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

内文化 2025-04-04 09:54:52

家人们,上期我们学到了提高自己的认知。有了认知,才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可不少朋友可能会困惑,为啥自己懂了那么多道理,思想境界感觉也不低,可事业却一团糟,知道该怎么做,却总是做不到呢?这背后的原因值得咱们好好探讨探讨。

咱们从两个角度来聊聊这个问题。从人道角度看,这可能会被批判为眼高手低。就像老子在《道德经》里讲的“损不足以奉有余”,站在这个立场评判,这类人看似有想法,实际行动却跟不上。但从天道角度出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那“知道做不到”这种情况的合理性在哪呢?本质问题就在于“无道”。通俗来讲,就是没有真正明白适合自己的道路,一旦找到了道,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咱们看看普通人的表现,大多都处于“无道”的状态。就拿教育孩子来说,很多人采用批判式教育。为啥会这样呢?因为自身“无道”。比如,有人听到“宰相肚里能撑船”就会衡量自己有没有格局、胸怀;听到“狭路相逢勇者胜”,又开始纠结自己有没有勇气、胆量。什么都想做,结果却像一条腿想走八条道,迷失了方向。这就是典型的“无道”,没有清晰的方向和准则。

咱普通人想要逆袭,该怎么办呢?关键在于“明道”,也就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路。明道有两条路径。第一条路径很艰难,好多寒门子弟逆袭走的就是这条路。像咱们农村的孩子,父母往往因为自身认知局限,没办法给孩子认知上的传承。所以这些孩子进入社会时,没钱、没资源、没背景,认知上一片空白,事业也没人帮忙规划,想成事自然困难。等迷迷糊糊觉醒时,年纪已经不小了,错过了很多机会。所以寒门子弟只能通过自我反思这条艰难的路来“明道”。他们在经历诸多挫折和磨难后,意识到自己认知不足,于是开始读圣贤书,报课程、研究各种思想等等(注:内文化公众号我收编了一些儒释道的书籍,大家有空可以去看看)。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人会陷入“杠精”的状态,学了一堆知识,道理懂了不少,人生却依旧过得一塌糊涂。直到有一天,他们开始怀疑圣贤,进而对自己发出灵魂拷问,也就是哲学三大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我是谁”,问的是心之所向。内心最大的渴望是什么?想挣钱、想发财、想出人头地,这都很正常,心力就是身体里最大的力量,这本质上就是在探寻心之所向。“我从哪里来”,问的是来时路。就像农村出来的孩子,来自特定的生活环境,接受的是批判式教育,眼界受限,带着这样的背景进入社会,这就是他们的来时路。“我要到哪里去”,问的则是该以什么样的思想去寻找前进的方向,这就是“明道”的关键。

比如一个从农村走出的孩子,一心想出人头地、发财致富,可遇到挫折后就迷茫了。这时候,有位佛教徒告诉你:“痛苦源于欲望,要四大皆空,无欲则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话听起来有道理,但对于不想出家的寒门子弟来说,并不正确。面对痛苦,不是放下,而是要拿起。连责任都没承担起来,谈何放下?那些让你放下的道理,在这个时候可能就是错误的引导,会毁掉一个人的。现实中很多人焦虑拧巴,就是因为心里想拿起,思想上却被误导要放下,心神不一。所以,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并不容易,但只要我们勇敢面对自己,深入思考这三个灵魂之问,坚定地朝着心之所向前进,不被错误的声音干扰,终能找到那条属于自己的光明大道,走出精彩人生!
1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