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文商旅研究院院长 张继军
来源:上海华略智库(ID:HUALUETT)
新春伊始,我们推出【新“三上”读书时】的专栏。今天,分享给大家的第三本书是《隐形冠军:未来全球化的先锋》。本书深入剖析了那些在特定领域内占据全球市场领导地位,却鲜为人知的企业,揭示了它们如何通过专注、创新和全球化战略成为各自领域的佼佼者。
全文2864字,阅读约8分钟
开栏语
古人读书,就连“马上、枕上、厕上”(我谓之老“三上”)的时间都精打细算。今年,我试着致敬先师往圣,弄出个【新“三上”读书时】的专栏来,意图抢救出我沉沦在“屏上(刷机)、杯上(社交)、闲上(游艺)”(我谓之新“三上”)的大把好光阴,将切得稀碎的“十二时辰”拼拼整,凭主观感觉选出些对关注“上海华略智库”公众号的读者群或有益用的书(这便注定了所选书籍会相对小众),来一个开卷有益,把读后感一篇篇敲出来,陆续分享诸君。
《隐形冠军:未来全球化的先锋》(原书第2版),由德国“隐形冠军之父”赫尔曼·西蒙和杨一安著,由张帆、吴君、刘惠宇、刘银远翻译,机械工业出版社新版。

这几年,我在服务政府和园区开展发展战略研究、编制产业规划时,对区域内的代表性企业进行现地走访调研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其间,所采集的中小企业样本,丰富、真实、生动,在突显多样性和特殊性的同时,蕴含着规律性和普遍性。
本书作者经过若干年的跟踪积淀,构建起一个庞大的“隐形冠军”的样本库。基于此库,从枚举、比较,到归纳、概括,进而再演绎、推论,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使得关于“隐形冠军”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更好地结合了形势发展和市场变化,不断进行动态的调整更新,愈加系统完善。
概述的部分,作者开宗明义,拎出了全书关于“隐形冠军”的21个核心观点(我称之为“21点”),形成对其后的17个篇章主要内容极具穿透力的凝练概括。把这21点和17章前后呼应起来读,可切实感受德国人写作的严谨逻辑和缜密结构。在每一章的收尾处,作者都刻意进行全章的小结,对该章的重要观点作出重申,像极了老师一堂课上完例行来个“回头看”,以期巩固教学成果。
以下是我的分章节摘要。
第1章,世界经济共同体未来的世界。作者收集了全球2700余家隐形冠军企业,给出了所在国家的绝对数和每百万人的拥有数,我国分别排序第8位和第17位。他预判中国的隐形冠军企业数量将在未来10~20年大幅增加。


第2章,隐形冠军它们是谁。从三个方面对隐形冠军企业作出定义:一是世界前三强的公司或者某一大陆上名列第一的公司;二是年营业额在50亿欧元以内;三是不为外界所知。

第3章,持续增长。从小矮人到中型冠军,再到隐形冠军,进而到大冠军,“若不增长、势必衰退”被隐形冠军企业们奉若圭臬。全球化和创新是隐形冠军企业实现持续增长的两大重要动力。
第4章,市场领导力。隐形冠军企业的“市场领导力”,综合、多维地作用于某些细分市场、行业或领域,促进有效生成更大市场和更高增长间的正反馈循环。所谓的市场领导者,其最重要的特征在于技术、质量、知名度和声誉,之后才是销量和销售额。

第5章,聚焦。隐形冠军企业面临在“专”和“全”之间作出抉择。众多受访者给出的答案是,聚焦在产业链的一端,专注于价值链的一环,从缝隙处发力,把一米宽的利基市场挖到百米深。

第6章,通过深度创造独特性。在涉及核心价值链、创新链、供应链的业务时,隐形冠军企业表现出强烈的封闭性、控制欲和自我防卫意识,固执于排他式的“自主制造”,确保一切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第7章,全球营销。“全球化的基因是我们一个重要的竞争优势,它使得我们在全球范围内能够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网络,增加了我们的灵活性,平衡了不同地区间经济周期的差异”。中国作为全球最具潜力的超大规模市场,是隐形冠军企业们的必争之地。
第8章,贴近客户。多数隐形冠军企业和客户保持紧密合作,面临客户对产品质量、经济性、准时供货、售前咨询、贴近需求、售后服务等复杂要求,通过去中心化、行为准则、全方位互动等与客户建立强持粘性,进而达成你中有我、彼此成就的共生、互利、长期关系。

第9章,提供最优质的产品与服务。隐形冠军企业发展的一个最重要趋势,是转向为客户提供全面的系统解决方案。这包括制造“不朽的产品”、提供高增值的服务、调度系统集成资源、维持细分市场品牌优势,以及挖掘价格潜力等。
第10章,持续创新。创新赋予隐形冠军企业独特价值,它们在研发强度和速度、专利、新产品等方面表现抢眼。内生和外来的刺激、技术和市场的影响,共同驱动了隐形冠军企业的创新。隐形冠军企业的创新多为持续性改良,而少颠覆式革命。
第11章,贯彻竞争优势。隐形冠军企业的竞争对手有限,来回总是“狭路相逢”的那几家,这种短兵相接常把竞争推向白热化。“竞争优势矩阵”让我们对隐形冠军企业的长板、短板一目了然。标杆项目令隐形冠军企业趋之若鹜,也佐证其核心竞争力,进而关联其品牌和声望、奖状和荣誉、成本和价格、对手和伙伴等。

第12章,稳健的融资。健康的利润率保证了隐形冠军企业较高的自有资金率,融资能力也水涨船高。隐形冠军企业的融资策略偏重稳健,倾向于接受长期战略投资,对私募基金和上市持保守态度。
第13章,精简的组织结构。职能型的组织结构,简单明确、高效统一,天然契合“单一产品、单一市场”的隐形冠军企业。事业部式的组织结构,专业聚焦、自主可控,有利于隐形冠军企业向细分市场和区域渗透拓展。组织结构本无定势,都是利弊权衡、得失考量后做出的选择。
第14章,激发员工。隐形冠军企业致力于持久地激发和保持员工的工作热情。从本土到海外,隐形冠军企业创造了大量新的就业岗位和机会,随着国际业务的拓展,海外雇佣员工的数量与日俱增。超燃的企业文化、超稳的核心价值观、超实的深造培训,促成了员工超低的缺勤率和离职率,人浮于事消弭不见,“活比人多”形成常态。但高素质人才的招募难题,也令很多偏守郊野的隐形冠军企业们头痛不已。
第15章,有效管理。近三分之二的隐形冠军企业是家族企业。管理层多来自内部选拔,外部招贤适度补充,保持连续性造就了隐形冠军企业战略“长红”、基业长青。经营者最集中显现出五个方面的特质:与企业深度捆绑,结成难以分割的命运共同体;心无旁骛于企业发展;勇者无惧;持之以恒;感召和引领大家走下去。一代的交权、二代的接班,隐形冠军企业对核心权力的交接总是慎之又慎。

第16章,数字化弄潮儿。面对狂飙激进的数字化浪潮,多数隐形冠军企业扮演了数字化“快速追随者”的角色,回应积极、选择慎重、行动坚定、收效良好。
第17章,中国隐形冠军的征程。隐形冠军的基因在我国已然落地生根。对于今日中国,打造隐形冠军意义长远、且正逢其时。中国企业要成为隐形冠军企业,需更关注品牌建设、更拥抱全球市场。
德国隐形冠军企业发展的路径、特征和规律,经过赫尔曼·西蒙十数年的取样观察、分析总结,得以广泛传播分享,给我们掀开了冠军的隐身斗篷,为中国企业向冠军冲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方法和思路。
至此,本书读完。
老规矩,文末附带给大家再推荐几本相关题材的好书:
《隐形冠军杰克:一个全球化先锋的关键增长之路》(杨铎 著);《大国创新:从专精特新到隐形冠军的深圳经验》(李序蒙 姚泽鑫 汪小娟 著);《专业制胜:中小企业专精特新成长之路》(邬爱其 史煜筠 著);《专精特新:向德国日本隐形冠军学什么?》(林惠春 谢丹丹 朱新月 著)。*题图来源:pixabay,本文其他图表均来自《隐形冠军:未来全球化的先锋》(原书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