不少武器,有掷弹筒一个,轻机枪一把,日式手枪一支,还有三十多支步枪。

没过多久,八连在黄庄的战役中又取得了胜利。这次,傅奎清和连长李朝云被团部表彰,荣获了最高荣誉,奖励是每人一件印有“红”字的T恤。

大家都知道,在八连这儿,傅和李那可是合作无间,彼此敬重,把全连的心都拧成了一股绳。他们带着大家伙儿,把连队的工作干得漂漂亮亮的,隔三差五就能听到上级领导夸他们呢。

糟糕的是,李朝云在后来的某场战役里英勇献身了。每次谈到这事儿,傅奎清心里头还是特别难过。

傅奎清一直坚守着这样的理念:只要我真心尊重大家,大家就会全力支持我。这对我来说,是当好指导员的一个关键要素。

之后,傅奎清担任师政委期间,陆续和五位师长一起共事。

虽然这五位师长各自来自五湖四海,性情各异,背景也不尽相同,但傅奎清总能跟他们搭档得十分顺手,这确实相当不容易。

1985年的时候,中央军委做了个决定,要把武汉、昆明、福州还有乌鲁木齐这四个大军区给调整整合一下。具体来说呢,福州军区就不单独存在了,它被并到了南京军区里头。

向守志是司令员,而政委的职位则由傅奎清来担任。

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傅奎清取得了不少实实在在的成绩。还没合并那会儿,他和江拥辉司令员一道,把闽赣两地的山山水水都跑了个遍,跟干部战士们深入交流。等到合并的时候,他又和向守志司令员一起,着手安排干部的调配等事务。

傅奎清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桥梁角色,连接着前后,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刚到南京军区那会儿,傅奎清就喊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要夯实基层,强化基础,全力推动部队的整体发展。”

后来,他不是跑到军区的副食品种植地,跟战士们一起拿起锄头干活,就是去干休所看望那些退休的老干部,亲自帮他们解决碰上的难题。

1987年,傅奎清推行了“两个重点”工作,就是着重师团党委和连队。在短短33天里,他走访了54个团级或以上的单位,亲自深入调研,提炼好的做法。他的这一举动,赢得了基层战士和军官们的一致称赞。

在实地查看过程中,傅奎清还去了一些革命历史遗址看看,他向那些在战争岁月里做出巨大贡献的老红军、老干部们表达了亲切关怀。

1988年,停了二十多年之久的军衔制度,又重新搞起来了。要是当个八年大军区政委,那能给啥军衔呢?

当军委高层找傅奎清聊天,告诉他即将被授予中将的军衔时,傅奎清一点也没犹豫,非常爽快地答应了。

有了他树立的榜样,好多干部心里头虽不太乐意,但也找不出啥反驳的话来。

两年后,傅奎清将军卸下了肩上的担子,正式退休了。那时候,他依旧保持着中将军衔的荣誉。

有人在背后替他惋惜,直摇头说:“这么好的机会,一去不复返了,说到底,还是实在人容易吃亏啊!”

傅奎清听后,只是微微一笑,就当是个逗乐的笑话,没往心里去。

一个在傅奎清身边工作了好些年的老员工,是这样说起他以前的老上司的:

傅大将军为人实在,心胸也宽广。有人讲他性子绵,但这可不对。碰到该坚守的事儿,他一步都不退让,只不过用的是自己的那套法子去坚守而已。

0 阅读:0

林心玩玩熊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