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文媒体参访屈原祠并祭拜屈原像

晴儿华话 2025-04-21 09:37:00

(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记者、国际华文媒体联盟记者、海内外杂志社记者宜昌报道)2025年4月19日,由中国侨联指导, 湖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办, 武汉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宜昌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襄阳市归国华侨联合会荆门市归国华侨联合会承办的“追梦中华·知音湖北”---2025海外华文媒体荆楚采访行活动在湖北省侨联文化公益部副部长、三级调研员焦佩亮 的带领下走进屈原祠参访,来自马来西亚、科特迪瓦、美国、加拿大、委内瑞拉、俄罗斯、埃及、中国澳门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19位华文媒体,以及光明日报、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等境内媒体参加了参访活动。宜昌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邓希康等领导陪同参访。

说起屈原,我们大家都不陌生,年年端午节,次次闻粽香,记得不知道是哪一年我还有一拙作发表,成了众多人茶余饭后的转载对象,【端午情愫】年年此时叹屈原,借古怀故闻粽香。聚少离多人依旧,情似八拜古道旁。《天问》《九歌》情愫在,《离骚》《楚辞》百转肠。酸甜苦辣人无奈,万事如意心悠扬。千言万语意未尽,祝君快乐福安康。由此可见笔者对屈原的崇敬与崇拜,屈原在百姓心中的地位也可想而知。 屈原祠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三级博物馆,始建于唐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归州刺史王茂元建祠于归州东5里之屈原沱。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宋神宗赵顼封屈原为“清烈公”,亦称“清烈公祠”。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知州密儿哈玛等相继重修。明朝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知州孙鹤年亦有修缮。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湖北学政凌如焕,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署知州王沛膏,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知州李忻先后重修。1976年7月,因葛州坝水利枢纽工程兴建迁于归州城东3里的向家坪。2006年,三峡工程兴建,屈原祠再次迁建于秭归县城凤凰山,于2010年1月竣工,占地面积1940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806平方米,2010年6月16日正式对外开放。

新建屈原祠坐西朝东,平面采用三峡一带常见的中轴线对称布局,与三峡大坝相对辉映。有山门、前殿、大殿、展厅等主体建筑,两侧配以厢房、碑廊、陈列室和钟鼓楼等辅助性展陈建筑。山门、前殿、大殿屋脊及兽件采用楚地风格,其它建筑屋面铺小青瓦,正脊小青瓦垒砌。泥塑或灰塑是建筑中极具表现力的部分,塑造的图案以树木花卉、动物人物为主,如“梅兰竹菊”四君子、“松竹梅”三友、龙凤麒麟等等。彩绘除借鉴了旋子彩画的格式和布局以外,在山墙、窗口、檐口等处绘有墨线淡彩退晕彩画,图案多为卷草、云纹,以墨线为主,用黄、红、青等色点缀。大殿左右两壁由著名画家唐小禾采用沥粉彩绘传统工艺创作的《屈子远游图》和《端午祭归图》。

屈原祠展览陈列共有四大部分:第一大部分是南、北碑廊,主要镌刻屈原20多篇作品内容和历代赞颂屈原的诗词;第二大部分是前殿,也称序厅,主要展示屈原祠历史沿革。第三大部分是南、北展厅,共12个展室。南展厅主题是“卓绝一世”,分别展示屈原生平、屈原时代背景等,北展厅主题是“千古遗响”,主要展示屈原及其作品对后世的影响。第四部分是大殿,即主殿,内置屈原青铜像和祭祀环境,主要用于祭祀。 2015年6月,以屈原祠为重点的屈原故里旅游区被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授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近年来,秭归与台湾两地充分发挥屈原文化这一独特资源优势,开展了“屈原后裔寻访台湾行”“海峡两岸屈原文化论坛”“屈原故里端午诗会”“两岸乡亲祭诗祖——屈原铜像赠送揭幕典礼”“诗歌的太阳——两岸屈原文化交流与诗会”“两岸一家亲——两岸屈家赛龙舟”“根的记忆——台湾屈家故里行”等一系列屈原文化交流活动,内容丰富,规模空前,真实地记录了屈原故里秭归与台湾屈原文化交流活动场景,是两岸屈原文化交流的有力见证。

自屈原祠建成开放以来,曾迎来三十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或在屈原祠留下签名,或为屈原祠题字,或为屈原祠留下诗篇,为屈原祠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和精神财富。 目前,屈原祠已成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省级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国港澳青少年游学基地等。2015年,屈原祠被评为“新三峡30佳旅游新景观”之一,以屈原祠为重点的屈原故里旅游区为全国5A级景区。2022年,屈原祠被湖北省政府公布为湖北省文化遗址公园。(记者/续炳义,媒体人、江苏大学特聘教授、湖北省‬侨联‬海外‬顾问‬、海南省侨联特聘专家、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主席、国际文化产业智库主席、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海内外杂志社社长)

0 阅读:1

晴儿华话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