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岗身亡多年,周总理为其妻子安排工作,毛主席为何表态:不同意

红史 2023-12-20 14:23:37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在毛主席的指示下,周总理将李力群接回北京,李力群希望自己能到图书馆工作,周总理答应为她安排工作,让她可以一边看书,一边学习。

但李力群仅仅上了十几天班,她工作的事情就传到毛主席耳中,无论如何,毛主席就是不同意,坚决说“不行”。

李力群,一位早早加入共产党的革命女性,同时也是高岗的妻子。她与高岗的这段婚姻,带给她的人生数不尽的跌宕。

李力群与高岗走进婚姻,毛主席算是二人的媒人了。

李力群比高岗小15岁,1937年,17岁的李力群怀着抗日救国的志向,在二叔朱瑞的介绍下,奔赴革命圣地延安,那时参加革命多年的高岗已经是陕甘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是红十五军团的副政委了。

李力群在中央党校学习,高岗去党校讲党建课,他注意到了坐在前排的这位姑娘。

从中央党校毕业后,陈云找到李力群,询问她毕业后的打算,当李力群毫不犹豫地说出“我想与同学们去前方打日本鬼子”,陈云却没有给她肯定的答复,而是转了话题问:“你在中央党校时,知道讲党建的人是谁吗?”

“不认识,只记得是个高个子。”李力群茫然回答。

陈云告诉李力群:“他就是陕甘宁边区创始人之一高岗同志,现在就要将你分配到他那里工作。”李力群有些失望,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还是当即表示:“我服从分配。”

李力群来到高岗身边,高岗是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书记,李力群是陕甘宁边区党委秘书处秘书。

左起:林彪、高岗、陈云、张闻天、吕正操

一天高岗带着李力群,去见毛主席。想到见革命领袖,李力群欢欣雀跃,到了杨家岭毛主席的住处,毛主席询问李力群的情况,问她多大、怎么能延安的,领袖平易近人的风范让李力群倍感温暖。

此外,毛主席还介绍高岗,他讲述高岗为革命做了许多的贡献,如果不是高岗和刘志丹,长征后就没有落脚点了。毛主席留高岗、李力群一起吃饭,饭桌上他同高岗说道:“这个女同志,是个很纯洁的青年学生,跑到延安来,参加革命,你要好好培养她,爱护她。”

离开前毛主席的住处前,他告诉李力群:“你现在被分配到边区党委工作,很好,你要向他学习,以后工作和生活在一起,相处会很幸福的。”

左起:黄克诚、谭政、聂荣臻、萧华、罗荣桓、刘亚楼、高岗、林彪

在毛主席、陈云,还有王明、王若飞等领导人的撮合下,李力群与高岗结婚,成为高岗的妻子。李力群如此说:“我们一天也没恋爱,就结婚了,不过,结婚后他对我还不错。”

李力群最终没能如愿上了前线,抗日战争时期,她先后任陕甘宁边区党委秘书处秘书、延安县柳林区委宣传科科长;抗战胜利,高岗受命到东北,李力群也跟随丈夫到了东北,任中共松江省委妇女部部长秘书,东北第一育才小学校校长等。

左起:罗荣桓、高岗、林彪

高岗的确为东北的解放、发展做了许多贡献,他还是开国元勋,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高岗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同时,还兼任东北局党政军一把手。

建国后,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与金日成曾在高岗的家中开会,高岗一度受到彭德怀的赞赏:“高麻子,我真正认识了你的聪明能干,干起事来不仅果断,也有战争经验。”

如果高岗一直充分运用自己的指挥,为国为民服务,或许他可以善终。但偏偏,高岗被野心蒙蔽双眼,最终选择了一条错误的道路。

军委部分委员在中南海颐年堂合影,中排左二为高岗

1953年高岗被调到中央工作,李力群随高岗一起到了北京。

毛主席指示他们住在中南海,但这样工作来往不方便,周总理特意安排他们住进东交民巷8号,这是原法国驻华使馆的房子。高岗工作很忙,在家的时间不长,家中没有人照应,周总理就特意叫李力群不要工作,好好管理家中的事务。

左起:王稼祥、刘少奇、高岗

高岗到中央没多久,便为自己的错误行为付出代价,他一蹶不振,几度想要自杀,人生低谷初,李力群陪在高岗身边,但最终没能留住高岗的性命。1954年8月17日,昔日荣耀加身的高岗自杀身亡。

高岗身亡时,毛主席还在杭州,得知高岗自杀身亡,毛主席无限哀叹,他特意给周总理打来电话:“要厚葬,要买最好的棺木,要土葬,不要火葬。”

前排右起:彭真、吴玉章、彭德怀、张闻天、陈云、朱德、刘少奇、周恩来、董必武、高岗、徐特立

周总理第一时间来到高岗的住处,对善后事宜做出安排:“不火化,土葬,要善殓厚葬。”当天晚上,周总理、陈云、彭德怀、邓小平、杨尚昆聚集在高岗的住处召开紧急会议,对高岗的后事进行安排。

送灵那天,李力群和孩子们没有去。高岗的棺柩先被暂放于嘉兴寺,后经周总理明确指示交待,高岗安葬在了万安公墓。

高岗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可剩下的李力群和孩子们还要生活下去。

毛主席关心李力群和孩子们,特别做了交代:“高岗的几个孩子由中央组织部管,由国家抚养长大;找个像样的四合院,配给一个厨师、一个看门的,让李力群带着几个孩子住。”

李力群和孩子们搬出他们住了快两年的东交民巷8号,住进一处旧四合院。大一点的孩子,李力群将他们送进住宿学校,才出生没多久的小儿子,李力群带着他在家,过着平凡的日子。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李力群到了安徽,而她的几个孩子,也都离开北京,被分别安排到河南、湖南等地。李力群在劳动的同时,心中记挂着孩子们。

她的愿望很简单,多年后李力群回忆起来时说道:“从江苏的老家出来,是为了追求解放,追求自由;在干校的时候,我最大的愿望确实回自己的老家,一辈子平平安安地过下去。”

好在毛主席、周总理都没有忘记李力群,1971年,周总理将李力群从安徽接回了北京,她和高岗的几个子女也相继被接回北京,一家人终于得以团圆,周总理亲自挑选了一处四合院,给他们一家居住。

关于自己回京的工作,李力群想到图书馆去,一边看书一边学习,况且当年在东北时,李力群协助徐特立、张闻天,一起创办东北第一育才小学校,她是首任校长,李力群喜欢这样可以学习的环境,她的请求,周总理同意了,并安排她到图书馆上班。

没想到李力群仅仅上了十几天班,她在图书馆工作的事传到毛主席那里,毛主席却坚决不同意。

毛主席的态度十分坚决:“不行。”毛主席考虑到李力群在教育方面的经验,他希望李力群能到教育部工作,而不仅只是留在图书馆。

毛主席特意作出指示:“李力群的孩子无论考取哪个大学,都不能因为他们的身份而影响入学。”这让李力群极其感激。

李力群的人生因为丈夫高岗而改写。而晚年的李力群,依然深受毛主席、周总理的关怀,她在教育部学生管理司工作,担任教育部学生管理司办公室主任。不仅如此,李力群还当选为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她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直至1983年离休。即使周总理、毛主席已经先后辞世,晚年的李力群提起两位伟人,心中常怀感激之情,动情至泪流满面。

2020年,李力群100岁,与世长辞!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每天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了解那些年真实的动人的历史!

71 阅读:15775
评论列表
  • 2023-12-21 11:09

    高是高,李是李,孩子是孩子,伟人知人善任,处理的非常到位。

  • 丁玮 17
    2023-12-21 13:44

    敬爱的李力群校长,育才的学子永远怀念您。

  • 老狼 11
    2023-12-21 17:44

    伟人念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