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上期讲到了天道、地道和人道的逻辑关系,有网友问我能不能把天道讲透一点,让我们能明白什么是天道?它是怎样影响我们的。今天我们就探讨这个话题。
《道德经》里有句话非常了不起,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这天道啊,就像老天爷在调节世间的平衡。尤其是对于咱们做企业的朋友们来说,这意义非常深刻。我们知道从古到今,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范围内,每隔几百年都会发生一次对社会上当权者或富人的重新分配过程。“砍一批、抓一批”,财产分一分,然后又恢复平安。几百年一过又会出现新的两极分化,再经历一次动荡后再次进行财产的重新分配。这种现象贯穿了人类历史与中国历史,我想告诉大家2025年就是世界变化的节点,美国就明显出现这种苗头。为什么呢?因为“上天有好生之德”呀,天道倾向于平衡的,它会从丰富的地方取走多余的部分去填补那些不足之处。比如黄土高原上的泥沙被黄河带到低洼地带,山上的泥石流在大雨后也会流向山谷,这就是典型的损有余补不足的例子。
而我们人道呢,恰恰相反。那些有钱有权势的人,财富和资源会越来越集中;穷人呢,越穷越没人脉,越容易被边缘化,形成所谓的马太效应——富的越富,穷的越穷。人道和天道背离,结果就是每隔几百年天道就会强行扭转一次,通过大规模的社会变动如革命等手段实现财富的重新分配。历史上像李闯王、李世民、朱元璋、刘邦这些人领导的变革,其实这些都是天道在调节的关键点出现元素而也。所以啊,要想长治久安,就得遵循咱们国家提出的共同富裕,这其实就是符合天道的做法。
那天道具体有什么可循规律呢?道德经里有一句话叫做“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反者道之动”,就是说天道运行的方向与人的意识是相反的、周而复始的。就像自然界有春夏秋冬四季,寒冬过后暖春就来了,热夏之后凉秋就到了;白天过去是晚上,晚上过去又是白天;花开到最盛就会败,月圆到最圆就会缺,这就是“物极必反”的天道规律。同理,在我们的人生当中:当你事业达到顶峰时,可能就是危机开始显现之时;当你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时,往往也是你最容易犯错的时候。因此,我们要学会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道理,在顺境中保持警惕,在逆境中看到希望。
而“弱者道之用”说的是,天道发挥作用的时候,往往是润物细无声的,柔和而不刚强。等到我们长大了,自我意识就越来越强,各种欲望也会随之膨胀,这个时候我们要学会放下自我中心的意识形态,减少过度的欲望和执着。孔子就教导我们“勿意、勿必、勿固、勿我”,什么意思呢?孔子说我们看待事物发展要避免四种心态:不要凭空猜测、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认为自己总是对的,要放下心中的“我执”。老子也强调柔弱胜刚强,柔和的力量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并且能够积累力量,您看那水,看似柔弱,却能包容万物,适应各种形状的容器,并能水滴石穿。当我们学会了弱化自己的固执与贪婪,就能包容地对待他人和社会,很多难题就就迎刃而解了。
家人们,明白天道的规律不仅有助于我们看清社会发展的趋势,也能让咱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明智的选择。天道追求的是整体的平衡与和谐,尽管短期内可能与人道有相悖的情况出现,但从长远来看,遵循天道规律行事会潜移默化地滋养我们的人格,拓宽我们的气度,提升我们的品质。当我们融入天道的运行轨迹中,你会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让大家对天道有一个更深的理解,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