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解语
敌将贪婪,以利诱之。飞鸟离之。
译文:敌将贪婪成性,就用小利去引诱他。好比飞鸟因贪食而钻入罗网。
●本书批语
夫见黄雀,而忘背陷者,贪心所使也。士贪于利而违其将律,争得则行阵必乱,既得则必无斗心。吾乘其方乱而取之,或待其饱归而击之,如摧枯拉朽,无不倾败。所以善将兵者,于临阵之际,敌或佯弃辎重货物、牛马旗鼓,必诛其擅取者,而禁戒其吏士,整饬其队伍,严阵以观变,伺机进退,防彼出奇。敌计虽狡,无奈我何。倘若敌人锐不可当,深入我方腹地,轻装急进,师不宿饱,势必肆掠,以足其食。我方则以利诱之,待其分兵抄掠,乃乘其敝而潜师袭之,纵兵击之,其军可覆,其将可虏(《草庐经略·饵敌篇》)。
译文:只见眼前的黄雀,却不知身后的陷阱,往往是由于贪图眼前利益的驱使。士兵贪图钱财,不惜违反将帅的命令,个个为利而争先恐后,导致部队阵形必定大乱,一旦得利后,就会丧失斗志。我方乘对方混乱进攻并取胜,或等到敌人满载而归时发起攻击,如同摧枯拉朽,敌人没有不被打败的。所以,善于用兵作战的人,在临阵对敌时,如遇敌方扔下的辎重货物、牛马旗鼓,我方有谁敢于擅自拿取的,一律格杀勿论。然后约束部队,严密队形,观察敌人的一举一动,伺机进攻或撤退,防止敌人出奇制胜。敌人尽管狡诈,又怎能奈何我?若敌人锐不可当,深入我方腹地,轻装急进,军队仅带一天的口粮,敌人必定会四处抢掠,以补充军粮。我方尽可能以利诱之,等到敌人分散兵力,四散抄掠时,偷偷派出部队袭击敌人,此时指挥大军出击,敌人一定会全军覆灭,敌将也会被擒。
●计谋精要
贪狼亡肉。利用敌将贪婪成性的弱点,引诱其上钩而自取灭亡的谋略。典出《聊斋志异·狼》。实施“贪狼亡肉”之计的关键,在于了解敌将贪小利、贪食等贪婪成性的弱点,利用小利、饵食使其只见眼前的美味而不见其中的“钩”,只顾得到眼前的利益而不知其中存在的危险,使其心甘情愿地上钩而自投罗网、自取灭亡。成功应用此计的关键在于敌将性情的贪得无厌;如果敌将睿智,此计不起作用。因此,实施此计前对敌将的了解则最为重要。
●用计锦囊
一、用计前后敌我态势的演变及其制胜机要
阴阳协变的制胜关键:外阳内阴,待机取利。《易·小过》曰:“弗遇,过之,飞鸟离之。凶,是谓灾眚。”意思是:贪心而不加制之,因而犯下过失,好比飞鸟钻入罗网,凶险呵,这叫做灾难。
二、计谋的深层含义
1.投其所好:选择“饵食”,因人而异,因地制宜。贪色者以美色为饵,使其心甘情愿不后悔;贪功者以示虚为饵,使其乘虚而入不迟疑;贪财者以小利为饵,使其利令智昏贪婪吞食,全然不知利中有钩,身后有阱。总之,只有投其所好,抓住对方的贪财恋色、急功近利的弱点,才能有所小投,必有大获。
2.利诱吞钩:投饵下食必须不着痕迹,而且要示之轻而易食,既无危险,也不费力。我方则隐蔽待机,稳坐钓鱼台,耐心等待并观察有利时机的到来。
3.待机取利:一旦敌人上钩或落入陷阱,我方须抓住时机,不早不晚,恰到好处,将敌人全部干净利落地予以消灭。
●经典战例
曹操卸鞍骄敌
文丑贪利被杀
曹操解了白马之围后,正收兵后撤,忽报袁绍派河北名将文丑率大军来攻,扬言要报关羽斩杀颜良的大仇。文军已渡过黄河,前锋将与曹军后卫接触。曹操略一沉吟,立即传令:以后军为前军,以前军为后军;粮草先行,军兵在后。部将吕虔吃惊地问道:“粮草在前,部队在后,这是为什么啊?”曹操说:“粮草放在后面,多被掠夺,放在前面比较安全。”吕虔说:“倘若碰到劲敌,让他们掠去,怎么办呢?”曹操说:“且等敌人到达时,再作道理。”吕虔听后疑虑重重,莫名其妙。
于是,曹军的粮草辎重沿河滩到延津一带,一路逶迤行进。曹操的指挥位置处在后军,忽听得前军乱糟糟地叫喊,急忙派人前去查看。一会儿,有人报告说:“河北文丑大军已到,我军纷纷抛弃粮草,四散奔逃。而后军距离尚远,救应不及。”部将们都显露出疑惑不安的神情,愣愣地望着曹操。曹操也不多说,只擎起马鞭朝着南边一个土丘指了指:“此处可以暂时躲避一下。”曹军一起奔上土丘,曹操又命令士兵全部解除甲衣,卸下马鞍,将战马放到土丘四周休息。文丑军队乘势追杀而至。将领们说:“情势危急,我们还是急收马匹,退兵至白马吧。”谋士荀攸急忙说:“这样正是诱惑敌军的时机,为什么要退兵?”曹操连忙向荀攸频频丢眼色,并拈须微笑。荀攸领会了他的用意,不再说破。
文丑既抢到了粮草,见土丘下全是丢弃的战马,又令军队去抢马,于是士兵争先恐后地夺取,队形完全乱了套。曹操见机会到了,便令士兵一齐冲下土丘,文军顿时大乱。曹军四面包围文军,文丑挺身出来独自迎战,手下士兵自相践踏。文丑遏制不住乱军,只得拨马而逃,被关云长一刀斩于马下。曹操命令全军拼力追杀。文军大半落水,死伤惨重。先前所失粮草、马匹悉数夺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