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散文:细沙岁月,流金金洞

与国同行富足叶子 2024-11-20 11:15:01

细沙岁月,流金金洞

文|张红

一条河和一个地方,是前世注定。一个人和一个地方,是今生结果。对于细沙河和金洞,我就是绞尽脑汁、想尽组合,“细沙岁月,流金金洞”这组词才浮现眼前。

走进金洞缘于细沙河。区县归并,曾到小河村考察温泉开发,朋友相谈甚欢,多喝了几杯,微醺跪走板壁岩。据说,村民还牵牛从容过,真是绳上的舞蹈。至今回想,仍恐。想到金洞就明白了艰难的含义,不容易、不简单就这样贴上了标签,成了我的细沙岁月。

叹岁月似流水易逝,感细沙沉淀乡愁和奋斗随处可拾;流金金洞“两金”相加,最能表达与金洞的神交和采风所获。

一条蜿蜒的细沙河,可以穷尽想象力。打开尘封已久的记忆,细沙岁月里能寻觅品味大山深处的金洞乡藏着的乡愁,如金秋的稻谷,眼如镰,尽情收割。

细沙河不容置疑是金洞的主动脉,滋润这里的山和人,它的毛细血管成就了鱼泉,千年不变的流淌述说不变的主题,一条充满爱意的河流。

流金金洞,皆因金洞之名与京洞州还是有渊源的。观其表,谐音取名;究其里,当地广泛流传何、冉土司之争,灭州夺印的历史故事;寻其地,发现的战争遗址表明金洞曾是京洞州衙门所在地;细考量,此地矿产资源丰富,高炉洞采铁矿,汞矿洞炼白银。总之,不必去深入考证,听其名就生厚重、美好和丰饶,于我已经足够了。

一旦走进,细沙岁月就不断丰满充盈。中华蚊母被誉为植物界的活化石,当地人俗称水石桠。水与石的浪漫轻柔,成就我国目前最大的栖息带,痴情长达25公里的中华蚊母树群。中华蚊母的长度决定细沙河故事的厚度,一本绿意盎然沉甸甸的自然科普书,它是贴在寂静心上的一串抚慰剂,透着凉又温暖着心灵。

细沙河特产娃娃鱼,虽无缘一见,但有福之人不会虚走一趟。不知名的小鱼,仅放了点盐、姜、蒜,用河水煮开即食,肉嫩汤鲜,人间美味,想起童年黔江河捞鱼的往事,妥妥的乡趣乡愁。马喇河也融入细沙河,同样具有其品格,满心期待鲟鱼基地鱼籽漂香,流进人们的齿间、心间。

叶家大院,最能承载乡愁。39栋古色古香的建筑错落有致,也有些头衔又有含金量。此行最大的发现,是叶家大院有喜了,安祥温暖闲适。新修的贯穿全院落的青石步道如腰带,衬托其体姿丰满。两端的两棵古树焕发新枝,似用眼睛端详着曾经的过往和今天与未来,透露出母爱的光芒。大院凸现于绿波上,不时有脚戏水的淙淙声亮出来。

真想找一间客房来一次长憩,让母爱在乡愁中发酵生长。我才发现,细沙岁月已变成我们共有的人生体验,有绿意、有乡愁、有母爱,不爱上细沙河才怪。

其实,金洞除了矿洞,还有渝怀铁路最长的圆梁山隧洞在其境。此洞,多名女护路队员如铿锵玫瑰绽放,用美好人生抒写通天大道畅通安全。

在乡人大代表之家,三名女乡人大代表正在助农直播,甜茶、土制月饼等农产品订单不断,直播已成常态化。屏上生动演绎“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想礼赞她们,不妨用“屏上之花”。

乡党委书记一句“小乡镇有小乡镇的作为”,至今不能忘怀。看了发展甜茶的材料,倍感振奋,围绕一个产业,开展三次“三方议事”,锲而不舍攻难关,赢得业主、群众支持,甜茶产业初具规模。一杯甜茶,诠释了在其位务必有担当、谋发展。

这里有这样的一群人,完全佩得上用流金金洞来评价,有理由期待金洞更加美好的明天。是故,方觉金洞寓意深远,不仅有物质层面的丰富,更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在小区观这轮素月,清雅幽香,过滤洗去情感的尘埃。月上的一缕烟,不是旗号岭的狼烟,更没有伴随龙海关战鼓。它是与金洞共享的一缕清香,值得用生命去拥抱。

细沙岁月,流金金洞。枕着您的名字,就可以安然入眠。

作者简介

张红,男,土家族,1968年生,重庆师范大学毕业,现供职于重庆市黔江区人大常委会机关。曾在教育、文秘、乡镇、宣传、媒体、政法等领域工作,爱好文学,著有散文集《浥心涧》。

重庆希望心理咨询热线:023-61619995

0 阅读:0

与国同行富足叶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