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那会儿,洪学智上将,就是以前当过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还兼管着志愿军后勤部的大佬,他去了朝鲜进行访问。
洪学智将军跟朝鲜领导人金日成算是老相识了,金日成瞅了瞅他军装上的肩章,有点诧异地问:咋还给你整了个上将的衔儿?
【“六星上将”洪学智】
说到洪学智将军,很多人脑海中首先浮现的,肯定是彭德怀元帅对他的那个亲切昵称:“大块头洪”。
确实,彭德怀元帅不管是打仗的时候还是平日里,都很少直接叫他的名字,而是喜欢用那个昵称来亲切地喊他。
说到洪学智,大家伙儿都知道的,就是他两次当上上将,被叫做“六星上将”的那段传奇故事。
说起来,洪学智将军的儿子洪虎,在聊起他老爹的时候,很直白地说了个事儿。因为洪学智将军当过志愿军副总司令,还兼着后勤总司令的职,这事儿大家都太熟了,所以好多人都误以为他一辈子就干后勤了。
其实,洪学智将军打从加入红军队伍后,除了刚开始那会儿当过一阵子的重机枪连连头儿,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忙活着政治思想工作。
他以前做过红军第四方面军政治部组织部的头儿,还干过红军总政治部的老大,一直都是负责政治工作的重要角色。
洪学智将军啊,虽然他长时间做的是政治思想工作,但要是上了战场,他可是一点都不手软,毫不含糊。
土地革命那会儿,洪学智将军可是个狠角色,他接连打了不少硬仗。先是帮着打垮了国民党军的“三路围攻”和“六路围攻”,又在第一到第四次的反“围剿”大战里都有他的身影。他对建起鄂豫皖和川陕这两个革命根据地,那可是功不可没。而且啊,他还一直管着红四方面军的后勤和统一战线的事儿,经验老丰富了,贡献也是杠杠的。
1937年那会儿,抗日战争全面打响了。国共两边再次携手,一块儿对抗日本,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这么建了起来。
在陕甘宁边区那会儿,抗日军政大学办起来了。让人没想到的是,毛主席亲自挑中了洪学智,让他去当抗日军政大学第五分校的副校长。
洪学智将军,那可真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才,就像老话说的,他既能拿笔又能挥剑。
1941年那会儿,国民党里的硬骨头派闹出了皖南大事变,新四军吃了大亏,损失惨重。这事儿一出,江苏那边的抗日局面立马就变得紧张多了。
在敌人猛烈发起的“夏季扫荡”面前,洪学智作为抗日军政大学第五分校的副校长,带着队伍机智应变,跟敌人玩起了“躲猫猫”。他们灵活行动,成功和指挥机关碰头。这事儿让新四军军长陈毅和政治委员刘少奇都竖起了大拇指,特地点名表扬了他们。最终,敌人的“夏季扫荡”被彻底打垮了。
解放战一打响,洪学智将军那可是战功赫赫。他带着队伍,作为解放军挺进东北的先锋之一,硬是把国民党军一开始那猛烈的攻势给挡了回去。
辽沈战役打响后,我们多次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参加了春、秋、冬三个季节的大规模进攻,还有四平保卫战、四平攻坚战这些大仗。在这一连串的战斗中,我们成功占领了辽阳、鞍山、营口这些重要地方。期间,还干掉了国民党军的一个少将师长,把他们的第三师、第五十四师,还有新一军的第八十九团这些部队都给全歼了。
辽沈战役打完后,跟着局势的变化,洪学智将军从东北地区一路征战,最后抵达了海南岛。
洪学智将军在解放战争中一路参与到底,为咱们中国人民的解放大业立下了大功。
【临危受命掌后勤】
洪学智将军这辈子最耀眼的成就,就是在抗美援朝那会儿,他挑起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总司令的大梁。
1950年6月底,朝鲜那边打起来了,战争爆发了。
10月25号那天,毛主席一声令下,说要“支援朝鲜,守护家园”。就这样,咱们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浩浩荡荡地过了鸭绿江,直接开赴到朝鲜战场上去了。
在朝鲜战场上,咱们中国人民志愿军那是真勇猛,啥困难都不怕。他们跟那些装备精良的“联合国军”干了一仗又一仗,那场面,真是刀光剑影,血肉横飞。美国佬的飞机大炮再厉害,也摧毁不了中朝两国人民保卫家园的坚定决心!
但到了1951年,彭德怀,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总头儿,碰到了一个超级紧急的大麻烦。
要说打仗的能力和决心,那些所谓的“联合国军”真心不如咱们。不过话说回来,那时候美国第八集团军的头儿李奇微,也确实是个有本事的指挥官。
这家伙有项特别的本领,在美军将领里,除了他以外,几乎找不出第二个拥有这样的本事,那就是他观察和总结事情做得特别到位。
跟咱们军队交手好几次后,李奇微最后还是输了。不过,他倒是机灵地发现了咱们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后勤这块儿。
他发现了一个规律:因为战斗范围越来越大,咱们的后勤供应开始跟不上了,所以咱们的攻势最多能撑七天!
要是拖过了七天,咱们军队的进攻速度就得放慢或者直接停下。等咱们一停,美军就有机会反扑了!
李奇微给这个现象起了个名儿,叫“礼拜战术”。因为咱们的后勤跟不上,好多进攻打着打着就得停下。美军那边呢,一直在试着摸透咱们的套路。
要是对这事儿不闻不问,那结果可就糟糕透了,这绝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后碰上的最大难关!
因此,李奇微一边重新部署军队,一边派遣大量空军对我军实施了狠毒的“封锁战”,打算一举打断志愿军的后勤供应线,从而改变整个战争的局面。
要是这个问题拖太久不解决,朝鲜战场上美军很快就会把主动权抢回去。
所以,彭大将军当下就决定赶紧坐飞机回北京,找毛主席和周总理商量,要快点建起一个后勤总指挥部。主席呢,他选了洪学智来挑这个大梁。
在紧要关头接下重任,遇上敌人实施的“封锁大战”,咱们怎么才能保证后勤补给线一路畅通无阻呢?
洪学智挺有办法的,他用了个“分段管理”的法子。就是把后方的补给都先送到一个总的后勤地方,然后再由这个地方直接跟各个部队对接,负责送过去。
然而,这还远远不够应对美军那几乎是不间断、全方位的轰炸。洪学智琢磨出了三个对策。
第一计策是“避开”。就像《亮剑》里头的李云龙讲的,“咱们擅长近战和夜战”,到了朝鲜战场上,面对美国空军的狂轰滥炸,咱们依然擅长用这一招来应对。
由于白天美国空军会进行轰炸,咱们就调整策略,改为“白天休息,夜里行动”。所有的运输活儿都安排在晚上或者下雨天来干。
要是美国人真豁出去了,晚上敢来偷袭,那咱们早就有准备。观察的人一看到,立马就会吹口哨给埋伏好的高炮部队报信儿,对那些胆敢夜里来轰炸的美国空军,咱们可不会手下留情,肯定会狠狠反击。
这第二个策略是“赶紧修”。在抗美援朝那场大战里,洪学智将军立马组织起好几十万人的抢修大队,他们几乎没有停歇地一直在修道路、搭桥。大家都拼尽全力,争时间抢速度,就是为了保证运输能顺顺利利的。那些卡车啊,白天黑夜不停地跑,忙着把前线战士们急需的物资送过去。
在后边,在那一条条像洪水般汹涌的运输大道上,面对敌人那凶狠又猛烈的炮轰,很多人为了抗美援朝这场大战能够取得辉煌胜利,把自己的青春年华都搭进去了。
在抗美援朝、守护家园的战场上,不光有冲在前线的志愿军战士,还有一群在后方不辞辛劳付出的人,他们就是汽车兵。
那时候,他们碰上的风险,跟在前线拼命打仗的志愿军战士们比,一点也不少。正是有了他们的付出,才让后勤物资能够顺顺利利、不间断地送到志愿军兄弟们的手里。
是他们用生命的付出,换来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辉煌凯旋!
洪学智将军的第三条策略,简而言之,那就是“动手干”!
后勤保障越来越顺畅后,战场上就能收到更多物资和装备了。
这些货物和器械能拿来守护运输的路径,让运输变得更加顺畅无阻。
战争快结束时,高炮队伍能直接跟着运输队一起走。只要美军飞机一现身,他们就立马开打,做到“即来即战”。
时间一长,美国空军那股子嚣张气焰全没了,变得跟缩头乌龟似的。李奇微搞的那个“绞杀战”,到头来,彻底玩不转了,失败了!
【再访朝鲜巧对答】
1955年那会儿,洪学智将军得到了上将军衔的荣誉。但没想到,才过了四年光景,因为大家都知道的一些事情,洪学智将军就去了吉林,当上了农机厅的厅长。
但他从不把职位放在心上,总是以平常心去面对一切。
在当农机厅和化工局的一把手时,他为吉林的农机和石化事业出了大力,成绩斐然。
1988年的时候,他又一次得到了上将军的荣誉头衔。
第二年,他又去了朝鲜,金日成见到他就问:咋还给你升了个上将呢?
他咧嘴一笑,说道:“这么多年都是老样子,这就是咱们中国的特色嘛。”
洪学智将军这辈子,从来不把军衔、职务这些看在眼里。不管党和人民交给他啥任务,他都一股脑儿地全心投入,使命必达。
在当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老大那会儿,他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给志愿军兄弟们打造出了一条坚不可摧、牢不可破的后勤保障线。
在碰到不少麻烦,当上吉林省农机厅的一把手和石油化工部部长后,他为吉林的农业机械进步和石油化工行业发展出了不少大力。
洪学智将军一直牢记自己身为共产党员和中国军人的身份,他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尽到了自己的职责。他被赞誉为“六星上将”,这个称号对他来说,真的是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