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参同契》,炼丹者奉持的丹经之王
《周易参同契》是道教中最早系统论述炼丹术的著作,被誉为“丹经之王”,对金丹道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易参同契》概说
在东汉晚期,黄老道的方士们开始出现分化。其中一部分深入民间,与民间宗教融合,创立了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另一部分则活跃于官宦和豪门之间,致力于养生理论和方术的实验与研究。在这一过程中,魏伯阳及其著作《周易参同契》成为了最具代表性的成果。《周易参同契》全书约六千余字,分为上、中、下三篇,以及《周易参同契鼎器歌》一首,其内容主要采用四字或五字一句的韵文,辅以少量不规则的散文和离骚体。
《周易参同契》的丹道易学
《周易参同契》一书,巧妙地运用了乾、坤、坎、离、水、火、龙、虎、铅、汞等象征元素,将神仙家的炼丹术与易理卦爻、黄老思想三者相互融合,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以此阐述炼丹修仙的方法;这本书是对秦汉时期神仙家追求长生不老之道以及各种炼养方术的系统性总结,涵盖了外丹、内丹、房中术、气法等多种学说。
《周易参同契》认为修炼金丹与天地自然的造化过程是相通的,因此利用易象来阐释人体与天地变化相协调以修炼金丹的过程。书中引入易象、节候和黄老学说,详细论述了成丹的原理以及火候的掌握。它以十二辟卦代表一年的十二个月或一天的十二个时辰,阐释炼丹过程中阴阳变化的火候;用乾坤二卦描绘体内阴阳二气的存在及其在时空中的循环变化;坎离二卦则代表修炼中所用的精、气、神;此外,书中还使用了除乾坤坎离之外的六十卦、十二消息卦、纳甲六卦来描述体内真气运行的微妙变化;并运用黄老学说中的“黄老自然”、“归根返元”、“安静虚无”、“牝牡”、“橐盒”、“守中”、“抱一”等概念,作为《参同契》丹法理论的核心。
《周易参同契》的影响
《周易参同契》一书被国际科学界公认为世界现存最早的炼丹著作,在此之前,尚未有任何外丹著作能像它一样构建出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周易参同契》亦是首部系统而全面阐述道教丹法的著作,被后世道教尊为“丹经之王”。以《周易参同契》为核心经典的金丹道,自东汉时期起便持续传承,成为后世道教金丹派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