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老人看不懂日语?日语已经被洋化,当年汉语也差点点被同化?

智辰说国际 2023-08-21 03:42:01

日语正在消亡,日本老人已经无法看懂现代日语,这就是“二手文字”的尴尬,中国曾经也差点废除汉字,改为字母表述。

日本片假名盛行

很多不了解的日语的朋友,并不知道日本不仅夹杂这汉字,还有很多片假名,片假名的泛滥,不但不能帮助大家理解一个词汇真正含义,反而增加了一道障碍,什么是片假名,可以简单理解成“音译”,比如,中文,计算机,英语念“computer”,中文的片假名就是”ken piu te”,换个人再带点口音,可能是“ken biu te ”,如果这叫做翻译,咱们小学生一天能翻译一本书。

现在日本的年轻人基本都在使用这样的词汇:“昨天猫宁,我和宝爱夫冷的,一起去少拼。”也就是说,日语作为一个“二手文字”,已经失去了生命力,无法靠自身的表达方式表达新生事物,只能借助英语,用片假名拼写出来。如果不懂英语,在现在的日本社会,那就是不认字的“文盲”,所以很多日本老人已经无法读书看报,跟没有办法跟年轻人交流,现在日本年轻人全喜欢这个,据说是因为汉字日本夹杂的汉字不好写,这样的读音很时髦。

传统的日语只能出现在一些正式场合中,可以说,日语没有创造出任何新词,基本都是英语音译。虽然我们也有音译的新词汇,但基本没有脱离中文的理解范畴。例如:计算机,电脑,智能机,首先不是简单的音译,其次从单个字到组词上,都能理解和形象的表达这一新词汇。日本之前不是没有片假名,只是转化成字母文字后,毫无创造性可言。

日语已经“名存实亡”,日语体系就是个“筐”,之前装了一千年的汉字,现在改装英文,本质上就是个二手语言。

日本片假名的发展

日本之前都没有文字,大概在公元285年,汉字经过朝鲜半岛传入日本,不过并没有被广泛使用,直到公元663年唐朝在白春江战役中击败了日本,日本大规模的派遣使,汉字才开始在日本广泛流行,不过汉字比较复杂,日本人为了方便就习惯用偏旁或者草书来书写,明治维新之前,日本人一直以认识汉字为荣。

日本在19世纪黑船事件后,1854年与美国签订了《神奈川条约》,西方文化大量传入日本,日本在1868年开始明治维新,大量大学西方欧美国家,可以说是“脱亚入欧”,尤其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对汉字从崇拜转为蔑视,从上到下的要求进行文字改革。大量英语单词的涌入,为了方便日本人阅读和理解,有了与英语单词相对应的片假名。

而片假名成为日语重要组成部分,还得是二战后,美国麦克阿瑟接手日本,做出了很多方面的改革,他认为日本老百姓文盲多,才会被政府忽悠成“法西斯”,要求日本必须简化,民间只能使用1800个汉字,彻底让片假名成为日本主力词汇。

到了上世纪70年代,日本也曾想彻底废除日语中的汉字,倒不是为了消除中文的影响力,纯粹是进入计算机时代,这符号加汉字,实在不利于打字,之前使用的复杂打字机,手写都比打字快,这么别扭了用了半个多世纪,直到1978念东芝研发出来的JW-10打字机,好歹解决了日语打字难的问题。

日语即将消亡,可惜很多日本年轻人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毕竟日语作为“二手文字”,早就习惯借了东风,借西风。

中国引以为戒

我们也曾面临“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选择,1928年钱玄同联通一些学者,搞了个《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提出将中文转化成拼音,还找来当时北大校长蔡元培站台,差点就要颠覆中文书写,这个时候,号称中国语言学之父的赵元任,站出来坚决反对,并且发表了一篇《施氏食狮史》,予以反击,证明了汉字根本不可能拼音化。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逐渐加入全球化贸易化中,各种新型产品,都是以英文的形式出现,又有一部分人跳出来,说只有将中文字母化,才能更好的融入到国际化贸易中。并拿出当时的越南作为例子。

说起来,越南也是属于咱们中文文化圈的一份子,只可惜后来咱们国力式微,他们也被法国殖民统治了八十多年,在法国的影响下,1945年越南末代皇帝下诏书正式废除汉字,立罗马字为越南国语字,1975年北越统一越南,汉字就基本从越南的日常使用中消失,彻底成为一种装饰文字。越南放弃了中文字,可他们这么多年的发展,真的在国际贸易中站稳脚跟了吗?左右逢源的姿态,让国民过的更好了吗?

反观我们,凭借几代人艰苦奋斗,攻克一个个难题,拿着千百年来使用的文字,一样为自己赢得了尊重。

日语如今已经面目全非,而我们中文必将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文字,虽然我们会不断的更新自己的词语,与世界接轨,但我们绝不会崇洋媚外,舍弃民族之根本。

0 阅读:73

智辰说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