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历史将被改写?中日韩一碰头美国就应激,不惜一切阻拦合作

烟波即将三 2025-03-26 14:16:36

中日韩自贸区最近如火如荼,但是,从当下这个时代背景来看,中日韩自贸和当年面临的问题已经不一样了,当然,排第一的政治环境问题一直存在,不仅仅因为美国,还有其他两国的国内环境,想要敲定,最重要的就是其他两国政治稳定,韩国目前是个代理总统,日本石破茂被商品券缠的一身骚。政治的不稳定,很容易造成朝令夕改。

第二个问题,就是产业结构问题,当年三国的产业结构还存在互补,如今,中国在高端制造业上已经成为了一个庞然大物。对于这份担忧,韩国三星的掌门人李在镕看的更清楚,所以前段时间说出了危机到来,三星到了存亡时刻,来北京拜访小米。要知道当年小米可没少被三星刁难,雷军甚至亲自远赴韩国,喝了五瓶红酒赔礼道歉。

暂且按下这两个问题,回顾一下当年中日韩自贸区经历的各种磨难。

构想提出2002年,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在柬埔寨金边峰会上首次提出自贸区构想,旨在通过取消关税、促进贸易自由化,打造覆盖15亿人口的区域经济合作体。三国经济互补性强:日本技术领先,韩国制造业精密,中国劳动力与市场庞大。

2009年三国领导人共识加速研究,2010年启动政府、企业、学界三方联合研究。

重头戏来了,因为当年恰逢经济危机,三个国家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扩大金融协作以应对经济冲击。

什么是《货币互换协议》,就是两国央行互相“寄存”货币,需要时直接取用,避免兑换美元的手续费和汇率波动风险。就像朋友之间交换零花钱,需要用的时候直接拿对方的钱消费,事后按约定规则还回去。

具体操作起来就是:

日本企业需要人民币付货款→日本央行用协议额度向中国央行换人民币→企业拿到人民币付款。

中国企业需要日元买设备→中国央行用额度向日本央行换日元→企业直接用日元交易。

就是这个协议,威胁到了美元的霸主地位。

传统贸易需先换美元,再换目标货币,每次兑换都被银行赚差价。货币互换后,中日企业可直接用对方货币结算,省去美元中间环节。例如: 中国向日本出口手机,日企直接用人民币付款,不用先换美元。

当时,三国的GDP合计是15.5万亿美元已经基本与美国相当,而欧元区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了美国。(2012年数据)

如果中日韩也放弃美元做结算,那美元霸权可能早在十年前就彻底凉了。

不出意外的话,意外还是来了

推动《货币互换》的两个关键人物:

松下忠洋:时任日本金融大臣,主导推动中日货币互换协议谈判,被视为协议落地的核心推手。其金融改革理念与促进区域经济整合的立场,与美日传统利益集团存在冲突西宫伸一:新任日本驻华大使,精通中日经济事务,被任命仅3天即参与协议最后阶段的磋商,是协调两国立场的核心人物。

这两个人相继离世。

2012年9月10日:松下忠洋在东京家中“自杀身亡”,遗书要求“秘密安葬”,引发对其死因的广泛质疑。2012年9月16日:西宫伸一在住所附近突发昏迷,送医后死亡,死因始终未公开。

两个人死亡时间相差不了几天,还是在医疗体系发达的日本。

两名核心人物死亡后,中日原定于2012年9月底完成的协议细节磋商被迫中止,日方谈判团队陷入混乱。

日本内阁随即改组,新任金融相对协议态度消极,导致2013年协议正式作废。

日本这边幺蛾子出完了,轮到韩国了。

就是当年的萨德事件,这件事也没几年,大家都是历史的亲历者,2016年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后,中韩关系急冻,直接影响自贸区谈判进程。

为了阻挠三国的合作进程,美国一直在做各种骚扰,特朗普政府通过贸易战(如2018年对中日韩加征钢铝关税)、技术封锁(半导体出口管制)等手段施压,迫使日韩在中美间“选边站”。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更试图替代中日韩区域合作机制。

为什么一直阻挠,那是因为至2023年,三国间的贸易依存度不足20%,远低于欧盟(65.7%)和北美自贸区(40.2%)。

据估计,中日韩自贸区一旦建成,将形成一个拥有15.87亿消费者,地区生产总值(GDP)占世界GDP总量23.4%、三国间贸易额约占世界总量18.7%的巨大经济圈。

前段时间美国将韩国列为“敏感国家”,就是为防止韩国走向战略自主而采取的“先手”。

日本的处境同样不容乐观,海湖庄园协议”唤醒了日本对“广场协议”的PTSD。

经济结构转型与竞争激化

2011年的时候,当时三个国家在产业链是高度互补的,日韩在产业链的上游提供技术和中间品,中国在产业链的下游搞组装。

然而,中国这么多年过去了,不再是当年的现状,三个国家在汽车、锂电池、半导体等领域直接竞争。

2011年:中日韩出口商品相似度指数为0.347(1为完全重叠),2023年:相似度飙升至0.42。

直观一点就是新能源汽车行业,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从2020年的20万辆增至2024年的380万辆,反超日韩总和(日本180万+韩国150万)。

而日本车企(如丰田)因转型缓慢,2023年在华市场份额跌破10%,创20年新低。

甚至连半导体行业,中国半导体自给率从2015年的10%提升至2023年的35%,挤压韩国存储芯片(如三星)和日本设备材料(如东京电子)的市场空间。

最近来中国参加会议的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近日称三星集团处于生死存亡关头,要求高管背水一战、深刻反思,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态度,应对AI时代的挑战。

还要不要建?

既然讨论了之前面对的困难,以及仍然存在的问题,那自贸区还要不要建立?当然还要建立,这是加强合作,走向1+1+1>3的必由之路。

作为三个世界级别的卷王,这三个国家无论是技术,还是文化,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做个假想,中日韩港口联动效应显著,我国东部沿海一带的城市,例如山东青岛和天津,都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青岛港-釜山-横滨航线物流效率大幅度提升,将推动东北亚成为全球第四大航运中心。带来的经济增量将是三方共同受益,这只是建成之后带来好处的冰山一角。

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一群人才能走的更远。

结语虽然,今时不同往日,但三个国家作为“搬不走的邻居”,在目前这个“风风雨雨”的政治环境中,还是有着“风雨同舟”能力。 政治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着眼长远,互助互利,保持“风雨无阻”的心态,才能够走的够远。
0 阅读:249
评论列表

烟波即将三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