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记者、国际华文媒体联盟记者、海内外杂志社记者宜昌报道)2025年4月19日,由中国侨联指导, 湖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办, 武汉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宜昌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襄阳市归国华侨联合会荆门市归国华侨联合会承办的“追梦中华·知音湖北”---2025海外华文媒体荆楚采访行活动在湖北省侨联文化公益部副部长、三级调研员焦佩亮 的带领下走进三峡大坝 参访,来自马来西亚、科特迪瓦、美国、加拿大、委内瑞拉、俄罗斯、埃及、中国澳门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19位华文媒体,以及光明日报、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等境内媒体参加了参访活动。宜昌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邓希康等领导陪同参访。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自古以来,三峡就以其壮美景色而闻名,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这里更是成为知名旅游景点。近年来,三峡大坝旅游区持续推进多样化旅游产品的发展,如红色旅游、研学旅游以及“生态+旅游”和“文博+旅游”等特色项目。这些产品不仅丰富了旅游者的体验,更与峡江的壮美景色相互融合,产生了深远的共鸣。此外,通过“花漾打卡·三峡大坝”“冬奥进三峡”“打卡中国·最美地标——你好,三峡!”等网络国际传播活动的举办,三峡大坝的独特魅力和长江三峡的深厚文化底蕴得以充分展现,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前来感受这一国之重器的非凡魅力。

三峡枢纽工程主要由拦河大坝、电站建筑物、通航建筑物、茅坪溪防护工程组成。拦河大坝长2309米,最大坝高181米,像一道坚固的钢铁长城,横卧在长江之上。坝后的水电站是我国“西电东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平均发电量882亿千瓦时,相当于北京一年的用电量,为华中、华东和广东电网电力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峡升船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升船机,承船厢加水最大提升重量达15500吨、最大提升高度113米。五级船闸就如同巨大的水上楼梯,利用连通器原理,通过控制不同闸室的水位,让船舶逐级上升或下降,最终翻越三峡枢纽。 三峡工程自运行以来,全面充分发挥防洪、发电、航运、补水、生态等综合效益,有力推动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三峡工程,凝聚着无数人的智慧和心血,承载着几代人的梦想。它不仅是工程奇迹,更是历史文化的承载地,三峡工程以大国重器的巍峨,守护着长江之美。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是郦道元笔下的三峡;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这,是毛泽东眼中的三峡;综合效益全发展,国之重器利民生,这,是我们自己建设的三峡。 三峡水电站即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又称三峡工程是中国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长江西陵峡段与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三峡船闸是世界上连续级数最多、总水头和级间输水水头最高、技术最复杂的内河船闸。三峡大坝有双线五级船闸,大型船舶通过船闸就像爬楼梯一样,每次通过一级,逐步上升或下降,因而被称作“大船过楼梯”。22亿吨货物,如换算成装满载重26吨的四十尺集装箱货柜,首尾相连可绕地球赤道(按照赤道周长40075.02公里计算)近26圈,极大促进了西南腹地与沿海地区物资交流,助力长江黄金水道发挥更多“黄金效益”。 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国之重器,造福人民,作为现代中国向世界展示的又一张名片。

三峡工程主要有三大效益:即防洪、发电和航运,其中防洪被认为是三峡工程最核心的效益。 防洪效益:历史上,长江上游河段及其多条支流频繁发生洪水,每次特大洪水时,宜昌以下的长江荆州河段都要采取分洪措施淹没乡村和农田,以保障武汉的安全。在三峡工程建成后,其巨大库容所提供的调蓄能力将能使下游荆江地区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也有助于洞庭湖的治理和荆江堤防的全面修补。 发电效益:三峡工程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发电,该工程是中国西电东送工程中线的巨型电源点,所发的电力将主要售予华中电网的湖北省、河南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华东电网的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以及南方电网的广东省,可缓解我国的电力供应紧张局面。 航运效益:三峡蓄水前,川江单向年运输量只有1000万吨,万吨级船舶根本无法到达重庆,三峡工程结束了“自古川江不夜航”的历史。三峡工程的建成和蓄水,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江中上游航运条件,实现了长江全年全线昼夜通航。今年是三峡船闸正式向社会船舶开放通航22周年,20余年间,三峡船闸连续11年实现货运量突破1亿吨,并从2022年开始连续3年突破1.5亿吨。年货运量由通航初期的3400万吨攀升至目前最高的1.69亿吨,增长近4倍,这座设计年单向通过能力5000万吨的大国重器持续迸发服务长江“黄金水道”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近年来,三峡集团流域管理中心始终牢记守护大国重器、更好造福人民的职责使命,保障三峡船闸持续保持良好运行状态,持续安全稳定发挥航运效益。他们坚持精益管理,积极助推新装备、新材料、新工艺运用,加强对三峡船闸设备设施的检查和轮换检修,已高质量完成8次船闸计划性停航检修,提升了设备设施服役性能;积极推进船闸重要设备设施检修全过程数字化、零部件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正逐步搭建船闸关键金属结构及机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实现运行设备的全量化信息收集,让信息化手段为船闸管理持续赋能。 从2003年首闸通航到2025年一季度突破22亿吨,三峡船闸不仅见证了中国内河航运的跨越式发展,更成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黄金通道”。随着长江航运上的船舶不断大型化,过闸船舶需求持续增加,流域管理中心将坚持安全至上,统筹三峡船闸通航安全与效率,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推动船闸运行与维护向智慧化、智能化迈进,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记者/续炳义,媒体人、江苏大学特聘教授、湖北省侨联海外顾问、海南省侨联特聘专家、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主席、国际文化产业智库主席、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海内外杂志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