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松花江结着冰碴,王铁柱子蹲在烧烤摊前,哈出的白气混着孜然味。42 岁的他啃着羊腰子,听隔壁桌小年轻调侃:“铁哥,你这烤串手艺都能娶仨媳妇了!” 他咧嘴笑,后槽牙缺了半颗 —— 那是年轻时打架留下的。
谁能想到,半年后这老光棍竟领回个黑皮肤的洋媳妇。
阿依莎裹着大花棉袄,站在屯子土路上直跺脚。她用生硬的中文喊:“铁柱!太冷了!” 王铁柱子赶紧把军大衣往她身上披,心里直犯嘀咕 —— 这 25 岁的尼日利亚姑娘,在义乌做中非贸易时和他一见钟情,追着他回东北过年,咋看都像做梦。
婚礼那天,全村人挤爆了土坯房。二婶子戳着阿依莎的大耳环:“这姑娘牙真白,笑起来跟电视里的黑珍珠似的!” 王铁柱子忙着给人发喜糖,没注意阿依莎偷偷把冻梨塞进袖筒 —— 她以为那是黑皮橘子。
婚后日子过得热闹。阿依莎把烧烤摊改成 “中非融合风”,往烤茄子上撒非洲香料,生意好得出奇。可当她总对着酸黄瓜干呕时,王铁柱子慌了神。
市医院妇产科,B 超探头在阿依莎肚子上滑动。医生推了推眼镜:“王大哥,你爱人这情况... 不太寻常。” 屏幕上,三个小黑点蹦跶得欢实。
“三胞胎?!” 王铁柱子差点掀翻检查床。阿依莎却咯咯笑,露出两排大白牙:“在我们部落,生三胞胎要杀头牛庆祝!” 医生翻着化验单补充:“而且你爱人 RH 阴性血,俗称熊猫血,妊娠风险极高。”
消息传回屯子,炸开了锅。三叔公拄着拐棍骂:“早说洋媳妇不靠谱,这不是要铁柱子的命吗!” 二婶子抹着眼泪劝:“要不... 咱把孩子...” 话没说完,阿依莎抄起擀面杖冲出来:“我的宝宝,谁都不许动!”
保胎的日子像打仗。王铁柱子把烧烤摊交给堂弟,天天捧着《孕期指南》研究。阿依莎半夜想吃家乡木薯羹,他骑车二十里去县城买食材;产检时护士扎针手抖,他撸起袖子:“抽我的血给我媳妇壮胆!”
预产期那天,手术室红灯亮得刺眼。王铁柱子在走廊来回踱步,把 “保大人” 的纸条攥成了团。当三声婴儿啼哭响起,护士抱着三个皱巴巴的小肉团出来:“俩小子,一闺女,母子平安!”
他颤抖着摸了摸孩子卷卷的头发,突然大哭。这哭把隔壁家属吓一跳 —— 谁能想到,当年打架不要命的东北汉子,竟被三个小崽子治得服服帖帖。
如今烧烤摊挂着新招牌 “铁娃烧烤”,三个混血宝宝在儿童椅上咿呀学语。阿依莎教他们说非洲谚语,王铁柱子教他们喊 “旮旯”“得劲儿”。路过的村民总打趣:“铁哥,你这是生了个联合国啊!”
而每当夕阳西下,王铁柱子抱着女儿,看着阿依莎给儿子们喂冻梨,突然觉得 —— 老天爷给的姻缘,从来不分年龄、地域,就像黑土地能长出最甜的高粱,跨越千里的爱,也能结出最暖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