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如何从亚洲富国沦为穷得叮当响?可谓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大家常说,阿根廷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从发达国家退步到发展中国家的大国。其实不然,像这样的发展悲剧并不少见。中国的邻国——缅甸就是其中一个。现在来看,提起缅甸,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分裂、毒品、诈骗和贫困。但在80多年前,缅甸在亚洲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富裕国家。更可悲的不是缅甸从富裕倒退到贫困,而是所有恶果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2018年数据显示,缅甸人均GDP刚刚突破1300美元,成为全世界最贫困的国度之一。官方数据报道,目前有将近25%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个贫困线是指每天生活支出少于1500缅元,大概等于人民币7元,这是什么概念?等于一家人只能吃馒头,而像贫困率最高的钦邦,这样的情况竟然高达58%。
缅甸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据调查,很多家庭没有电冰箱、洗衣机、电视机、手机电脑等现代化电器。因为全国只有不到一半的家庭能用得上电,别说现代化电器,绝大部分人甚至只能靠蜡烛、煤油灯来照明。
贫困在缅甸随处可见,即便是第一大城市仰光,很多人也住在茅草屋中,这种屋子用简单的木板搭建,仅仅能够遮风避雨而已。

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统计,在2019年,55%的缅甸儿童生活在贫困中。他们饱受着营养不良、寄生虫肆虐的折磨,政府却无法为他们提供健康保护和教育服务。但伴随贫困的是差距,这更显出悲哀。一边是穷得家里连个电线都没有,另一边是各种奢侈。仰光的房价比北上广还贵,豪华别墅比佛塔还多,但是,缅甸人均月收入却连100美金都不到?
可谁又能想到,如今破落的缅甸也曾有辉煌无比的时刻。
趁火打劫,抢占中国20万平方公里领土不肯归还,自食其果,报应来了。
缅甸曾经的光辉
曾经的缅甸不仅富裕而且在国际上很有影响力,它同印度尼西亚和印度一样,是亚非联盟的创始国之一。缅甸之所以富有:一是缅甸国内矿藏资源丰富,尤其盛产翡翠,这些来自东方的神奇石头在西方市场之中十分受欢迎,这让缅甸拥有了很高的出口贸易额。二是英国的殖民统治。这个理由乍一听上去不像是一个有利于国家发展的理由,可英国在对缅甸实施殖民统治的时候,还是帮助了缅甸发展的。
大航海时代,大英帝国悠哉的来到了缅甸的国土之上,一眼就相中了这个资源丰富的国家,此时的缅甸虽然说丧失了国家主权,但是英国大修海岸港口、公路,将贸易的海陆通道彻底打开,与此同时在英国的大力支持下,蒸汽船也开始在缅甸出现,拥有自己的蒸汽船,这在亚洲绝对属于逆天般存在。所以说英国的到来,将缅甸的所有优势发挥到了极致,也正是这种被迫的开放,让缅甸的繁荣程度达到了顶峰。

当时的缅甸兵强马壮,军事实力非常强。比当时垂死挣扎的清政府,还要强一些,甚至还能跑到我们这边打秋风,强行占领我国2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现在的果敢地区也包含在内。二战结束后,英国实力迅速衰退,缅甸趁此机会,摆脱了殖民统治赢得了独立。让人气愤的是,我国多次向缅甸提出归还被侵占领土,缅甸政府却是一口回绝。
然而好景不长,报应开始了,在其他亚洲国家蓬勃发展起来以后,缅甸的经济却不随大势,遭受了从天堂到地狱的转变。
腰缠万贯到饥寒交迫,一个自甘堕落的国家是如何变穷的,只是自作自受。
穷凶极恶的缅甸如今缅甸可以说是周边连年战争,国内各方实力占山为王,曾经的东南亚强国,现在只能沦为小弟。独立前的缅甸实力不俗,如果按部就班,也能有不错的发展,但随后缅甸政策却走向了极端。当地的民族主义愈演愈烈,甚至开始拒绝外资。
1962年,奈温上台。他对本国由英国公司掌握的国际石油公司进行了彻底的国有化。不仅是石油、油气、电力、煤矿等主要资源,缅甸官方甚至通过控制企业所有权,垄断了其他资源。
虽然把全国的土地国有化,分给农民使用,却又强制规定了农作物的种植品种、价格,垄断了农作物出口。农产品种植品种的不合理,以及强制农民把农作物低价卖给国家的政策,导致农民积极性受到很大挫伤,稻米产量急速下降。原本有“世界米仓”美名的缅甸,农业出口受到很大打击。与此同时,奈温对外实行闭关自守政策。1962—1972年,缅甸对外贸易额从484亿美元骤降到217亿美元。1987年,缅甸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上最贫穷的10个国家之一。终于,1988年,在愤怒和不满中,奈温下台。
后来,新加坡、日本、中国等很多国家都来到缅甸进行经济开发。
几经波折,到2010年后,缅甸靠着诈骗,人口贩卖等等,人均GDP终于实现显著增长,摆脱了东盟十国倒数第一的位子,可这种经济模式,不过是饮鸠止渴,如今,提起缅甸,我们能想到的就是割腰子。

回顾缅甸发展的起起伏伏,宣扬和推行极端的民族主义政策,口号喊得爽,但割裂了自己和世界的经济联系,也就失去了活力。而通过非法经济行为也许能短时间让面子上好看,却也从此跌入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