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以来,网约车行业就来来往往,多少平台急匆匆成立了,多少平台又不见踪影的消失了。真正留在了舞台上的玩家,怎么看都是原来那几家。
但是留下来的这几家,却又不断陷入了内卷的深渊。从今年华为、腾讯等加入聚合打车的队伍,曹操出行、T3出行、一喂顺风车等平台也开始在服务“细节”上精益求精。
作为人们日常出行生活必不可少的方式,网约车平台开始内卷,是乘客最愿意看到的。
一、行业变数
进行了10年的网约车行业争夺战,非但没有落下帷幕,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只不过现在的争夺,从原来的真刀真枪,转变成了明争暗斗。
全国近三百家网约车企业,今年一下子偃旗息鼓,开始默默发力。面对已经在回暖的网约车市场,除了原本行业内的“留守儿童”,现在资本的回注也重新搅混了这一塘水
现在行业的整体变数依然存在,这些平台后面的发展状况,还是得从自己身上找突破点。
二、死抠细节
尽管市场在回暖,但是曹操出行、滴滴出行、一喂顺风车等平台都坐不住了。
经过了一整个的市场寒冬,现在行情好不容易有了一点变好的希望。怎么磨练自己,在真正的机遇来临之前,争取在行业内拔得头筹,成了很多资本家都在头疼的事情。
如何让自己变得更有价值?想来想去,资本家们的目光瞄向了细节服务,比如曹操出行死磕的空气质量。
其他平台开始骂骂咧咧,你自己要搞就搞,别卷我们。
三、乘车体验
这么多年以来,网约车虽然在名义上说是“最舒适”的出行方式,但是体验其实名不符实。
很多隐形的服务并没有到位,比如车内的清洁度,空气的新鲜度等。这些原本不会注意的问题,在现在市场饱和的情况下,已经取代“方便、快捷”成为乘客看重的因素。
看起来很荒唐,但是从侧面来说,这也是网约车企业难得从“乘客”的立场来考量问题,不管方向对不对,起码心意是到了。
订单量暂时没法做出太大改变,而运力又趋向饱和,下半场的竞争除了司机的收入,剩下的着力点更多是在细节上。
当行业混战失去方向,处在漩涡中的司机反而是最轻松的,自己被卷了这么多年,终于看到平台绞尽脑汁自己卷自己,对他们来说,乐见其成。
出租车最好的服务不应该是安全给你送到目的地吗?还想要什么服务?来个全套[得瑟]
就是不谈价钱,低得离谱,还要求这 要求那,花100就想着住星级酒店?
为啥开始挣钱很容易?因为多是自由身没钱可挣,就在家睡觉,但现在不同了,车有使用年限了,钱多少你都得出去玩,不然车就快到报废年限了,平台说咋地你就得咋地,原来只是一个圈,可以随便进出,现在只剩一条绳子了。
文章写错一个地方:上午10点到下午3点间这个时间段,30~50分钟一单都没有情况比比皆是。
你身边是不是也有非常多朋友准备加入网约车大军呢?
写的啥东西????整编没提过滴滴,结果放几张滴滴图。。除了滴滴没其他图片了吗[无奈摊手]
10块钱还想要五星级酒店服务?
内卷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