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的小学课本上,曾经编入了一篇,刘学保“英勇护桥”的故事,甚至当时还为此专门出了连环画。
许多孩子也被他“舍身”对抗“破坏分子”的勇气,深深折服,从而将其视作了榜样。
可万没想到的是,时隔18年后,登报上课本宣传的“英雄”,居然成为了杀人犯,而当年宣传的事迹背后,居然藏着天大的隐情。
那么,刘学保当年到底如何骗过了所有人?而他最终的下场又是如何?

1967年12月17日晚9点,甘肃永登县的大通河水泥大桥,在寂静的夜晚,被一声巨响打破。
很快,留守人员就赶到了现场,只不过眼前的景象,却是让他们心头一紧:
只见两个人倒在血泊之中,且全都昏迷不醒。
其中一人是,退伍复员的刘学保,另一人则是,曾在国民党担任警察的李世白。

时间才到第二天凌晨,当事人之一的李世白,就因伤势过重,不幸在医院离世。
而时隔数小时后,刘学保则从昏迷中苏醒,可等他开口讲述出事情的原委后,所有人都感到大为的震惊。
“反动分子李世白妄图炸桥!幸亏我及时赶到,这才阻止了他。”
尽管消息本身有些过于炸裂,可作为退伍军人得刘学保,还是赢得了大多数人的信任。

并且,在那个信息传播不算发达,却又极度渴望英雄的年代,刘学保保护大桥的事迹,通过人们口口相传,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开来。
很快,各大媒体竞相报道,刘学保的英勇事迹,报纸、广播等更是铺天盖地全是他。
而1968年6月,《解放军报》更是在头版头条刊登了,刘学保“舍命保卫大桥”的故事,甚至到后面新华社等权威媒体,也纷纷转载。
随着媒体的不断曝光,刘学保的知名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各种荣誉和光环也接踵而至,他被授予“一等功臣”的荣誉称号,从一名普通士兵晋升为,省军区党委委员、副教导员,甚至光荣地成为中共九大代表,还受到了中央领导的接见。
甚至于,为了让更多人学习刘学保的“英雄精神”,当时的小学语文课本,也将他的故事收录其中。而在永登县,一座专门为刘学保建立的事迹展览馆,拔地而起。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细心的人,开始对这起事件产生了怀疑。
并且在经过细致的调查后,居然发现这看似英勇无畏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黑暗阴谋。

事发后,李世白的家人始终坚信,他是一个老实本分的人,有幸福的家庭,根本没有任何理由去炸桥。
尽管李世白曾在国民党时期,当过宪兵队连长,但解放后他已经起义投诚,并且一直本本分分地生活。
如今突然被扣上了,破坏分子“帽子”,他们自然是一百个不服气。于是乎,李世白的家人四处奔走,想要为他讨回公道。
只不过,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自然是处处碰壁,还不可避免的遭受了,更多的苦难。

李世白的妻子被牵连,被迫参加劳动改造;他的孩子也被扣上“反革命”的帽子,失去了工作,甚至还被关进了监狱。
不过万幸的是,一些正义的群众,和林场的老职工们却是站了出来。
他们了解李世白的为人,坚信他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甚至几位退休老干部还冒着压力,多次为李世白发声。
他们不止一次的表示:“李世白是个好同志,这个案子一定有问题。”
也正是这些人的不断坚持,才让事情在后来才有了转机。

随着1978年改革开放的到来,时代发生了巨大的变迁,社会环境逐渐变得更加开放和理性,也为真相的揭示提供了契机。
由于多位林场职工联名申诉,他们的诉求真正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于是,1982年兰州市委果断决定,对此案进行复查。
就这样,时隔一年后,一个由军地联合组成的调查组成立。
此后,调查人员不辞辛劳,四处走访,深入挖掘案件的每一个细节,而他们也果然发现了,诸多疑点。

经查证实,李世白案发当天根本未离开林场,也不可能获取炸药。
另外,刘学保声称在阻止炸桥过程中,与李世白进行了殴打,但他的右手却完好无损,这明显与常理不符。
但更关键的是,在爆炸现场,根本没有找到,任何李世白预谋作案的证据。
并且,刘学保前后几次供述中,关于案发经过的描述,存在明显矛盾。

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还有知情人透露,案发前刘学保曾四处打听,获取炸药的途径。
还有目击者称,当晚听到爆炸声后,只看到刘学保一个人在现场,并未见到有搏斗痕迹。
以上种种证据表明,这起所谓的“英雄事迹”背后,很可能隐藏着一个,骇人听闻的预谋犯罪。

1984年,在掌握了充分的证据后,检察机关果断对刘学保,采取了强制措施。
经过严密的侦查,检方向法院提起公诉,这场长达18年的惊天骗局,终于迎来了法律的审判。
1985年7月,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内气氛庄严肃穆,法官敲响法槌,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刘学保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这个曾经的“英雄”,终于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与此同时,永登县委立即发布了,《关于为李世白同志平反的决定》,并召开万人大会,公开恢复了李世白的名誉。
并且,政府还妥善安置了李世白的家属:其妻子和女儿获准落户宝鸡市,长子恢复原职,长女调至兰州工作,并协助解决了他们的生活困难。
这起案件的真相大白,震惊了整个社会。那些曾经被写入教材的“英雄事迹” 从课本中删除,刘学保事迹展览馆,也永远关闭了大门。

刘学保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和启示,它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多面。
这起事件让我们看到了,盲目英雄崇拜的危害。
在当时,人们对刘学保的英雄事迹深信不疑,没有对其真实性进行深入思考和质疑。
这种盲目崇拜使得刘学保的谎言得以轻易传播,让李世白一家蒙冤受屈长达18年。
在信息时代,我们每天都会接收到大量的信息,其中不乏虚假信息和谣言。
刘学保案提醒我们,要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不轻易相信未经证实的消息。我们要通过多渠道获取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避免被不实信息误导。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